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各省都在大力发展预制菜。湖北的楚菜要跟上。
这是餐饮的第三波,到餐馆吃饭、把饭菜送到家、简单加工预制菜。这是餐饮的蓝海。
3月26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部署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推动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政府介入,难得。
“十条措施”包括:建设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规范体系、壮大预制菜产业集群、培育预制菜示范企业、培养预制菜产业人才、推动预制菜仓储冷链物流建设、拓宽预制菜品牌营销渠道、推动预制菜走向国际市场、加大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建设广东预制菜文化科普高地。
传承弘扬“广府菜”“潮汕菜”“客家菜”等粤菜系餐饮文化,推进预制菜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探索建立服务团队指导预制菜出口通关,推动预制菜走向国际市场。
此外,山东、河南等地也纷纷发挥产业基础优势,紧抓预制菜风口。
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为3459亿元,2023年将达到5156亿元。以国内餐饮规模4万亿元测算,预制菜占10%就意味着有4000亿元潜在市场空间,更有望在下一个五年内成为万亿餐饮市场。
从C端用户来看,近七成用户选择预制菜的主要原因就是“快”,仅仅只有三成用户是为了“好吃”。一二线城市对预制菜需求较高,女性用户居多,占比为58.4%,男性用户占比为41.6%;华东区域客户量较大;主要以中青年为主。
八大菜系中,川菜类预制菜更受消费者的喜爱,大概占据所有菜系的58.4%。有半数的消费者每周购买1-3次预制菜,价格分布在20-30元。
预制菜得到重视的原因:
一是人工成本。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正餐类餐饮企业平均人力成本占营收比例高达21.35%。养殖户称,饲料、水电、场租、人力成本每天都在增加,多养一天就多亏一天;只有把农产品做成如预制菜的深加工产品卖出去,才能增加收益,挽回损失。
二是对餐饮企业而言,使用预制菜,是降本增效、实现标准化和连锁的手段之一。因此,预制菜对C端与B端。机会多多。
三是对农产品企业而言,预制菜能大大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减少保管、运输中的损失。
原来预制菜并不是小打小闹。
一个城市有一个完整的预制菜体系,可能会是外地不可替代的。宜昌最近总结出来了。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3月31日上午,宜昌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推“城市菜单”,参会者听得流下了口水。
宜昌市公布旅游团队餐饮规范。宜昌旅游团队餐饮分为经济餐、标准餐、高标餐、定制餐。经济餐四荤四素一汤起,标准餐五荤五素两火锅+时令水果,高标餐六荤四素两火锅+点心、时令水果,定制餐按客人要求,提前沟通。
根据规范指引,宜昌市各旅行社及旅游餐饮企业要向客人积极推荐宜昌特色菜肴,大力宣传宜昌本地美食文化。
宜昌特色菜肴主要有:宜昌肥鱼、土家腊蹄、当阳郭场鸡等特色火锅;土家抬格子、夷陵土鸡汤、鲊广椒炒肥肠、水库鱼头、土家扣肉,农家煨昭君眉豆、木姜子土豆片、农家煎豆腐、石磨懒豆花、土广椒炒芋头梗10道(5荤5素)特色热菜;宜昌萝卜饺子、宜昌凉虾2道特色小吃。有的我都没有吃过。
旅行社要将宜昌特色菜肴安排到旅游团队餐中,让外地游客能体验、品尝到宜昌的特色美食。
为确保宜昌特色菜肴能够精细制作,确保质量,做出特色,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了宜昌特色菜肴标准,明确了制作菜肴的主料、辅料、调料的种类及数量。
发布会后,为了让参会游客沉浸式体验宜昌特色菜肴,主办方在宜昌市桃花岭饭店举行了品鉴推广活动。桃花岭饭店总厨杨善全大师亲自主理的10余道菜品,当场征服了许多游客的味蕾。
建议宜昌学习广东,把这些纳入预制菜发展内容,推向全国。
近日,武汉蔡甸新农牛肉也在做预制菜。
新农牛肉起源于蔡甸区新农,发展至今已有30年多年历史,是以祖传卤制秘方与现代一流加工技术相结合精制而成的纯天然食品,具有“醇香适口、肉质鲜嫩、回味绵长”的品牌特色。
已经是闻名全国的小吃,系列产品包括卤牛肉,牛肚,牛筋,牛骨头,卤全鸭,鸭脖,鸭锁骨,翅膀等。
此系列产品在传统工艺流程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和改造,风味独特,色香味美,吃完久久回味。
新农牛肉面也与襄阳牛肉面并驾齐驱。都有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