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参加文旅产业发展座谈会,讲四点:
1、大投入建主题公园,建国际消费城市
上海城市更新计划,70多个项目,市地产、区地产合建项目公司,全球招标
武汉昙华林、武汉天地(9栋旧楼)
11月17日,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项目在金山区枫泾镇举行开工仪式。位于枫泾镇东部,占地面积达31.8万平方米,预计于2024年开园,是目前中国境内唯一一座国资控股乐高乐园,由金山城投集团、科尔克比集团、默林娱乐集团及华人文化集团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首次公布了上海乐高乐园8大片区,包含乐高中心大楼、积木街道、乐高积木、乐高城市、乐高小伙伴、悟空小侠、乐高忍者、乐高城堡,覆盖了全球其他乐高乐园经典、热门游乐项目。除此之外,乐园内还将配套一座主题酒店。旨在为2-12岁的儿童家庭打造融合中国文化、上海特色及江南元素的乐园主题游玩项目。
金山区正在推动乐高乐园项目建设与周边区域整体开发“双轮驱动”,释放乐园周边约15平方公里区域(包括乐高乐园南侧拓展区,金山北站区域,兴塔社区,兴塔工业园区,乡村郊野地区)发展,开发沉浸式商业“一条街”,建设一座“未来梦想城”。同时加快周边区域转型升级,并以此作为金山北部亭枫片区融合提升的策源地和助推器,串联“主题乐园度假区、千年古镇、千年古刹、千亩农庄、千亩花海”的金山北部“G320文旅连廊”,将金山北部枫泾、朱泾、亭林等区域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组团式”发力,赋予金山北部旅游新看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迪士尼乐园消费对上海全市GDP年均拉动0.21%。
乐园游客在沪消费对全市旅游产业收入年均贡献4.09%。
环球一期项目预计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待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环球主题公园度假区,年营业收入达数百亿元,带动百余个行业直接或间接受益。
环球影城 “解锁”进京新潮流北京环球度假区是世界第五个、亚洲第三个环球主题公园,也是迄今为止开园时规模最大的环球影城项目,占地4平方千米。园区内有7个主题景区、37个骑乘设施及地标景点,以及24项娱乐演出。
在北京环球度假区一期项目里,中华文化元素从视觉上可达约1/3。园区提供有“交替照看”服务,可满足父母两人轮流参与游乐项目的需求。
荆州方特东方神画通过酷炫的科技魅力与中华历史文化和神话传说融合,打造了一个个故事性与感染力交融的游乐项目,如《女娲补天》、《牛郎织女》、《神州塔》、《屈原》、《火烧赤壁》、《千古风华》、《楚乐》等。从大型的室内主题项目到亲子游乐设施,从项目建筑外观到内容创意,人们在荆州方特都可以体会到设计人员的独特匠心。
11月8日,2021年湖北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招商签约大会在汉成功举办,大会签约50个文旅项目,总投资金额1655.86亿元。涵盖金融支持、数字文化创意、特色景区、康养旅游等相关旅游产业。
CMC Inc.华人文化集团与武汉经开区管委会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将在经开新区·军山新城打造以“Discovery(著名电视节目)”为核心IP的全球娱教旅居目的地和沉浸式主动探索旅游度假区。
武汉Discovery华人国际探索世界项目充分结合经开区汽车产业特色,打造以人文探索、自然探索、科技探索为核心的文商旅教综合性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华中片区2.5亿人口,成为全球娱教旅居目的地和沉浸式主动探索旅游度假区的亮点项目。期待。
2020年11月8日海口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海南呀诺达Discovery综合度假区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正式动工,这是由全球纪实娱乐节目领导者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在海南的首家官方授权落地项目,将为中外游客打造一个神秘惊险、玩法多样的旅游度假综合体。
2、小投入建特色小镇实现共同富裕
14日是周末,天气晴好,初冬暖阳带来了舒适与惬意。在蔡甸花博汇景区,百日菊、粉黛乱子草、向日葵、醉蝶花、鸡冠花等朝气蓬勃地绽放,市民游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花经济做活“花文章”。据统计,截至目前,花博汇景区吸引市民、回乡能人和企业家100余人前来投资创业,租赁房屋110栋,已集聚了收藏品展卖、陶艺、文创、水吧、咖啡、民宿、网红等业态。
景区文旅和农业的结合,也改变了传统耕种方式。
在花博汇二期5G智慧农田,一片片农田被分成小隔断,8岁的“小农民”苏杰在父母和田地管家陶世群的指导下,举着小铲子,拿着小水壶,蹲着地上“劳作”。孩子家长苏雪表示,孩子能够亲自到地里种菜、从事劳作,了解了蔬菜的生长过程,培养爱惜粮食的好习惯。又能够通过“市民农园”微信小程序,在手机上观看自家的田,完成自助灌溉,田地管家还会帮忙打理“田政服务”。
