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车改都是问题,在安徽都是办法
2023-05-22 16:58:25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一般来说,基层工作事多车少,每次我遇到县乡干部,他们都会说到三件事:“车不够用下不去”、“管理混乱说不清”、“私车公用倒贴钱”。

如今,安徽有多重“实招”来化解。 

在芜湖市的一些乡镇,没新增、没租赁一台公务用车,基层公务出行不仅一点儿不“堵”,反而更“畅”。

“私车公用不花钱”案例:

5月5日中午11点半,芜湖市南陵县工山镇党政办副主任夏春,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赶往当地的一座水库边。

图片

他上车用手机点开一个APP,输入出行人、目的地、工作事由等信息后,点击申请,显示“出行”。 

15分钟后,车辆到了水库边,夏春点击“到达”。APP上显示:单趟8.1公里,往返16.2公里,补贴25.3元。 

月底,整个月的公务出行补贴经审核公示后就会打到他账上来。

图片

这就是“距离保障法”,就是依托安徽省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平台,按距离精确计算公务出行的成本,再按次给出行者发放补贴。

关键在于补贴标准的制定:

以南陵县为例,工山镇属丘陵山区,3公里(含往返)内10元,超出部分每公里3元(含往返)。许镇镇属平原圩区,3公里(含往返)内也是10元,但超出部分每公里2元(含往返),这样算起来,丘陵山区每公里1.5元,平原圩区每公里1元,基本包括绝大多数车型的油耗和车损成本。

不会开车的,没有私家车的,可以打车,也可以租赁新能源车或社会车辆,经审批后都能按距离精准拿到补贴。

即使领导忙没有审签,也能1分钟后自动启动,再实行事后审签。出行者再也不用拿着纸质申请单、报销单一遍遍地填信息、等审批了。 

完全融入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全省一张网”,数据可存储、可追踪、可溯源、可查看;在把关上,实行“分管领导前端审签,发放补助末端审核”的把关机制。

在许镇镇政府食堂门口,贴着十几张大纸,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个月份公务出行者的订单,出行人、出行时间、地点、补贴费用、审核后费用等信息一目了然,全部张榜公示。

图片

平台会按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身份进行识别,领取车补的公务员在保障范围内是没有补助的。

还鼓励拼车,同行人员每加1人,补贴加10元。

“距离保障法,看似补贴不少,其实是非常划算的。”当地人算了一笔账,如果添置一台公务车要花十几万元、还得加上保险、养车和驾驶员工资等开支,若分时租赁一台车,每年也要四五万元左右,可按距离的货币化补贴则省了很多钱。据统计,该镇公务出行的节支率达到25%左右。

安徽已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基层公务出行保障体系,获得中央车改办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肯定,并作为经验在全国推广。

“距离保障法”或将结合大数据技术,用于统计分析干部下基层的次数,开展公务涉及的人、户、物,成为考核评价基层干部的主要依据,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减负增能。

安徽用区块链的思维管理公务出行。细化到每一公里。了不起。 

如果全国都这样,就没有人骂我了,我也可能早得到提拔了。

2003年5月20日,我从中南财大教授到湖北省统计局当副局长,炒掉司机,到刘局长办公室提了第一个要求:自购私车,一个月补贴我500,出武汉市实报实销。这就是“叶氏车改”,一年节约8万。此后9年我在全国人大会上呼吁公车改革,杜绝“车轮腐败”,摆脱腐败。

终于在2014年7月16日全国实施车改,一年节约千亿。“叶车改”死而无憾。不要说平级退休了。

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似乎一直挂着“空挡”。

第一,超范围、超标准配车问题严重,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我国先后颁布了多个公车管理规定,然而,实际拥有专车的干部范围远超这个规定,公车超标现象也十分普遍。2007年至2012年间,全国清理出的违规公务用车就达19.96万辆。

第二,公车私用严重,形成了特有的“轮子”上的腐败。公车使用存在三个“三分之一”现象: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有些西方国家的内阁成员甚至首相,除了接见外宾等必要的公务活动外,都是自己驾车或乘公交车解决交通问题。 

第三,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在万元左右,而公车使用成本则高达数万元甚至十多万元,如果加上专职司机的人力成本,则更是惊人。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曾披露:2004年全国公车消费4085亿元。据财政部统计,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 

