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明朝名臣邱浚读书的故事
2021-05-10 10:48:21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开车听广播,是一种享受。


晚上8,中国之声是少儿节目,经济之声则是企业家谈读书,或者三个年轻人历史。总之很热闹


前天晚上8点回家,三个年轻人居然邱浚是如何读


图片


我觉得很稀奇。我20年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时是教中国财政思想史的,其中会提到邱浚体系庞大的理财观。很少介绍他读书的情况。然而,他的成功读书密不可分。


邱浚(1421-1495年),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被史学界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


历事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先后出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弘治七年升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邱浚幼年家道中落,少年时期艰难的借书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和心智,为他将来从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邱浚读书过目不忘。2岁时能认字,6岁时为祖父祝寿,当众做了首《五指山下》,被称为“神童”。邱浚祖上曾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家中藏书抵得上一个小型图书馆。幼小的邱浚总爱在书房里玩耍(巴菲特也是如此),母亲李氏常教他读书认字。在他7岁那年,父亲得了重病去世。此后,藏书被族里的人强取豪夺。


家里越来越穷,邱浚不得不借书来读。邱浚读书很广,除了八股教科书,天文地理,宗教文化他都来者不拒,埋头钻研,如痴如醉。一年后,乡里但凡能借到的书都被邱浚读遍了。他不得不到更远的地方去借书。


一次,邱浚听说,住在百里以外的郑氏,有一本他渴慕已久的书。他家与郑家是世交,祖父开了介绍信,邱浚背上干粮匆匆出发了。当邱浚蓬头垢面地站到郑家的大门外时,看门人以为是乞丐,大声呵斥要赶他走。邱浚拿出介绍信,说明来意。进去通报的看门人很快回来了:“我家老爷说了,家里的书从不外借。”


邱浚在村里讨了一块薄饼,冒着凄风苦雨往回赶。回到家一病不起。


第二年秋天,邱浚又跑去借书,又吃了个闭门羹。


5年里,邱浚不惧寒暑,往郑家跑了十多趟。郑翁终于接待了邱浚。郑翁拿出那本书,告诉邱浚:“我让你读完十页书,你能当场背诵下来,就借给你。”


郑翁刚喝完一碗茶,书就读完了。邱浚竟一字不差,将十页书全背下来了。郑翁非常惊讶,汗流满面,只好答应借给他,但两天后必须归还。邱浚不但精力旺盛,还有一个超强的大脑,两天两夜没合眼,反复诵读,书中的内容早已烂熟于心。两天后,邱浚将保存完好的书,双手奉还给主人。


他的经历证明了一点:领袖来自于书山学海。


关于理财的金句非常精彩:

为国者,取之民而藏之官,出之官而散之天下。


善于富国者,必先理民之财,而为国理财者次之(《大学衍义补·总论理财之道》)。


治国者,不能不取乎民,亦不可过取于民。……是以善于制治保邦者,必立经常之法,以为养民足国之定制(《贡赋之常》)


理财为天下之要道,财用为立国之本(《大学衍义补》)


图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记录: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阅读面十分广,像《中国通史简编》等各种书籍,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习总书记同时注重阅读的深度,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要研究透彻。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


借书的故事,201410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过,习近平讲了他插队时,走30里路去借《浮士德》的故事:“那时候,我在陕北农村插队,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0里路去借这本书,后来他又走了30里路来取回这本书。”


确实,领袖来自于书山学海。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