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2023年的钢铁
2023-04-03 20:17:16   来源:今日湖北

A周五下午,参加2023湖北钢铁供应链大会,讲演题目是,宏观经济与湖北钢铁发展趋势。

188511月,时任贵州巡抚潘蔚给清政府上《黔省矿产甚多煤铁尤甚可否体察开采片》的报告,很快就得到清政府的批复。

青溪(今镇远清溪镇)一带盛产铁矿,土法炼铁一直很活跃。

直到189061日,贵州青溪铁厂正式建成,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近代钢铁工厂,炼出了它的第一炉铁。时至今日,在贵州镇远县博物馆里,现在还保存着一块当年生产的长35.5厘米,宽9.5厘米,厚6厘米的铁锭,虽然是一百多年前生产的铁锭,当年烙在铁锭上天字一号几个字依然清晰可见。

图片

当张之洞还是山西巡抚时,就有过在当地开矿山、办钢铁厂的想法。调任两广总督后,看到洋铁大量进口、白银外流,张之洞就在广东兴办了一些官办小型企业。这些小铁厂用土法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劣,根本无法与洋铁竞争。有鉴于此,他委托驻英公使购买了冶炼机炉,准备在广州城外的凤凰岗建设新式炼铁厂。在1889920日呈交朝廷的《筹设炼铁厂折》中,他向光绪皇帝慷慨陈述了设厂的理由: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决于铁。

广州设厂初成定局,恰在此时张之洞被朝廷调任湖广总督,督办卢沟桥到汉口的铁路南段建设。

189063日,张之洞正式在武昌三佛阁设立湖北铁政局,委派自己最信赖的洋务干将蔡锡勇为总办,负责铁厂的购机、设厂、采铁、开煤等工作。

一、经济发展与钢铁产业

12022全年基础设施、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9.4%9.1%

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一定程度弥补了消费收缩缺口。

2、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两会上钢铁声音

第一,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一是要加快建立完善的低碳钢铁产品认证体系,构建一中心多平台的低碳产品评价认证体系。

二是制定低碳钢铁产品统一标识体系。

三是建议先进的钢铁制造业不再纳入两高项目名录。

四是鼓励钢铁与汽车、建筑、机械等产业链下游重点行业的低碳协作。

五是供需两侧同步发力助推低碳钢铁工艺技术研发。在低碳冶炼技术、工艺流程低碳优化、能源循环综合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真正做到协同减污降碳等。

六是优化用能效率,促进钢铁企业提高自发电量。

第二,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一是建立集找矿、建设、运营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铁矿石战略保障机制,保持铁矿企业合理利润空间以及投资稳定。

二是为了进一步扶持、鼓励开发国内铁矿山,建议给予财税政策支持,降低铁矿企业税费,调至与国外同行业相同或以下水平。

三是加大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创新投入,设立国家重大专项。

四是布局海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建设,加强与资源所在国之间的合作,投资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

五是恢复高端钢材产品出口退税的建议。

第三,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行业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探索网络钢厂运营新模式,促进区域钢铁行业在产品质量、安全、环保、降碳等方面全面进步。

二是发挥钢铁产业链主优势,积极推进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推动从传统的生产型厂区向现代化园区转型,探索出一条国企老工业基地集约高效发展和欠发达生态区转型升级创新引领之路。

二、中国未来经济展望

1、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非常乐观。在美国和欧洲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力量。

中国是必和必拓最重要的市场,因此公司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必和必拓团队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是增长(高于)6%。中国在疫情防控和房地产业方面的政策调整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在营商环境、消费、信贷供给等多方面,已经出现了积极信号,他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信心十足。

IMF:随着中国经济的反弹,预计202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三分之一,这对世界经济将带来很好的提升。另外,除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中国经济每增长1%,就能带动亚洲其他经济体增长0.3%

但是,世界不太平: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世界正处于危险的边缘,可能会面临三个地震式的剧变。三个剧变分别是,一是巨额债务的货币化,即各国央行通过印钞,发行货币来购买这些债务,二是财富和价值观的鸿沟引发的巨大内部冲突,三是国际大国的冲突。现在这三种因素都在以1930-1945年以来最大的程度出现。

2、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3、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4、投资增长可期。

今年以来,各地发力扩大投资,特别是将推进重大项目投资摆在突出位置。截至目前,从发布的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规划来看,全国多地开启了基建加速跑模式。

2023年,重大项目和基建依然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2023年以来,各省透露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目标普遍较高,不少省市将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设定在10%以上,其中最高的海南省为12%以上,重庆为10%以上,表明今年基建有望维持韧性。自2022年末,基建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速回暖已透露这一讯息。

目前27个省市及自治区已公布了2023年重大项目名单,其中公布的年度计划投资额超过10万亿元。根据地方两会公布的基建投资计划,以铁路、公路、水利、机场等为主的传统基建,聚焦绿色低碳转型以及能源安全的能源基建和以5G基站、充电桩、物联网等为主的新基建2023年均有发力。

今年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577亿元,同比增长5.5%。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制造业投资增长8.1%

截至212日,全国多地发布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清单,总投资额合计已达21.5万亿元。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