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0日,早上坐在马桶上,看到有朋友在微信上问:怎么做大武汉,武汉光谷怎么成为世界光谷,东湖科创圈怎么走向梁子湖科创圈?
我突发奇想:要让武汉每个区发挥作用,副省级城市,区的级别是厅级。武汉需要四面出击,省市政府管重点区域,比如武汉新城。
设立跨市合作区,最早是2012年1月15日,经开区与洪湖的60平方公里的新滩新区,唐良智做的。现在仍然可以胆子大一点。中央有号召: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比如,新洲区与团风合作区,黄陂区与红安、孝昌合作区,东西湖区与汉川合作区,蔡甸区与仙桃合作区,江夏区与咸宁合作区,然后是高层次的光谷与鄂州的合作区(武汉新城),经开区与天门仙桃潜江合作区,这样才能够红红火火地干起来。
2018年年初的省政协会议上,我提了一个建议:建设武仙新区。
https://mp.weixin.qq.com/s/cDCi_RHw1Is8s8k0jnYP8g。
2月21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九届会商会以视频形式召开,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个省会城市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一码通域”合作框架协议》等文件,四市还与黄石、岳阳、安庆、九江、黄冈、株洲、铜陵、抚州、咸宁、湘潭、六安、宜春等十二个观察员城市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2023年重点合作事项》。
我一直建议建设“跨省合作区”:比如黄冈-九江-安庆放在小池镇,咸宁-岳阳放在赤壁,把赤壁的起重产业与长沙的工程机械结合起来。
现在已经有的是四块: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
https://mp.weixin.qq.com/s/2DlyfZHGxEz0abq2IFj4aw。
没有想到,这些思路变成现实。
3月3日傍晚,《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武汉都市圈将创新共建机制,建设八大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动都市圈城市临界与毗邻地区优先发展、快速发展。
一是武汉新城。
以光谷—葛店为依托,加快建设武汉新城。发挥东湖高新区世界级产业集群优势,加快优秀人才、新兴产业、现代服务等高端要素集聚,形成推动武鄂黄黄一体化建设、引领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加快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全国科创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打造更具科技竞争力、区域影响力、人才吸引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人共享品质生活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二是花湖临空经济合作区。
以花湖机场建设发展为依托,提升鄂州、黄冈和黄石主城城市功能。
协同推动鄂州—黄冈临江地区发展。统筹长江北岸的黄冈临空经济区、黄冈高新区、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巴河产业园区,以及长江南岸的鄂州临空经济区、鄂州三江港新区、鄂州经开区等地区,重点提升先进制造、枢纽物流、科教创新三大核心功能。
强化鄂州—黄石临界地区。统筹鄂州花湖机场、鄂州临空经济区、鄂州花湖开发区、黄石临空经济区和黄石港部分地区,以及天平山、花马湖和东方山等景区,重点提升枢纽物流、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三大核心功能。
积极建设黄石—黄冈临江地区。统筹长江北岸的黄冈散花地区、长江南岸的黄石港—西塞山—黄石新港地区,推动临空临港产业合作,重点提升先进制造、港口物流、宜居生活三大核心功能。
三是汉孝临空经济区。
依托汉孝发展带,发挥武汉至孝感方向临界面域大、对接通道广、联运能力强、门户条件优、多方向山水相连等优势,以共建临空经济大走廊为重点,着力提高城镇间协作能级,提升产业集群化水平。以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临空经济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孝感临空经济区,重点建设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汉孝临空产业园、天河机场航空港等,提升枢纽物流、装备制造、商务服务三大功能。
四是武汉西产业转移示范区。
支持武汉—汉川毗邻区建设。以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辐射带动汉川市,重点建设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川合作示范区、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新沟工业园、走马岭工业园等,着力推进新兴制造、物流运输、科技研发、现代农业、宜居生活等功能发展。
依托武仙天潜发展带,挖潜武汉至仙桃、天门、潜江及洪湖等方向战略合作腹地广阔、土地开发本底条件优越等特质,以共建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为重点,着力增强设施支撑能力,壮大要素集聚规模,促进空间弥合对接。
统筹发展武汉—仙桃—洪湖临界地区。聚合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沿江片区、仙桃市沙湖镇五湖片区、洪湖市新滩镇等地,重点建设洪湖新滩产业园区等,实施临界区功能发展“三轮驱动”,提升机械制造、生态维育、生活服务三大功能。
联动盘活仙桃—天门—潜江临界地区。统筹仙桃市龙华山街道办事处、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园、天门市岳口工业园、潜江市泽口街道、泰丰街道、王场镇、竹根滩镇及城区以东的部分地区等地,努力提高机电汽配、新能源新材料、优质农产品等领域的生产及服务水平。
谋划武汉—仙桃毗邻区。统筹武汉市蔡甸区侏儒街、消泗乡,以及仙桃市长埫口镇、彭场镇等地,重点建设武汉市侏儒—永安战略预留区、仙桃市毛嘴镇及彭场工业园等,着力推进先进制造、服装纺织、物流运输、现代服务等功能发展。
五是武汉南绿色发展示范区。
依托武咸发展带,彰显武汉至咸宁方向区域性运输动脉汇聚、大尺度生态廊道贯通、康养文旅互动性强等特点,以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功能体系为重点,坚持产业园区绿色集约建设,充分发挥生态空间美育效能。
着力推进武汉—咸宁临界地区建设。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辐射咸宁高新区,带动嘉鱼县,重点建设中国光谷·咸宁产业园、咸嘉临港新城、梓山湖新城、横沟科学城、咸宁“武汉南”大学城、咸宁农高区等,聚焦商贸物流、商务科创、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医疗器械、康养休闲等产业,着力提升枢纽物流、绿色健康、高品质生活等功能。
六是武汉北红色发展引领区。
增强中心城市对武汉北部毗邻区域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北向联动中原城市群发展。加快完善红安、麻城、大悟等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全面融入武汉1小时都市圈,依托武汉市场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充分挖掘红安、麻城、大悟等红色资源,培育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医药、能源、装备制造、建材、轻纺、化工等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培育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完善县城配套功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七是梁子湖水体共保示范区。
发挥环梁子湖绿道生态建设示范作用,构筑碧水休闲主题的大湖水网绿道。探索建立梁子湖跨县(市、区)协调机制。推进梁子湖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和重点易涝区系统治理。联合保护梁子湖生态环境,推进梁子湖跨界水体水质信息共享和联保联治,强化污染源协同管理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协同保护,积极预防与处置跨界水污染纠纷,统筹开展流域工业污染源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协同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的有效衔接。
八是木兰—双峰生态共保区。
创建跨界山体协同治理示范,共建共保跨界重要生态功能区。合力打造木兰一双峰生态共保区。以武汉市黄陂木兰山、孝感市双峰山为主体,统筹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古门、素山寺、梅店水库等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地质公园,推动生态保育、旅游休闲功能“双轮驱动”。
2022年12月30日,湖北省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正式发布《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明确规划多中心组团式城镇用地布局,沿江环湖构建武汉新城组团、武昌组团、汉口组团、汉阳组团、汤逊湖组团、鄂州主城组团、黄冈主城组团、黄石—大冶组团(含黄石新港)8大城市组团。
这个消息让咸宁、孝感、天门、潜江、仙桃有点失落。
2月7日,武汉新城扩大到环梁子湖区域,让咸宁松了一口气。
现在“1+8”都可以放心了。
省政府+各市政府+各区市县,共同打造跨市合作区,就是最大的商机。
新发展空间在于边界。省内省外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