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公布。
对于江汉交汇的武汉来说,十分有借鉴意义。仔细研究了一下。
一是打造“水脉旅游廊道”。
在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依托广州市的岭南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优势,以世界文化名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追求目标,总体构建“一脉三区、一核四带”的文旅发展空间总格局。
“一脉”:规划以珠江为主脉串联全市、大湾区主要文旅发展空间,成为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展示和旅游精品廊道;
“三区”:规划构建中部都会名城文旅区、南部滨海水乡文旅区、北部生态山水文旅区三大分区;
“一核”:在主城区内依托具有高度密集的传统和现代岭南文化承载地,建设岭南文化中心极核;
“四带”:以岭南文化中心极核为原点,在东南西北四向延伸规划四条岭南文化和旅游发展带,即东向田园休闲文化和旅游发展带、南向主题游乐文化和旅游发展带、西向广佛广府文化和旅游发展带、北向生态空港文化和旅游发展带。
以广州母亲河珠江串联全市主要文旅发展空间,在珠江四段发展段中精心打造中段67公里河段及两岸地区,自白鹅潭至南海神庙3个10公里的文旅发展廊道,在原有以夜游为主的珠江游基础上,大力发展日间游览观光线路,以珠江为纽带,统筹串联沿江各区的滨江景区景点。全线路规划分为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展示段、都市文化创新集聚段、海丝和革命历史文化段共三个分段,重点打造大坦沙、白鹅潭、越秀长堤(沿江西路)、海珠广场、海珠滨江西路、二沙岛、广州塔、琶醍、工美创意港、黄埔港、长洲岛、南海神庙等多处文化及旅游节点。沿岸规划如观光巴士、观光轻轨、骑行绿道、步行游览道等多种游览交通方式。通过时空角度的扩大,丰富游览方式和体验,升级珠江文化游径,打造成最具广州特色的城市文化廊道和广州标志性文化空间名片。
二是文化促旅,旅游的持续性发展。
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和艺术创作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重大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每年推出15-20部体现时代新气象、反映人民心声、展现广州城市精神的精品力作。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紧扣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大历史节点,立足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和创新文化四大品牌,突出粤剧粤曲、广东音乐、十三行等特色文化资源,围绕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统筹安排创作项目和创作规划,精心组织创排芭蕾舞剧《旗帜》、杂技剧《化·蝶》、现代舞剧《龙·舟》、话剧《大道》《呼·吸》、粤剧《三家巷》(青春版)等多部重点舞台精品剧目。支持广州地区文艺院团加强与国家、省属文化企事业单位合作,创新舞台剧创作生产。积极推进《乌江引》《第一缕光》等十余部文学和剧本精品的创编。持续开展一批绘画和雕塑等美术精品的创作,加强岭南书画传承,依托十香园、广州美术学院打造岭南美术发展核心区。大力扶持岭南人文电影精品创作。支持创作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动漫、微电影、短视频、网络剧、综艺节目等新形态岭南文艺作品,以富有感染力、亲和力的文艺精品力作,积极主动服务人民群众,用心、用情、用功推动广州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
三是珠江两岸协同发展。
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及岭南文化中心城市定位,落实《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深入挖掘传统建筑、曲艺、民俗、宗教、中医药等岭南文化的时代内涵和资源价值,充分发挥区位和文化资源禀赋优势,以珠江为纽带。
北岸突出岭南文化传统风貌,南岸着重岭南文化创新发展,构建“一江两岸”岭南文化示范区空间总体格局,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一步展现岭南文化独特魅力,彰显广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功能区地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岭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
武汉是“两江五岸”布局。长江南岸有武昌,长江北岸有汉口、汉阳,汉江东岸有汉口,汉江西岸有武昌。内容丰富。
四是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打造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转型升级示范点。将恩宁路、盐运西社区、昌兴街、高第街、南华西街等打造成岭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的精品标杆工程。统筹开发北京路老字号一条街、文德路古董字画一条街、荔湾古玩一条街、华林寺玉器一条街等老字号街区建设。
以“西关骑楼环”为主圈轴,规划建设串联丝路遗风、粤味探悠、工场传奇、西关小筑、街市揽胜等主题的历史文化步径,打造多元慢行生活网络,建成具有西关人文特色和老城脉络肌理、水路联动、可深度漫游的“西关漫道”系统。
以东山片区为试点,充分展现街巷肌理、历史文脉、人文内涵和文化元素,将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重要节点。
整合利用珠江两岸工业遗存等独特空间,构建老厂房、仓库、码头等历史建筑、植被与现代建筑交错形成的特色城市空间形态,创新展示岭南工业文化风貌。
武汉如何突出汉文化。
五是突出精品工程,目标明确。
广州将建设一批文化和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平台、文化和旅游融合集聚区,创建一批文创产业示范基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示范园区,打造6个旅游发展高端示范板块和7个世界级旅游精品。
六是“+旅游”的概念。
思路明晰。
广州力争到2025年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达到50个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7%以上,国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含创建单位)8个以上,A级旅游景区100家以上,旅游总收入6000亿元以上,旅游总人数3亿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