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同济医学院官网消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召开干部教师大会。宣布聘陈孝平院士任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马丁院士任同济医学院医学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邬堂春院士任同济医学院院长。
肝胆外科学家,长期从事肝癌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研究。1953年6月出生于安徽阜南。1973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妇产科学专家,擅长妇科肿瘤及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施行妇产科手术逾万台,精于妇科手术、腔镜及机器人手术,通过合理应用新辅助化疗缩减手术对器官功能的损伤,使保留年轻妇女生育功能成为可能。同时在宫颈癌早期预防和遏制肿瘤转移临床研究方面颇有造诣。1957年生,云南省昆明市人。1990年毕业于原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获得妇科肿瘤学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虽然在武汉呆了43年,与以上两位院士见过一面。
2020年3月20日上午,我参加武汉市卫健委召开的雷(火)神山医院保护利用座谈会。医学博士陈红辉主持。以上两位院士参加。
在湖北智慧政协APP上查到我当时的发言。
32个建议:关于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只做博物馆的紧急建议。
关于两山医院后期的使用,大家都很关注。
我的建议如下:
1、残酷历史一定要原汁原味地保留。目前,关于两山医院在完成任务之后的出路,有多种设想,比如用于老年病医院、应急医院、应急培训中心等。我觉得这都是不合适的。养老医院,会把原来的设施破坏,包括高水平的科技手段。原来的设施会被破坏。而且铁皮的房子,也不适合病人居住。能耗特别高。缺乏舒适感。养老院要建在地铁站附近。武汉的应急医院应该建在高速公路路口。武汉要有全国前列的应急医院,比如,上海的应急医院占地500亩,金银潭医院保留,作为健康医疗旅游资源,这是一个新的概念。武汉碉堡、中山舰等,就体现了武汉抗日战争的历史。
2、三大领域将成为重点: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健康保障
2003年以前,中国追求经济增长。2003年以后,中国追求经济发展,奉行科学发展观。2012年以来,环境保护成为重点。2020年起,中国的重点会在健康保障。这样的转折点发生在武汉,要通过这些历史痕迹来证明这一点。
3、原地保留,建武汉抗疫博物馆
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70万,在武汉建抗疫博物馆的意义,不亚于抗日博物馆,建议完整保护雷神山医院,这里有“军运会+雷神山”的两大元素。是否在雷神山医院上加盖保护,类似于考古现场,也是可以考虑的。
4、火神山医院可以赠送。
以一个完整单元为单位,赠送31个省市区、三大军医大学、港澳台,用于建抗疫科普公园,或者教学设施。让各地民众永久了解新冠肺炎病毒的知识。剩下的做一个抗疫主题公园。建议在武汉建大健康论坛永久会址,可以放在火神山医院附近,会址与医院融为一体。
5、留五个单元拍卖
让医疗健康企业拍卖五个单元,所得资金设立新冠肺炎病人康复基金。
遗憾的是,我的建议突出历史性与经济性,并没有得到两位院士的支持。
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家,长期从事空气污染与健康的研究,在揭示空气污染病因、阐明发病机制和制定预防对策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1965年生,四川简阳人。1993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是关于雾霾的专家,我们明天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