第四,助长了官本位和等级意识,影响了干群关系。乘坐公车俨然已经成了官职和地位的象征,领导干部和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领导干部阶层和社会其他职业群体相比越来越特殊,广大群众和普通干部对此十分不满。

安徽一直是公车改革的急先锋。

安徽规定退休省级干部不再配备专车。1999年1月30日科技日报《公车改革潮涌何方》透露,安徽在副省级以上离退休干部中实行新旧用车办法双轨推行。

2004年以来,安徽铜陵按照中纪委关于“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积极稳妥的进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公务员福利改革工作”的精神和省纪委关于开展车改试点的要求,积极推进机关公车改革——公车职务消费货币化:取消公车、发放补贴,鼓励机关公务员自行购车和乘坐公共交通车辆。 

安徽在探索全省公车上网的“金车工程”,实现车联网与公车管理的统一。我对这件事的关注,始于一个短信。 

2016年8月26日上午10点,我收到一条短信:叶老师,您好!我公司在安徽省的公车改革中已建成了全省一张网,其他省市也在有序展开。2008年时学生有幸在三峡大学听过您有关两会政策解读的报告。您是车改方面的知名专家,学生毕业后也在从事这方面工作,学生深知得到老师您的指导非常幸运,想电话请教或者专门拜访您。顺颂安康(我好高兴)

2014年7月,全国推出车改方案之后,安徽省一马当先,开展“全省一张网”的公务用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保障公务人员“出行零障碍”。中科美络公务用车易服务平台已全面覆盖安徽省省直机关和省辖16个地市、130个县区。安徽省公务用车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得到中央车改办的高度认可,“公车管理一张网、公务出行服务一张网”的“安徽模式”平台建设为保障我国公车改革长效机制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28日中午去看看,晚上回来不影响明天上班

基层车改,是以镇政府为中心画一个圈,一定范围用私车不补贴,超过范围的每公里有补贴。安徽做到了。 

以往,部分地区采取的私车公用、租赁社会车辆、包干交通费等办法,由于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到位,一些“私车公用”变成了“私车公养”,有的“开公车干私事”,有的以包干交通费名义变相发放福利,产生了一些“微腐败”问题。 

从2019年开始,安徽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注到基层公务出行普遍存在的痛点和堵点,在全国率先探索新能源车分时租赁保障基层公务出行,开发建设全省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平台。 

“你看,用车人、用车事由、车辆运行轨迹、里程等全部一目了然,运行轨迹还可以回放追溯。就像车子长了‘眼睛’似的,你去了哪、你现在在哪,我们都能看到。”一位负责人指着大屏幕说。

图片

2020年,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出台意见,倡导各地实行以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为主,多种保障方式并行的新模式,保障基层公务出行。

在多轮论证和示范推广下,安徽16个省辖市59个县区、近300个乡镇已在实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新模式,租赁车辆1500多辆,初步建立起基层公务出行保障体系。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安徽公车数量减少了46.6%,建立了公车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全省一张网”管理,改革成效获得中央车改办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肯定,并作为经验在全国推广。

现在,又通过科学计算方法,调动了私车公用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还解决了身份不同,补贴不同的问题。

安徽省制定印发了《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皖车改〔2017〕1号),《关于做好中短途出差和去偏远地区下乡公务出行保障工作的通知》(皖车改办〔2017〕8号)、《安徽省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皖管办〔2020〕15号)等配套政策,允许基层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从本单位公务交通补贴总额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统筹资金使用,支持乡镇提高公务交通补贴统筹比例,在公开透明的前提下,将统筹资金重点保障好出行任务重的岗位和人员,解决不同岗位和人员出行不均衡等问题。对未领取公务交通补贴的事业编制和其他人员,也可参照交通费用包干办法保障公务出行,鼓励向基层倾斜配备车辆,通过引入新能源车辆分时租赁等办法保障基层公务出行,切实保障基层工作人员出行需要。 

这是积极主动地解决车改的痛点。

在办公室都是问题,到基层都是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互联网实现了“叶车改”的新梦想。

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梦想。这本书32万字,2017年出版。记录了公车改革的艰难。 

图片

希望各级政府把公车改革的圈画好,车改区与报销区分开。比如在武汉,车改区是中心城区的7个区。去武汉高铁站自己去,去黄陂区的天河机场,可以用公车接送。 

官学合一,我可以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梦想。 

我的参政议政经验:竭诚尽智,无错不改,不受不休。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