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争当“小巨人”,去北交所敲钟
11月15日,北交所首个交易日,10家完成公开发行等程序的企业直接在北交所上市,71家存量精选层公司平移至北交所上市,81家公司将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
10只新股收盘全部大涨,盘中均触发两次临停,平均较发行价上涨199.80%,同心传动涨493.67%,大地电气涨261.75%,志晟信息涨238.97%,晶赛科技涨208.57%。
截至收盘,10只新股81只北交所股票合计成交95.73亿元。
这一天会记入中国证券史。
1994年,我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证券史与证券税制研究》一书,完全没有想到会有第三家证券交易所出现。
81家公司共分布于23个省份,其中江苏、北京和广东分别有12家、11家和10家。
涵盖25个国民经济大类行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等占比近9成,有17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8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2020年营业总收入平均值为6.0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平均值为6938.98万元。其中,净利润3000万元以上占83.95%。
平均研发支出2536万元,创新成色足,发展潜力大,市场认购踊跃。目前,我国市场主体超过1.5亿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22.5万家,大批急需融资发展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期盼资本市场的甘霖。
其中,有三家湖北企业,分别是去年挂牌新三板“精选层”的泰祥股份(十堰)、微创光电(光谷)和今年挂牌“精选层”的华阳变速(十堰)。
在此,我们要分别介绍“小巨人”和北交所。
关于“小巨人”。
2018年11月,工信部着手开展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优势的企业。
今年8月21日,工信部公布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国“小巨人”企业已达4762家。
根据十四五规划,2025年全国“小巨人”1万家,省级10万家。“小巨人”成为各地竞争新指标。
“小巨人”企业评选要经过3项分类指标、6项必备指标等评价要求,包括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经营管理以及聚焦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方面。
“小巨人”企业是具有三类“专家”特征的企业。
一是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的行业“专家”,以高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有1/5的“小巨人”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二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配套“专家”,上天、入海、探月、高铁等大国工程中,都能找到“小巨人”企业的产品,大多数企业都在为龙头骨干企业配套。
三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不断迭代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专家”。
据统计,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突破万家,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172家、291家。
172家企业,占全国总数的3.61%,排在中部第四,与湖南(232家)、安徽(229家)、河南(207家)相比,尚有差距。
“十四五”期间,湖北省将围绕“专精特新”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计划培育1万家左右“专精特新”入库企业,为打造“51020”产业集群助力。每年还将重点培育400家左右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为上市企业。
此次“专精特新”入库培育重点面向制造业中小企业,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工业“四基”创新、“新基建”、生态特色食品等领域的优质中小企业。
入库企业既要满足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0.3亿元以上、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70%以上、近2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2%等“硬杠杠”,还要具备拥有自主品牌、以信息系统支撑研发设计等“软配套”。湖北省经信厅将为企业入库打造“湖北省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平台”,已经入围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在平台填报信息后直接入库。
湖北省申报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或将超过300家,加上已有的172家,力争获批企业数达到全国总数的5%以上。
武汉市是主力。
今年11月12日武汉市政府发布了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计划到2023年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超过120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0家。
11月15日,武汉小巨人上市公司达到3家。
对首次进入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市级财政给予20万元奖励,各区按照市级奖励标准给予不低于1:1的配套支持。“规上企业”是“小巨人”的基础。
