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长三角的活力来自于合作创新
2023-06-10 09:53:05   来源:今日湖北

2022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GDP合计为290288.4亿元,约为全国的23.99%。与上年相比,长三角GDP合计量增加1.42万亿元。

安徽省五年GDP连跨2个万亿元台阶、达到4.5万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实现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转变:GDP排名从2002年的第14名上升至2022年的第10名,人均GDP2002年的第23名上升至2022年的第13名,3.5%的增速更是居长三角之首。

安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2022年,安徽新兴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6%,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制造;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建成,世界制造业大会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都是安徽经济飞跃的成果。

长三角的经验就是,把三省一市当一个省来做。而关键在于合作创新。

8日国家统计局的《中国信息报》一篇文章反映了这个问题,非常有启发。《科技成果转化“梗阻”咋打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观察之一》,对如何搞中三角有帮助。浓缩一下。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长三角地区瞄准打造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三省一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携手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推动科技供给转化为创新动能。

一是合作研究最前沿的科技。

在合肥高新区,有一条量子大街:短短几百米长的一条街,汇聚了几十家量子企业,而这得益于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科技供给。

图片

祖冲之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机,诞生于距离量子大街十几公里远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近年来,这里的科研人员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持续攻关量子科技。

量子计算机、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一个个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出,在量子大街落地转化为产品,孕育出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企业。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截至2022年底,已启动实施首批15项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组建并运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引进项目经理287名,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78家。

2022年长三角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1.6万家,有23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占全国比重46.51%

二是挖掘科技创新的供需。

从实验室成果到市场上的商品,转化过程中存在各种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难题,比如科技成果估值、市场需求对接、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等。为了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走进市场,长三角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科研成果拍卖会便是其中之一。

一项科技成果想转化,首先要知道它有多大的市场价值,拍卖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新职业技术经理人就应运而生了。

昨天在实验室里挖宝,今天到产业园区挖需,技术经理人的日常工作是把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最终实现供需双方的合作。

2022年长三角区域相互间技术合同输出2.5万余项,技术交易金额1863亿元,同比增长112.5%

三是需建立科技成果风险共担机制。

高校院所通过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多处于概念、样机、样品阶段,而企业需要可以直接规模化生产的成熟科技成果。这种供需差异势必造成转化风险,还需建立科技成果风险共担机制。

长三角三省一市将健全跨区域协同攻关机制,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推进实施联合攻关计划项目。加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建设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示范区联盟。

就是两个字:联合。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