“种了一辈子地,现在村子变成了景区,我也从农户变成员工。现在帮市民打理田园干的老本行干起活来熟练,不手生。教孩子们种地,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辛苦,也非常有意义。”陶世群说道。
通过一个朋友介绍,2017年年中景区在建的时候我去了一趟,见到了年轻的投资者。
2017年10月占地面积2300亩的花博汇一期对外开放,景区“不大拆大建”,保留了原有土地上的村湾、农田、房屋、水系、树木,在维持乡村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在不改变农民宅基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对村里的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将天星村打造成为一个集花卉旅游观光、创业农业体验、田园养生度假、亲子休闲娱乐、美丽乡村体验、文创产业传承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真是“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的成功案例。
“一新工程”“富民工程”。
四川资阳晏家坝:从贫困村到宜居村的蝶变。
乡村电影博物馆、夏加儿艺术馆、乡村美术馆、咖啡厅、酒吧、陶艺坊……
早在20多年前,晏家坝村地少人多、基础薄弱、一穷二白,村民的幸福指数并不高。
2001年晏家坝党支部在新任支部书记查玉春的带领下,修建了全区首条通村水泥路,发展蔬菜种植。
“两环四区”,“两环”是指两条环线绿道,包括5公里大环线绿道,可用于举办迷你马拉松赛事;3公里小环线绿道,沿线开展乡村田园艺术类的展示和体验活动。
“四区”是指三崇堂社区,主要是体验乡愁文化;美美社区,主要是体验美食、美品、美景;乡居社区,主要布局市民下乡、联合乡居、共享度假等深度体验项目;居养社区,是指打造乡村分散式养老社区。
打造了晏家十二院、乡愁巷二十铺、乡愁巷八馆等特色景点,并租用当地老百姓闲置房屋等方式,盘活当地资产、资源。晏家坝田园乡创学校设置了乡创专业、非遗专业、农业专业、艺术专业、研学专业五大主题培训方向。
3、合作创造大项目争全国第一
随州中国千年银杏谷
安陆钱冲有华中地区最大的古银杏群落:千年以上的古银杏48株,500年以上的1468株,百年以上的达4683株。银杏数量之多、年代之久为全国之最,被誉为“中华银杏第一村”。
武烟,18-3-1,200-2,飞地经济、共享经济、逆向思维、
山楂树之恋电影院。
在宜昌,已经开始在一个三县区交界处,建设共同的景区。
今年7月21日,湖北省首个跨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通过。
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是宜昌市十四五规划中创建“1+4+N”的乡村振兴示范格局的标杆,其总面积769平方公里,涵盖夷陵区、远安县、当阳市3县6镇42村9.18万人。
《规划》期限为2020-2035年;分近、中、远三期,围绕规划设计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生态保护体系、社会治理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人才支撑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八大体系”建设为骨架。
按照“东有安吉、西有百里”的目标定位,致力于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部署乡村建设新项目、塑造乡村治理新面貌、重构城乡共享新流动等路径。
奋力冲刺全国乡村振兴试验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三区”创建,打通“两山”理论转化渠道,力争提前国家层面5年时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宜昌样板”。
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的核心是百里荒旅游景区,试验区的龙头企业是百里荒旅游集团。该公司以旅游业为龙头,农牧业、康养产业为两翼带动沿线和片区发展。百里荒景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夏季平均气温21℃,享有“中国南方草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省级旅游度假区”“湖北省研学旅行基地”“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等美誉。
规划期间,百里荒集团将力争实现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万人,年产值超2亿元,成为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强大“引擎”“一核四线”带进“半小时”旅游经济圈。