对获批国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级财政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区级奖励也会有。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一次性给予50万元支持。
聚焦武汉市“335N”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3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装备制造、现代消费品、先进基础材料3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北斗、氢能、网络安全5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电磁能、量子科技、超级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科学、深地深海深空等若干未来产业,建立重点产业链产业基础再造项目清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工业“四基”领域,突破一批制约武汉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产品),补齐产业链短板、锻造长板,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可控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对认定为全球灯塔工厂(富士康武汉工厂)、市级标杆智能(链主)工厂、市级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的企业分别给予1000万元、500万元、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主持制定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中融合了标准必要专利的单位,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10万元、10万元补助。
关于北交所。
2012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证券法设立的继上交所、深交所之后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也是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运营的证券交易场所,其运营机构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截至今年9月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共7304家,其中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挂牌公司数量分别为66家、1250家、5988家。
目前,湖北省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261家,位列全国第8,中部第2。除平移北交所的3家首批上市公司外,湖北省还有1家精选层在审企业、5家在辅企业、48家创新层挂牌企业。
江苏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共876家,其中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挂牌公司数量分别为10家、148家、718家。
从城市分布看,苏州达到278家;无锡、南京、常州紧随其后,新三板公司数量分别有139家、136家、96家。上述四地新三板公司数量共计649家,占全省比例74%。
2021年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中宣布,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从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告设立,到15日开市,仅用时74天。
北交所的登场,最受鼓舞的无疑是中国中小企业。这是完善中国经济结构、形成中国经济新动力的有力举措。
一是正式形成中国的“金三角”版图。京广(深)、京沪、沪深,三条线形成一个三角,而且是金融的三角、证券的三角。建议第四家放在武汉、第五家放在成都。东西南北中,都有了。
二是振兴北方经济的举措。东北、华北,包括山东,都会从京交所中获得发展机遇。相比于上海、深圳,北方缺少金融中心。天津又比较弱。经济总量在十名之外。
三是定位于“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与深交所、上交所不同,正好错位发展。
对比沪深交易所10亿元营业收入的起步门槛,北交所设置市值2亿、4亿、8亿、15亿四套上市标准,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更包容、更灵活,也更有弹性。
四是纾解“非首都功能”。制造业、央企要搬到各地,支援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小巨人企业”要进京,这里的“进京”不是指把工厂搬到北京,而是发展资金来自于北京的京交所。首都要成为自然而然的金融中心,各大银行总行都在北京。
北交所与老百姓的关系。
根据北交所规定,个人投资者参与北交所市场股票交易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二是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
如果是在北交所开市前已开通精选层交易权限的投资者,其交易权限将自动平移至北交所;具有新三板创新层和基础层交易权限的投资者,其交易权限范围也将包含北交所股票。
11月12日晚,证监会官网消息显示,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嘉实基金、大成基金、万家基金等8家公募基金公司上报的北交所主题基金全部获批,均为“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
这意味着,没有50万开户资金的普通投资者,也可借道北交所主题基金,低成本参与北交所投资。
2、电商是共同的机遇
受到疫情、汛情等因素的冲击,消费增速一度回落,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33亿元,同比增长4.4%。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
