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科教与经济融合五大模式
2023-04-03 20:19:05   来源:今日湖北

工信部消息:截至2022年底,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8.6%77%,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超过8100万台(套),覆盖国民经济45个行业大类,我国基本形成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长江日报刊登文章:“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成为国家之间竞争主战场。作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

图片

其中提到,要有效对接创新链和产业链。我国存在五种模式促进两链融合,有的我知道,有的不知道,学习:

第一种是“华为模式”,它是以企业为主构建创新研发机构,寻求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

在华为内部,最神秘的组织机构就是任正非于2011年创办的华为2012实验室了,其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的华为中央研究院。

2008年单年研发费用超过100亿以来,一直到2020年(1419亿元研发费用),13年累计的研发投入接近7700亿元(7698亿元)。

据华为公布的2021年度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单季度研发投入307.5亿元(去年同期是273.67元)。

也就意味着,自2008年至2021年第一季度,华为的总研发投入已经超过8000亿元了。如果再加上1987-2007年的研发投入,华为成立以来的研发投入总和,已经达到9000亿左右了。

图片

第二种是“西交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建了一个(西部)科技创新港,把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设在校园,直接与高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对接,探索“校区、园区、社区”三位一体的大学新形态,推动大学深度融入社会,创新大学与政府、企业、社会的合作模式。

图片

201549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项目入区协议签约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户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是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是陕西省和西安交通大学落实“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由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咸新区联合建设,选址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总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定位为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

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就一直建议,在长江新城等创办中部科技创新港。没有人重视。

第三种是“西工大模式”,高校通过在校外创办企业直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这在当下比较普遍,特别是在工科高校。

以“创新机制、贯通链路、技术引领、军民融合”为特色的成果转化“西工大模式”,为实现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强体制机制保障。现今,在西工大还有鑫垚、科为实业、流固动力等一批以“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自立自强”为己任的成果转化企业。

校友与母校密切合作,持续为学校投资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是重要原因。

截止一年前,得益于陕西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建设,西工大主动谋划、积极融入,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在秦创原落地转化,已将211项知识产权作价2.58亿元,新组建23家成果转化企业,吸引社会资本1.66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达13.7亿元,仅西工大资产公司就为地方贡献税收3.21亿元。

第四种是“北大模式”,即通过搭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在高校与企业间“搭桥”。

去年11月的一篇报道:

在当前国际数字生态格局中,中国居第一梯队。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张平文在发布《数字生态指数2022》时表示,中国数字生态属于应用引领型。从耦合模式看,中国数字生态各维度耦合有待加强,主要由于我国在数字能力维度还有更多提升空间。

中国省级四型联动的数字生态发展格局总体保持稳定,但地方数字生态发展的东西差距依然存在。比如,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在总指数上位居国内前列。城市数字生态则延续了中心城市优势领跑、邻近城市稳步跟随、周边城市活力初现的发展格局,数字生态第一梯队城市均位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数字生态发展整体更为协调,而成渝和中三角仍缺少第一梯队城市。

这就说到了痛点。

第五种是“武创模式”,政府出面搭建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汇聚众多高校和企业。

武创院自20224月启动运行以来,坚持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构建完善“技术—平台—生态”,目前已组建院士专家领衔的专业研究所10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0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家,投资转化科技成果52项,孵化高科技企业37家,与京津冀、大湾区等一批高水平创新机构建立协同创新网络。

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武创院投,代表武创院对专业研究所等创新主体进行投资,鼓励和引导专业研究所等创新主体成立专业领域的天使和风险投资基金,形成技术研发+专业孵化+专业基金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围绕投早投小投硬投人这个目标,武创院投积极探索弥补市场失灵,为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健全体系,我们在设立研究所种子基金、先投后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机制体制创新。截至目前,已参与投资了4只产业基金,此外,对十沣科技、亚洲生物等多个科技创新项目进行了直投。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