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随州民间智慧:藏粮于地与藏粮于大地
2023-05-22 16:53:59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随州发展农村经济,有两大发明:乡村合作公司与种田公司。

图片

2022114日,广水市举行乡村合作公司产业项目合作签约仪式。该市2家市级投资公司与15家村级乡村合作公司集中签约,涵盖农业特色产业、农机服务、农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总投资8210万元。

广水市委书记杨光胜解释,乡村合作公司是按照共同缔造理念,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村集体主导的农民合作社为主体,以控股、参股的方式,与农户、返乡能人、社会资本共同发起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公司。通过公司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村集体经济,带着农民一起干、一起赚,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有效解决土地撂荒、三资闲置、农民就近就业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

广水市26名乡贤回归担任乡村合作公司经理,当时,广水市已有186家乡村合作公司有效运营,包括多村联合、跨镇联建、市镇村三级联合等合作模式,推动关庙镇铁城村、骆店镇陡坡村、十里街道双塘村、广水街道土门村等10个软弱涣散空壳村蝶变为干群同心示范村。不叫人民公司。

广水市纪委监委把乡村合作公司规范运营作为强化政治监督的重要领域,坚持产业发展政策、资金、项目在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精准查找廉洁风险点,推动乡村合作公司规范运营。

目前,广水200余家乡村合作公司高效运营,带动村集体增收1300余万元,累计分红300余万元。

在随州市随县,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全程托管、季节托管、环节托管方式,把繁重农活交给农业服务公司。这种包办农活的公司,被乡亲们称为种田公司

去年开始,随县以创办种田公司为突破口,全域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了不划算的事,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开展。

短短一年,随县20个乡镇均已组建种田公司,服务耕地58万亩,约占全县171万亩耕地的三分之一,实现水稻亩均增收200元,农药、化肥减量20%,秋冬播面积增长3.5万亩。

打开屏幕、轻点鼠标,全镇农机作业一目了然。澴潭镇农韵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国成说:引进北斗系统,可查看联网农机的作业位置和轨迹,便于就近调度农机作业。

去年3月,澴潭镇组建随县首家种田公司,整合机手260名、农机420台,满足从种到收全程作业。

公司网罗供销社、农机中心、农技中心的骨干力量,农业技术能手200多名,32个村集体负责协调本村施工,镇上还有农业、财政、金融等部门提供支持,形成全镇农业一盘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配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明确服务范围、收费标准、质量标准,确保公司、村集体、操作员、农户利益均衡。

各村把农户分散田、集体机动田、统一流转田、冬闲田归拢起来,与农韵公司统一规划、统一供应物资、统一机械作业、统一飞防服务。全镇插花种植基本消除,农耕作业不再散打零敲,农机手王立勇兴奋地说:跑一趟能耕一大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仅旋耕费一项,从每亩100元降至70元。

这就是藏粮于大地。

一个月以前,《安徽省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公布,方案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整村、整乡(镇)乃至整县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造试点。到2025年,累计改造面积由1460万亩扩大到3000万亩。

此前,小田变大田政策已在安徽、江苏、山东等地小范围试点,而从今年开始,该政策上升到中央一号文件之中。

安徽是首个从省级地方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改革方案的省份。

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推进农田四变,即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蟹田变稻田。笔者看了深受启发,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

20193月,安徽省盛农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从马鞍山市当涂县塘南镇流转土地7200亩,涉及8个村,影响面广大。公司计划规模种植,破除田埂连接成片,但是一旦发生纠纷将来怎么复原成了一个困扰。镇干部为此提出了一个办法,为确保农民不受损失,可以由镇里作担保。经流转后,经过小田变大田”“差田变良田改造,土地流转价格由每亩320元提高到645元,村民不仅增加了流转收入,还有了新的务工机会。而经过田块拆零并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800多块田变成了43块,有效耕作面积增加了350亩,占比近5%

图片

“小田变大田”后的机插秧现场。

2019年以来,整个马鞍山市建成小田变大田”12.44万亩,田块由9.57万块减少到2.93万块,有效耕种面积增加约3700亩,机械化率由77.7%提高到83.6%。全市冬闲田总面积约47万亩,计划今年通过闲田变忙田,复耕复种21.2万亩。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马鞍山市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和耕地质量,有的家庭农场的水稻亩均化肥用量减少约12%、增产约5%,每亩节本增效300多元。当地养蟹的收益在每年每亩3000元至8000元之间,最高可达1万元。通过精细测算,马鞍山确定了“1000的基准线,即亩均效益低于1000元的改种水稻,改种后经营主体反而能增效,目前已有6100亩土地退出了低效养殖。而一些养蟹有效益、但效益不高的大户可将蟹田改为稻虾连作、稻鱼共生,这样不仅能再种一季稻,还可以一地两收”“一地三收

这种思路值得学习,通过将土地集中一定意义上可实现增收增效。笔者曾经到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考察,当地农民土地入股后,合作社统一将土地划分成40亩一块的稻虾共作田。中国古代有一种土地制度叫井田制,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而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才逐渐瓦解。西周时期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上交一定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道路、水渠、田埂等功能,除了便于耕作外,还可以起到分清土地归属的作用。

历史上,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就是废井田、开阡陌,《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横者称。这实际上就是取消不必要的道路,把耕种面积尽可能扩大。现在马鞍山的农田四变,其深层逻辑类似于商鞅变法的开阡陌

据马鞍山当地的农业专家说,马鞍山地形多样,不宜盲目追求面积,集中连片100亩就可算作大田;水平面落差80公分以上的,不适合进行小田变大田,因为不仅得不偿失,还可能破坏耕作层。马鞍山的冬闲田分丘陵岗地和低洼圩田,经过成本收益测算,对平原地区的冬闲田,可以尽快复耕;对丘陵地区的冬闲地,应根据立地条件发展粮食、蔬菜瓜果、优质牧草等生产;对不适宜耕种的,可以按政策规定和规划要求用于设施农业用地等。

山上有水果、树林,山下有水稻、鱼塘,一派美丽乡村的景色。马鞍山的农田四变改革为三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通过集中土地规模,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亩均收益,对农业资源利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而言都意义重大。

根据安徽这个事,我建议全国改为一个新的提法:藏粮于大地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