其中,网购突破10万亿大关,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03765亿元,同比增长17.4%。
“双11”预售也有利于10月份当月的批发和零售业的增长。10月份,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4%,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
国庆假期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住宿和餐饮业的恢复,10月份住宿餐饮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1.3%,增速由降转升。
双11,我们关注四个数字:
一是新品爆发。滑雪板、户外电源、宠物玩具、考古盲盒与手办、氛围灯、早C晚A、文房四宝、预制菜、洗地机、儿童安全座椅……很多商品都没有听说过,甚至在线下都买不到。
“下沉”新兴市场潜力快速显现也是今年消费的一大变化。今年11.11期间,来自下沉市场的新用户占比超过77%。今年“双11”,老字号跨界商品销量同比增长达105%。
二是海外占“C位”。速卖通公布的中国产业带海外热销榜前十排名显示,深圳智能家居高居榜首,广州女装、广深精品珠宝等也榜上有名。顺德小家电、佛山家具家居在全国“出海”增速最快的前五大产业带中占据席位。“中国智造”大有作为。
三是特殊服务。比如天猫联合7家运动品牌发起的“一只鞋”计划,为残障人士提供只买一只鞋的服务。今年双11,98人的购物订单里,第一次有了“一只鞋”。
四是家电成套购买成为主流,京东4个小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倍。趋势类家电产品受到用户青睐,娱乐电视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00%,新风空调销量同比增长4.5倍,蒸烤一体集成灶45分钟成交额超去年全天。
有媒体问,中国双十一透露什么信号?我觉得,只要是消费,不要分线上线下,都是商品从企业走向家庭,构成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中国经济的平稳。有的在线下做不大,在线上得到了重生。
10月26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目标到2025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6万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17万亿元,网上零售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比例将达到36.9%。相关从业人数达7000万。2020年电子商务相关从业人数超过6000万。
重点:在《规划》的主要任务中提到,服务乡村振兴,带动下沉市场提质扩容,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2.8万亿元。规划对农村电商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农村电商将成数字农业和乡村振兴“标配”。
到2025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将达2.5万亿元,相比2020年的1.69万亿元增长47.92%。
非遗电商是一个样板。
9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中国旅游报联合阿里巴巴发布了《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 14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天猫年成交过亿,近一半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年成交超百万的店铺中,西部省份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其他地区;还有超过67%的受访淘宝非遗店主在店铺经营中找到了手艺传承人。
在3年前,淘宝店“VINE维内”主理人兼设计师孟祥君回到老家山东沂南创业,带着一群会非遗草编的奶奶们,打造原创草编包品牌。迄今为止,他的团队在沂南县和周边县市设立了5个工作站、70多个加工点,累计带动2000余个会草编的留守妇女就业。
非遗文化+电商非遗文化+数字影像电商赋能,助力湖北非遗文化产业升级。
“湖北非遗馆”淘宝店1年半上线80多款湖北非遗产品,涉及零食、酒水、手工艺等品类,目前交易增速约150%,潜江炸辣椒榨广椒、通山包坨、钟祥贡品蟠龙菜等。2019年至今两年多里已完成8个非遗项目、约270部纪录片,将传承人所承载的技艺、经验、文化记忆完整地保留下来。以“视、音、图、文”多元形式宣传湖北非遗的项目和产品,集中展现湖北非遗文化的特色和魅力,让非遗文化活跃在大众视野中。
在湖北省钟祥市伟华餐厅,店主吴伟华通过抖音直播盘龙菜制作吸引了800多名粉丝观看,不到一个小时就接到38份订单,销售额4700元。
在钟祥市,像吴伟华这样的小店主“触电”升级,成为网红达人、直播客的就有560多人。他们把物美价廉的工艺品、土特产、农产品搬进网店、嵌入抖音,借助信息科技开启不一样的创业路。
钟祥市已创建返乡创业基地6个,兴建电商运营中心1个,累计发放创业贷款1.82亿元,组织创业培训5860余人,吸引3.53万人回乡就业创业。
预制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成为今年“双11”的爆款产品。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3459亿元,未来6-7年或超万亿规模,被称作“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围绕预制菜加快全产业链布局,甚至有公司几乎每天都有机构预约调研。
3、民企投身生态环保事业
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
说明新经济、新环保、新健康的重要性。
《意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改革方向,研究设计改革政策措施,从总体要求、参与机制、重点领域、支持政策、保障机制五个方面明确了相关要求。
《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聚焦重点领域,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意见》强调,坚持保护优先、系统修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协调推进。
