
2008年,孝感大禹电气创新开展异地借智新机制,探索设立“研发飞地”,突破地理局限和资源瓶颈,让人才“引得进、留下来”。
大禹电气便投资2000余万元在武汉光谷购买了一层2000多平方米的写字楼设立研发中心,筑巢引凤。
大禹电气先后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搭建电气工程技术研究平台,成功研发出电磁调压软起动器、高压固态软起动器、低压变频器等多款产品,均已成为大禹电气的拳头产品。
2011年10月,广水在大城市设“研发飞地”,12家民营企业在大城市设研发中心,吸纳高层次人才80多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50多项,为企业增效2亿多元。
在沿海,也是普遍的方式。
浙江台州市在长三角主要城市设立科创飞地,以“长三角智力”对接台州制造业,通过“研发孵化在外地、注册转化在台州”的模式,将更多科创成果和人才引入台州,推动台州与长三角城市区域市场协同、科技创新一体、产业发展联动。
台州(上海)国际创新中心、温岭(杭州)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玉环(上海)科创人才飞地……2018年以来,台州市县两级在上海、杭州两地设立了13个科创飞地,共引育在孵项目100多个,包括7个领军人才项目,已产业化落地台州项目19个。通过科创飞地平台,优秀人才不用落户到台州,在长三角主要城市工作就能为台州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打破科创平台跨区域限制,可以帮助台州更好地引进科创资源,抢占关键技术、产业集群未来布局制高点。
西部地区也开始行动。
最近,宁夏出台企业飞地研发中心备案支持暂行办法,对建设飞地研发中心的企业按类给予奖补。
该办法明确,对企业在外地建设的独立研发机构和联合研发机构,宁夏首次备案后一次性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奖励。此外,每3年对综合绩效评估为“优秀”的分别给予50万元、25万元奖补。飞地研发中心可申请组建宁夏科技创新团队,获批后最高给予200万元支持;备案的独立研发机构可申报自治区人才小高地,获批后给予50万元支持。
对于人才支持,该办法规定,飞地研发中心可申请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获批后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支持,进站博士一次性给予1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对全职聘用签订5年以上聘用合同的全日制博士给予每月5000元补助、重点院校重点学科硕士给予每月3000元补助,连续补助5年;全职聘用的研发人员可申报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获批后培养期内给予100万元支持。另外,飞地研发中心全职聘用人员可申报宁夏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获批后按相关规定给予一定支持和奖励。
随着科创飞地模式的不断发展,在目前特色化、专业化、体系化基础上将向集成化、市场化、网络化的方向演进。即飞地功能由单一功能向多种功能协同发展,飞地的建设有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由一个点突破向网络状布局演化。
(一)集成化趋势
成为主体单位在飞地所在城市的展示中心、服务中心、交流中心、双创活动中心。集城市环境、产业展示、双创成就宣传、政策解读、园区入驻、人才申报、产业服务、商事服务等服务于一体。将普惠性公共服务和定制化高端服务办理延伸至飞地所在城市,为入驻企业、创业团队、有意向合作的专家技术人才打通企业对接、产业培育及线上办事的各项流程,满足飞地企业与主体单位之间的才企对接、政企互动、资源链接、产学研合作等服务需求。
(二)市场化趋势
将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多部门协作,社会组织、企业及专业机构多种力量协同参与的格局。在今后科创飞地的建设中,政府不再是运动员,而是裁判员。政府通过政策来培育引导,调动市场力量建设飞地,形成以企业和第三方机构为牵头、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建设的格局。政府的财政支持更多的体现在奖励和补助上。比如鼓励企业在国内外重点城市建设飞地,集聚当地科技创新资源,实现人才引进、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孵化并落到飞入地产业化的目标。政府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考核并运营资金的补贴,并根据科创飞地的招才引智成果予以奖励。
(三)网络化趋势
某一城市单一的飞地设置已难以满足要求,建设“1+N”模式的“服务中心+虚拟飞地+多点运作”的网络化科创飞地将成必然趋势。服务中心兼具服务和展示功能。虚拟飞地可选择与本地的产业、人才、项目相匹配的孵化器、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人才服务公司等作为飞地承载单位,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活动来保持联络和交流。多点运作是指依据本地的技术、项目、人才、产业需求采用少量基础工作经费加重金奖励的模式,建立与孵化器、众创空间、高校的技术转移中心、科研院所、社会人才服务机构和特色产业园区等单位的飞地联合协同机制,通过常态化合作方式向飞地建设主体输送产业化项目、技术、人才、创业团队,将飞地所在城市资源优势和建设主体的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将招才引智、招商引智、招企引税功能集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