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共同富裕的关键在镇村
2023-07-15 14:26:55   来源:今日湖北

日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强村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为强村公司明确了建设方案和发展路径。

强村公司是指以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投资、参股组建公司实体或入股县、乡级联合发展平台等,以项目联建等形式统筹辖区内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公司化运营兼顾社会效益的企业。

浙江的强村有三板斧:

头板斧:强村公司 破冰前行。

早在十多年前,浙江新昌、平湖等地就开始探索村自建公司。然而,由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只盯着一亩三分地,注定赚不了大钱。于是,各地纷纷开始“借船出海”。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头板斧——强村公司应运而生。

所谓强村公司,不是指某家企业,而是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按照“产权清晰、收益归村”原则组建现代企业的统称。从强村公司的层级看,有村庄、乡镇、县、市四级;再看出资方,有单村独资,也有多村合资,亦有村级资金入股国有公司或工商企业。

2020年,“强村公司”正式被写入浙江省委、省政府文件,由此进入发展快车道。

二板斧:拆掉篱笆 片区组团

单一的一处乡村景点,无法满足多元消费需求,带来的经济效益自然也有限。为此,浙江巧借行政推动,与市场有机互动,打破地域界线,进行跨村联动,让散落的景点连片成线。湖北的银杏村要整合。

三板斧:资源挪位 “飞地”抱团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可能“十个指头一般齐”。如何让资源禀赋不足的村获得发展机遇,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所谓“飞地”抱团。简而言之,就是以资源禀赋不足、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为重点,将村级扶持资金和建设用地指标等资源,集中配置到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采取异地共建项目、联合发展物业经济等方式,增强“造血功能”。如此一来,既促进了产业联姻空间,又促进了资源最大化整合、要素最优化配置。

现在,浙江已成立2278家强村公司,主要有资产经营型、社会服务型、订单生产型、工程承揽型4种发展模式。

例如,湖州德清下渚湖街道13个行政村共同出资入股成立强村公司,通过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精选优质投资项目、科学培育乡村业态等方式,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2年实现营业利润370万元,并举办了首次分红大会。绍兴柯桥漓渚镇棠棣村则依托当地发达的花木产业组建“花满棠”强村公司,建立了浙江首个红色共富研学基地,2022年共吸引8万人次研学旅游,村民人均收入达12万元。

图片

德清下渚湖街道强村公司分红大会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共同富裕,《意见》从构建运行体系、监管体系、支持体系3个方面明确了12条具体举措。

强村公司不同于普通企业,利润分配应更多向村集体经济、乡村公益事业、低收入农户帮扶等倾斜。

《意见》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强村公司运营项目,依法依规简化环评、能评。鼓励各地依法采用财政补助、贴息、担保等方式支持强村公司规范化发展,利用留用地为强村公司运营项目提供土地保障。当年节余土地指标有偿调剂收益资金统筹用于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可作为村集体的股本金入股强村公司。鼓励强村公司与其他所有制的龙头企业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创客、青创客参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强村公司实行职业经理人聘用制,引进大学毕业生、本地能工巧匠等相关人才进入公司。

图片

前不久,浙江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工作专班印发的《2023年度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全省村集体资产总额超9200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800亿元,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9以内,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累计培优发展强村公司1800家,力争山区26县入股强村公司的村覆盖率达到70%,入股村村均收益超15万元。

2022128日,中共广东省委公布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

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202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突出短板弱项基本补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2027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批经济强县、经济强镇、和美乡村脱颖而出,城乡区域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在县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望2035年,县域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加平衡,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全省城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扎扎实实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今年128日是兔年首个工作日,上午9时,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新春开年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会上如是说。

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在县镇村

广东各地都快速行动起来。以珠海为例

一是促进城乡协调。统筹推进东西、陆岛协调发展,大力推动珠海西部高质量发展,强化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要素集聚功能,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目前,珠海正积极构建“一主一副,一特一优,若干组团”城镇空间结构,东部中心城区加快建设行政文化教育中心,西部中心城区积极建设经济中心和产业交通物流中心,有序高效配置发展要素。

二是建设美丽圩镇。推进美丽圩镇示范样板建设,精准分类施策,实现差异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全市15个圩镇全部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其中,6个圩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支持红旗镇、斗门镇、平沙镇打造城区副中心,推进桂山镇、万山镇、担杆镇等海岛中心镇高标准建设,打造名镇名品。

三是建设美好家园。强化镇联城带村功能,着力打造完善服务圈、兴旺商业圈、便捷生活圈,不断提升镇街综合服务能力。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学位建设、名师名校倍增,稳步推动医疗、养老、文化、健身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是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持续打造白蕉海鲈、金湾黄立鱼、莲洲花卉、斗门荔枝、乾务鳗鱼等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更好带动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

五是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铺开“村村有物业”,创新“兴(强)村公司”投资工业园区厂房,鼓励市属企业参与村级物业经济发展。斗门区夏村格创·龙蟠坊项目创新采用“村集体提供土地,国企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发展模式,村集体年均增收500万元,创造200个就业岗位。

六是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建设绿美珠海,推进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及乡村绿化美化“四大工程”建设,打造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完善乡村治理,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