《意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明确社会资本通过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并明晰了参与程序,鼓励社会资本重点参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城镇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并探索发展生态产业。
《意见》提出,从规划管控、产权激励、资源利用、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等多方面释放政策红利,通过生态保护修复与资源开发利用相衔接、资源有偿使用与产权制度安排相结合等政策措施,创新产权激励、释放关联权益,给予财税支持,发挥政府投入带动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构建“谁修复、谁受益”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机制。
产权激励。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和预期目标的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其中以林草地修复为主的项目,可利用不超过3%的修复面积,从事生态产业开发。对社会资本投入并完成修复的国有建设用地,拟用于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在同等条件下,该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在公开竞争中具有优先权;涉及海域使用权的,可以依法依规比照上述政策办理。修复后新增的集体农用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经营权依法流转给生态保护修复主体。修复后的集体建设用地,符合规划的,可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取得使用权。社会资本投资修复并依法获得的土地、海域使用权等相关权益,在完成修复任务后,可依法依规流转并获得相应收益。
财税支持。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作用,探索通过PPP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相应税收优惠政策。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公益林,符合条件并按规定纳入公益林区划的,可以同等享受相关政府补助政策。
4、积极参与生活性服务业
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等9个方面30项具体举措。
补缺:在“一老一小”等供需矛盾突出的领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普惠性生活服务。
目前,我国0-3岁的婴幼儿共有4200万左右,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为5.5%左右,供给和需求缺口还比较大。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国已备案托育机构有4000多家,还有1万多家在积极申请。到2025年,整个托位数要达到600万个,现在大概是200万个,所以中间的缺口有400万个。
在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中国首个母婴康养村呼之欲出。借助政府和市场两股力量,塘湾村将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提振乡村经济的基础上,让农民实现增收,也让乡村治理的内涵更为丰富。
新建的各类设施则让人眼前一亮:塘湾村村支书乔文英家的自住用房率先租让,打造成为馨月汇母婴专护师之家,准月嫂们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学习婴儿抚触、做月子餐……
在塘湾村导入的新兴产业中,最弹眼落睛的就是“中国首个母婴康养村”的概念。
“把中高端月子会所开到乡村,中国的各大母婴机构和乡村均没有尝试过,塘湾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村。村里主要依托‘母婴康养’的概念,以萱草‘母亲花’园和萤火虫亲子游作为延伸产业,以此撬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罗泾镇镇长杨辛说。
罗泾镇、塘湾村与盛大集团旗下馨月汇母婴专护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在整合、归并零星集体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宝山区专门划拨塘湾村9.5亩建设用地指标,建设母婴健康管理中心。
“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池塘、稻田,四周鸟鸣花香环绕,吃的是菜地里的有机蔬菜,还能带孩子采摘,这对于客户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增值服务。”馨月汇母婴专护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监陶昕告诉记者,“这里将提供孕妇医护后休养、母婴康养、婴幼儿养育、亲子度假和学前教育服务,并提供百余个当地群众就业机会,以及高级技能培训、派出服务等。”
母婴专护师之家一年培训月嫂2000位(有证之后,月嫂在武汉一个月收入1万元以上)。
村里还计划引进奶粉、婴儿服装、儿童摄影等与母婴用品相关企业入驻,预计母婴康养产业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
我关心乡村月子中心是在2015年。
我2015年4月28日在线在《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mental Health Prospective,EHP)上,看到《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改善的婴儿出生体重的差别:来自一个自然的实验》。“奥运宝宝”身体健康,体重平均重23克。
我即开始提出“避霾房”、“避霾产业”,建设乡村月子中心。
