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财经:到武汉投资的十大机遇
2020-10-03 17:13:49   来源:今日湖北

928日上午,2020湖北·高质量发展资本大会在武汉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现场签约投资项目21个,投资额达618.39亿元。


其中,工业项目11个,服务业项目10个。项目涉及光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芯片半导体、航空无人机、轨道交通、食品饮料、新材料等领域。武汉经开区、汉阳、黄陂、江夏、临空港经开区、新洲、蔡甸等各区均有项目落地。


中国燃气、华为公司、东风汽车、山河智能、神动汽车等知名企业在汉投资产业项目,其中武汉经开区一次性签约7个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下一代汽车项目。



以华砺智行V2X项目为例,该公司将在武汉经开区投资建设研发与运营中心,扩大V2X车联网智能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全力打造车联网运营的完整基础设施平台,为智能驾驶、智慧城市提供软硬件综合解决方案。


会上,武汉市发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黄金十条”。


一、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方面


对经认定的武汉总部企业,按一定标准给予落户奖励、投资奖励、经营贡献奖励、企业壮大奖励、企业办公用房补贴、人才奖励、土地政策等7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其中,落户奖励、投资奖励、经营贡献奖励最高2000万元,企业壮大奖励最高1000万元,企业办公用房补贴最高800万元,人才奖励最高200万元。


截止2018年年底,光谷“互联网+”非上市企业共完成116笔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光谷“互联网+”企业数量已超过2100家,互联网从业人员逾10万人。


以小米、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奇虎360、小红书、尚德机构等为代表的60多家知名企业,先后将总部或“第二总部”落户光谷。


二、在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方面


突破性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通过实施5大数字新基建、7大数字新产业(光芯屏端网云智)、3大数字新融合工程,从产业创新攻关、开放应用场景、数字化改造、鼓励企业拔尖、开放数据、政产研学、全域协同发展、强化金融支持8个方面给予数字经济发展支持。其中,对国家高质量发展重大招投标项目,按国家拨付资金30%给予配套,单个项目封顶1000万元。每年发布30项以上、3年建成100项以上的应用场景,面向国际国内征集解决方案。


三、在快速发展线上经济方面


实施“8+3”领跑计划,重点聚焦电商零售等8大领域,以特色产业平台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建立线上经济企业(平台)名录库,对入库企业连续2年按一定标准每年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的宽带费和云服务费补贴;对市级线上经济重点企业、特色平台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入选国家级的应用典型案例、创新项目、优秀应用等线上经济企业(项目),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四、在加快发展新能源和网联智能汽车产业方面


从推进新能源汽车企业规模化发展、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使用环境等方面给予相应奖励和补贴。其中,对本市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的用于本市巡游出租汽车的新能源汽车,按照6万元/辆的标准给予生产企业资金奖励。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补贴根据日加氢能力给予相应建设补贴资金,最高达500万元。


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系为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湖北省政府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要求,是武汉市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之一,属重大建设项目,其中武汉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封闭测试场(以下简称测试场)作为基地的核心区,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军山组团黄陵矶片区、通顺大道和通顺河围合区域。2019年底测试场规划调整,选址确定。

 


五、在发展壮大网络安全产业方面


积极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从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投资、组建专项基金及鼓励科技创新方面给予提供全链条保障。其中,鼓励企业投资方面,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单个项目最高给予800万补贴金额。


武汉市选定临空港经开区河湖公园环绕、生态环境优良、交通便捷通畅的40平方公里区域,分三期规划建设网安基地。

 


9月7日,国家网安基地网络安全学院开学,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1300多名本硕博学生和140余名教职员工首批入驻。按照“部分独立、部分共享”运行原则,两所高校在学科设置、师资力量、图书资源、实验设备方面共建共享,共同创建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培养一流网络安全人才。


六、在加快发展医疗器械方面


2019年424日及之后,采购本市生产的《武汉市创新产品目录》内的高值医用耗材,检验检测试剂和医疗设备等,按照创新产品采购金额的5%给予补贴,单个医疗机构补贴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光谷医疗器械创新中心,2020年4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确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单位。


七、在提升生物医药研发水平方面


对企业自主研发并在本市实现产业化的生物医药创新产品,按照研发和产业化的不同阶段分步给予资金奖励,最高奖励2000万元。


摩根大通认为:从规模上看,中国大医疗板块的融资趋势才刚刚开始,特别是创新药企业。美国有3亿人,中国有14亿人,美国生物医药公司有1300多家,中国只有这个数字的三分之一。未来,医疗健康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的结合,可能会是上市的热点。


924日,在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中国光谷生物城对外公布,在国际生命健康园规划建设全国首个前沿生物技术产业园,重点聚焦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3D生物打印、ITBT融合等前沿生物技术新方向,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适时打造企业成长空间,目前,首批企业已签署意向入驻协议,包括波睿达、中源协和、纽福斯生物、滨会生物、凯瑞康宁等生物科技企业。


八、在推动服务业创新升级方面


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市级服务业集聚区给予集聚区运营管理机构50万元奖励;对首次纳入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市级财政给予5万元一次性入库奖励;对武汉市首次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湖北服务业企业100强、武汉服务业领军企业的独立法人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


九、在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方面


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企业全链条孵化体系,打造孵化“初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新兴产业”的摇篮。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级财政每户补贴20万元;对有效期内整体搬迁至武汉市行政区域内并通过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的外地高新技术企业,市级财政每户补贴50万元,各区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予以配套。


9月4日,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长江新区正式挂牌。将致力于加快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在长江新区规模化高效转化、落地;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高效融合,提升地方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助推长江新区打造“科教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新基地”提供强力科技和人才支撑。


武汉具备条件


9月19日,自然指数(NatureIndex)创始人戴维·斯文班克斯在2020中关村论坛发布会上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显示,武汉在全球科研城市中升至第13位,北京、纽约都市圈、波士顿都市圈、旧金山-圣何塞地区和上海分列第15位。自然指数显示,中国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另有4座城市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分别是南京(第8)、武汉(第13)、广州(第15)与合肥(第20)。与2018年该榜单相较,武汉仍居全国第四,全球位次提升6位。


十、在深入推动企业上市方面


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深挖企业资源,实行梯队培育,做到每年“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对工商营业执照的注册地和税务登记的生产经营地址在武汉市的企业在沪深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实行分阶段奖励,共300万元。对在与中国证监会签署监管备忘录的国家或地区的交易所完成直接或间接境外上市的武汉市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企业成功上市的,可一次性从所获奖励资金提取相当于募集资金总额的2‰,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高管,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


9月22日科前生物、路德环境科创板上市,在上交所敲钟,加上918日,登陆港交所的福禄控股。至此,武汉5天内3家企业上市。

 


目前湖北拥有上市公司140家。今年目标新增境内上市公司8家,境外上市公司2家。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