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师生成果转化双基地——武汉
2023-07-11 08:51:17   来源:今日湖北

74日,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江论坛在汉开幕。中国研究生教育学会与武汉市共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江论坛也正式落户武汉。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是目前我国唯一被政府认可和指导的专门面向研究生群体的全国性赛事。自2013年举办以来,大赛已拓展为16个主题赛事,在研究生群体中有强大影响力、在业界和社会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图片

20218月,武汉市委组织部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联合举办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积极探索“政府+学会+高校”合作办赛、协同育人、引才引智新模式。今年以来,为大力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学会决定首批选取上海、武汉、杭州、合肥4个城市,共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

图片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武汉),拟采取“一基地多园区”的建设模式,先期以东湖高新区为主体,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逐步向全市各区推开。

基地将挖掘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平台形成的人才、智力和项目资源优势,结合武汉产业发展需要,吸引全国优秀研究生来武汉创新创业,推动全国研究生创新成果落地孵化,更好服务武汉高质量发展。

不要忘记了武汉还是高校成果转化基地

20193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签约,共建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武汉成为教育部在惠州,厦门,滁州之后的第四家高校成果转化基地。

2019927日,华中中心举办“2019年第五批科技成果转化·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专场签约”活动。20个省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签约。

20191211日,华中中心组织武汉企业家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京高校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本次活动通过采取一对一项目对接的形式,搭建了在汉企业与省外高校项目合作的平台,推动了省外高校科技成果和人才向武汉输出。

2020419日,华中中心举办“科技助力·同心战疫”高校新冠肺炎防疫成果对接会华中中心专场,邀请了来自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7所高校的专家进行线上路演。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次活动帮助高校项目团队拓展了融资渠道,推进了项目、资本精准对接,使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尽快实现转化应用,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2020612日,由武汉市科技局、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主办,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指导,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承办的“2020年第二批科技成果转化·华中中心专场”线上举办,电力电子化主动配电网优化控制及能量管理、压电陶瓷在刻度标尺中的运用等22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202094日,为切实为长江新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华中中心在长江新城举办“蓝火大讲堂·院士报告会”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进行了主题演讲。

图片

其他三地,动作更大一些。

2017623日,惠州市政府和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项目正式签约。

该项目选址潼湖生态智慧区科教创新园,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总建设期为3年,投资总额不低于350亿元。

双方通过共建潼湖大学创新园项目,推进高层次、大范围、深领域、高质量的产学研用合作,将有利于促进高校与地方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调整升级、整合产业优势资源;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成果,共推校企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产学研合作在国内的示范性标杆。

潼湖大学创新园重点建设内容包括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总部大楼,承载中国高校科技成果大数据中心、全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珠三角企业家创新俱乐部等功能。同时,设立高校联合创新研究院,引进一批高水准的大学科研院所入驻,引导一批惠州及珠三角地区创新性企业落户潼湖大学创新园与大学科研院所开展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

以惠州中小骨干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围绕惠州重点发展的智慧信息、创新创意等产业,引导一批高校创新资源与地方企业合作,建设大学联合创新研究院和大学联合科技园,形成“多所一院”“多校一园”的格局,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创新资源和高层次人才落地惠州。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2所“985”“211”高校已同意入驻潼湖大学创新园。哈尔滨工业大学还将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建国际教育科研基地,力争引进国际机器人学院、国际大数据学院等约10个国际学院。

图片

20171212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滁州市政府共建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国高校(华东)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滁州揭牌。

1.实施教育部“蓝火计划”,吸引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机构集聚滁州经开区。立足滁州、面向长三角,深度服务当地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

2.建设“滁州大学创新园”,探索高校创新资源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和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的体制、机制,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创新集成服务体系,促进产学交流与合作、科技与金融互动发展。

3.定期举办“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区域专场”。通过集中综合展示、行业定期展示、常态性展示交易等措施,以线下和线上有机结合的形式,推动高校的高新技术成果在滁州及长三角的转移转化,进一步提升滁州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促进当地企业的转型升级。

4.开展“‘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蓝火大讲堂”、技术经纪人、职业经理人等系列培训。

2018913日,中国高校(厦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暨蓝火计划教育机器人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厦门软件园三期园区举行。“中国高校(厦门)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是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与集美区政府、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中心由中国技术供需在线厦门中心负责运营,实施教育部“蓝火计划”,通过搭桥梁、建平台、抓项目、引人才,重点集聚高校项目、人才等优质创新资源,融入地方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探索“需求导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新机制、新路径,打造区域创新中心。

蓝火计划教育机器人研究院由智童时刻(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技术供需在线厦门中心共同筹建,是教育部“蓝火计划”首个合作落地项目,将打造“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图片

20194月,厦门市首度实施教育部“蓝火计划”,精准引进博士生工作团,帮助企业技术攻关,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厦门本地企业引进高校优秀人才。

“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通过遴选高校优秀博士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将高校优质科技、人才资源引入企业,助力地方企业引育与开发人才,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促进企业与高校长期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合作。

由上可知武汉既是“高校成果转化基地”,又是“研究生成果孵化基地”,是“师生双基地”,这在中国是唯一的。

要珍惜这个机会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