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亿,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养老产业空间。我们预计2020年老年人消费潜力约为10万亿。
我国65岁以上老人达1.7亿,按照“9073”的养老格局,我国养老床位需求约为1,700万,但供给仅为747万,缺口接近千万。
加强普惠性生活服务机构(网点)建设,纳入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予以统筹。
便民:结合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筹设置幼儿园、托育点、养老服务设施、卫生服务中心(站)、微型消防站、体育健身设施、家政服务点、维修点、便利店、菜店、食堂以及公共阅读和双创空间等。
品牌:在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等领域培育若干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健全以产品、企业、区域品牌为支撑的品牌体系。
人才:支持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提升学历。到2025年,力争全国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规模比2020年增加10万人。日本国宝。
支持:加强财税和投资支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支持包括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在内的涉农领域、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
评价:完善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探索逐步建立统计监测制度,建立常态化运行监测机制和多方参与评价机制,逐步形成信息定期发布制度。
5、鄂州机场与定制鞋
1月14日23时许,随着跑道南端3座山体的土石方清理实现预定目标,鄂州花湖机场南北两侧的碍航净空降高工程全面完成,比原计划提前46天。
作为亚洲第一个专业性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将于今年底建成校飞。花湖机场净空保护区跨鄂州、黄石、黄冈三市,仅鄂州境内就有78处超高障碍物,其中42处需在校飞前处理到位。
我多次说:该机场十大功能:快递、国内电商、跨境电商、精细制造业、定制、检测、维修、医疗保险、飞机改装拆解、高铁物流。
青岛的红领服装,定制之王。90%为国外男人定制。
青岛红领集团1995年创立,从2003年开始,以美国市场做实践,以两化融合为基础,实践了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自动化改造,同时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了完整的物联网体系,打造了独特的核心价值,同时形成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
面料、花色、纽扣……关于衣服上大大小小的100多个细节,都可以由订购者在手机APP上自行定制。
这些个性化需求将统一传输到后台数据库中,形成数字模型,由计算机完成打版,随后分解成一道道独立工序,通过控制面板及时下达给流水线上的工人。
再来看看定制鞋。
上世纪80年代起,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运动品牌陆续在福建莆田开设代工厂,因代工产业的发达,莆田也出现了高仿产业链。
莆田现有制鞋企业4200多家(含配套企业),2019年鞋业产值超千亿。
同样的长度,每个人的脚都不一样,胖瘦不同,有的朋友说:就是自己的脚,左右脚都可能有些许差别。所以,定制鞋是必要的。
2016年,为实现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转型,双驰实业联手中国科学院耗时4年,研发出了“识足鸟”智能脚部测试仪。
消费者站上这个智能脚部测试仪,只需15秒,便可获取54项足部特征及健康数据,包括用户的足长、足宽、足背长、足弓高等多个维度的3D脚形数据,身体重心点、骨盆有否后倾状态等多方面的数值分析,帮助用户深入地了解自己足部的结构和健康状态。同时,依据扫描仪采集到的数值与数据库中的鞋款进行匹配,筛选出现有商品中最适合你脚型的鞋子。
该设备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系统,为消费者挑选出尺码最合适、功能最符合的鞋款。
选中鞋子后,通过设备配置的个性化定制端口,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鞋子的颜色、图案、签名等外观设计。
“我想要左边莫奈,右边梵高”,“我想要左边LOVE字母,右边小猪卡通”……
对商家门店来说,这样也可以为销售人员节省时间,还能帮助商店提高销量,因为买家很可能会尝试他们此前不会考虑的鞋子。
双驰实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总体解决方案,通过消费端、平台端与生产端协同,实现生产精密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原来5%的产品不良率,可降低至2%;可实现混色、混款同时在线生产,通过按需生产、即时发货实现成品鞋零库存,最终达到1500双/天的个性化定制鞋的生产能力,综合降本率达30%左右。
我估计,有了定制鞋,也要有定制袜。
关于鞋,中国人有很多说法: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削足适履,还是制履适足。定制鞋就是后者。
黄石市阳新县被称为“中部鞋都”:制鞋行业产值已达20亿元。
作为百万人口大县,阳新拥有30多万人的劳务大军,其中超过一半为制鞋业熟练工,“阳新鞋匠”被评为全省“十大劳务品牌”之一。
以浙联鞋业、奇人鞋业、可兴鞋业为代表的一批企业近年陆续在阳新落户投产,该地现有大中型制鞋企业13家,各类小型鞋厂200余家,产品覆盖运动鞋、皮鞋、安防鞋等多个品类,产业发展初具雏形。
然而,除了5家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目前当地鞋厂多为贴牌生产,成长性弱,利润率低。将通过完善产业链条、培育自有品牌等措施,进一步促进鞋业提档升级。力争到2025年,阳新鞋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其实,更重要的是,阳新县要往定制鞋方向发展。
莆田鞋到阳新县办厂,也是不错的选择。
莆田定制鞋+阳新鞋匠+花湖机场,就是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