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探寻中华厨祖,弘扬楚菜文化
2021-05-31 22:19:33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周六中午与随州商会企业家一起。


20012002年我是湖北省人大常委,落户在随州代表团。这些年与随州政界没有什么联系,倒是随州商会老是记得我。


席间,我提到广水厨神詹鼠的问题。


詹鼠,生卒年不详。湖北应山(今广水)人。本名陈志龙,出生于南北朝时期。据说南北朝时因战乱成为流民,在迁徙途中,曾将野山鸡煮熟后磨制成鸡粉,制成调味料(“鸡精”)。被民间称为“厨神”、“厨祖”、“食神”。


据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义门陈氏宗谱》记载,陈志龙“纵情山水,常奔走于永阳县(今广水市)中华山,好狩猎、烹野味,人称‘詹鼠’,自号浪漫翁,被唐太宗封为‘詹王’”。詹王拥有精湛的厨艺,被中华烹饪界尊为厨祖。


另一说詹鼠原本是隋炀帝御厨,其手艺高超,某天,心血来潮的隋炀帝问詹鼠什么东西最好吃?詹鼠竟回答是盐。隋炀帝不悦,以戏君之罪,将其杀了。此后,御厨们不敢在菜中放盐,害怕惹祸上身。隋炀帝食而无味,终悟其中奥妙,遂封詹厨师为“詹王”。还规定在詹厨师被杀的忌日即八月十三日,让老百姓祭祀。


也就是说,他拥有仁爱的情怀,曾为“救厨师于水火”愤而揭榜,让隋文帝从“饿”的哲理中悟出治国之道。千百年来,詹王一直受到海内外华人厨师行业的供奉和祭拜。


今广水有谚云:“入詹不入詹,八月十三”之说。至今湖北及其他许多地方的饮食行业,仍有“八月十三祭詹王”的民间活动。据《采风录》记,每年农历八月十三,还有“詹王会”,供奉这位“厨师菩萨”,发售各种食物,这一天,往往又是一年中厨师收徒和出徒谢师的日子。


我也去过一次马坪镇。


现在怎么样?


20125月,该镇正式启动总投资1.2亿元的中国(马坪)詹王食博园建设项目,内容包括:新建5000平米的詹王广场和2000平米的纪念馆各一座,新建2000平米滨河公园,新建3万平米特色饮食街和两万平米特色厨具街,新建2000平米厨艺培训中心。


201385日上午,10多位广水文化名流于5日上午齐聚广水市马坪镇,为该镇詹王文化建设出谋划策。


建议设立“詹王文化节”,时间定在詹王忌日农历八月十三。文化名人们的建议深深触动马坪镇党委、政府,该镇已着手设立“詹王文化节”。


20131021日,第23届中国厨师节在长沙圆满落下帷幕,广水市作为厨师业祖师詹王的出生地,应邀参加了这次舌尖上的盛宴。


广水市委书记吴超明在厨师节上介绍,近几年该市大力挖掘詹王文化,筹资3亿元集中打造中国马坪詹王食博园,加紧建设詹王文化广场、詹王故居、特色饮食街,复建詹王庙、詹王碑、詹王石像、搜集整理《詹王食谱》、《詹王故事集》、《詹王诗联书法集》,致力建设世界华人厨师“朝圣”的精神家园。


马坪最有名的是拐子饭。就是用猪脚的拐子部分和猪肘肉一起香卤,辅以小鱼、鸡蛋、猪血、咸萝卜等配菜,加上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其色金黄,其香绕梁,其味绵长,其食难忘。  马坪拐子饭久享盛名,被录入《中国菜谱》《三楚名肴》等书。201534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节目,用近7分钟时间向海内外观众推介了这一民间美食,使其声誉远扬,全国各地慕名来到马坪品尝拐子饭的客人更是络绎不绝。


图片


马坪拐子饭,相传就是马坪码头的一位陈姓搬运工人首创。


明、清时期,马坪航运发达,水陆两便,商埠繁荣。据说,清朝初期,一位陈姓码头工人腹中饥饿时,就将当时人们并不看重的猪脚、猪肠等放在土罐里,加上一些作料,用慢火熬熟,和以米饭食之,味道鲜美,解饥解乏。这就是最初的拐子饭。

 

图片


马坪镇建制于明末清初,迄今有300多年历史,是“拐子饭”“牛羊脚”等“四菜一汤”品牌发源地,具有独特的食品品牌包装,饮食文化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该镇正打造饮食大镇和湖北旅游名镇,兴建“詹王文化广场”,对推进“詹王文化”和马坪饮食文化,传承古老的华夏饮食文明,促进本镇餐饮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马坪镇希望通过“詹王文化广场”缅怀詹王精神,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真情创造健康生活”为核心价值理念,让马坪餐饮业冲出湖北,走向全国。

 

图片


目前,恢复厨神庙极有意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