依托223省道、224省道、G42泸蓉高速、荆宜高速以及G59呼北高速“两横三纵”高速环绕周围,加速将百里荒景区“清凉资源”变成全省全市“火爆产业”,拉近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
在不久的将来,试验区将推进“景区+乡村+度假”模式,聚力资源互补、产业融合、多元服务、联动发展,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构建生态保护优先、功能复合带动、特色形象塑造、全产业链支撑的山地旅游度假区,打造“观光—休闲—度假”全产业链发展的长江经济带一流、全国知名的高山四季旅游度假区。
未来将构造成为“一区两带多园”的空间结构,形成旅游度假、优质畜牧、绿色农业、乡村市集、农旅社区、康养旅居新版块新业态。
一区,即百里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两带,即黄柏河流域生态经济带、柏临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多园,即三峡草食畜牧业综合产业园、龙泉都市农业产业园、三峡洞湾养生庄园、别家大山森林康养基地、黄花田园综合体、大成航模基地、“三峡桔都茶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试验区将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痛点、堵点、难点,在土地利用、人才引进、市场引入、项目审批等方面率先突破、先行先试。在金融改革上争靠前沿,积极对接社会资本和市场经济,建立金融平台、开发金融产品,制定金融资本上山下乡的投资机制,切实发挥金融杠杆作用。
一脚踏三县,一山入彩云,一路建示范的鄂西特色“富春山居图”徐徐铺展。
4、大文化带动大旅游
10月19日,《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公布。
对于江汉交汇的武汉来说,十分有借鉴意义。仔细研究了一下。
打造“水脉旅游廊道”。在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依托广州市的岭南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优势,以世界文化名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追求目标,总体构建“一脉三区、一核四带”的文旅发展空间总格局。
“一脉”:规划以珠江为主脉串联全市、大湾区主要文旅发展空间,成为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展示和旅游精品廊道;
“三区”:规划构建中部都会名城文旅区、南部滨海水乡文旅区、北部生态山水文旅区三大分区;
“一核”:在主城区内依托具有高度密集的传统和现代岭南文化承载地,建设岭南文化中心极核;
“四带”:以岭南文化中心极核为原点,在东南西北四向延伸规划四条岭南文化和旅游发展带,即东向田园休闲文化和旅游发展带、南向主题游乐文化和旅游发展带、西向广佛广府文化和旅游发展带、北向生态空港文化和旅游发展带。
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和艺术创作三年行动计划。
加大对重大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每年推出15-20部体现时代新气象、反映人民心声、展现广州城市精神的精品力作。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紧扣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大历史节点,立足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和创新文化四大品牌,突出粤剧粤曲、广东音乐、十三行等特色文化资源,围绕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统筹安排创作项目和创作规划,精心组织创排芭蕾舞剧《旗帜》、杂技剧《化·蝶》、现代舞剧《龙·舟》、话剧《大道》《呼·吸》、粤剧《三家巷》(青春版)等多部重点舞台精品剧目。
支持广州地区文艺院团加强与国家、省属文化企事业单位合作,创新舞台剧创作生产。
积极推进《乌江引》《第一缕光》等十余部文学和剧本精品的创编。
持续开展一批绘画和雕塑等美术精品的创作,加强岭南书画传承,依托十香园、广州美术学院打造岭南美术发展核心区。大力扶持岭南人文电影精品创作。
支持创作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动漫、微电影、短视频、网络剧、综艺节目等新形态岭南文艺作品,以富有感染力、亲和力的文艺精品力作。
岭南文化是广州旅游之源。
70年里,这所学校走出了10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11月18日晚,武汉市艺术学校70周年“流金岁月”文艺演出在武汉剧院精彩上演。“二度梅”获奖者刘子微,“梅花奖”获得者夏青玲、王荔、余维刚纷纷为母校站台,接连演唱《红梅赞》《繁花似锦戏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