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八大新兴战略产业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我国将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我国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形成规模效应。数字创意产业是新的内容。
意见明确,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等政策,协同支持产业集群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关键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项目。启动实施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产业集群产城融合示范工程、产业集群应用场景建设工程,实施产业集群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2020年1月教育部发文表示,从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武汉企业百强
9月25日,2020年武汉企业100强发布。
排在前四名的都是“千亿元级”企业,数量与上届持平,分别是:
东风汽车公司、中建三局、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宝武武汉总部。
“百亿元级”企业共46家,其总营业收入占百强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保持在八成以上。
加入百强队伍的民营企业5年间增加了7家,本届百强企业前十名中有3家民营企业,本届新入围“百强”的10家企业中有6家是民营企业。
本届综合百强入围门槛为营业收入35.81亿元,比上届入围门槛提高了1.71亿元;综合百强总营业收入27074.28亿元,同比增长8.24%;综合百强资产总额44914.55亿元,同比增长9.71%。
上海百强企业榜显示,上榜100强企业营业收入合计达到77329亿元,同比2019年的69081亿元增长9.64%;百强企业净利润合计5132.6亿元,同比增长12.51%;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也由2019年的59.6亿元大幅提高至73.2亿元。
从纳税方面来看,上海烟草、上汽集团、绿地集团分列前三甲。其中上海烟草在2019年纳税达到985.9亿元,上汽集团纳税793.6亿元,绿地集团330.2亿元。
从上海企业排行榜的企业规模来看,有22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有11家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在500-1000亿元之间;有54家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在100-500亿元之间。
要关注差距。
3、蚂蚁链
9月25日,蚂蚁集团在外滩大会上发布全新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平台Trusple。
Trusple名字来源于“trust made simple”(因为相信,所以简单),是马云创业初期拟定的一个解决国际信任难题的保密项目,19年后依靠新技术完成设计。
目前蚂蚁链已经在医疗、司法、金融、物流等场景的落地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目前,「蚂蚁链」已经形成了50个跟实体场景结合的解决方案。从2015年至今,每年都会将区块链落地在新的重要场景中,不断的建立一个又一个“局域网”,希望终有一天能像互联网那样把区块链的“局域网”打通,从量变形成质变。
来自湖北咸宁的袁晶作为Trusple平台的第一个用户上台发言。就在外滩大会开幕前几天,她通过Trusple将一单水晶玻璃制品发往墨西哥。
蚂蚁链Trusple平台发布,首位用户袁晶制作水晶surprise字样赠送给蚂蚁集团。
袁晶的玻璃制品工厂在湖北咸宁横沟桥镇鹿过村,工厂在当地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增收。由于长期从事外贸生意,袁晶在义乌设有办事处,咸宁工厂生产的玻璃制品全部销往国外。
今年9月,她作为Trusple平台第一个使用者,把公司主打的水晶饰品销往墨西哥,次日就收到货款。而在以前,仅交易的时间就往往需要一周。
在以往的国际贸易过程中,袁晶工厂生产的产品基本是客户首付30%,见提单后再付40%,剩余的30%完全靠着信用额度给到客户,客户约定会在1-2个月时间把钱打过来。
如果客户的商品没有卖好或者其他不可控的原因,袁晶就面临着无法收回全部货款的风险。由于产品本身利润低,一旦出现违约风险,这几年都是白干的。
“通过Trusple,只要和银行签好协议,客户只需要几步就可以了。”袁晶说,有了区块链技术再也不担心国际买家不支付尾款。
4、即联即用区域产业创新中心
9月24日,由东风集团与即联即用中国公司(Plug and Play China)携手打造的武汉产业创新平台即联即用(武汉)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揭牌。
合资公司将以“智慧城市”为方向,覆盖智慧出行、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行业,重点建设五大创新子平台,即产业创新平台、科技加速平台、国际创新平台、高校创新平台、创业投资平台。
即联即用(武汉)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将首先切入汽车产业,以移动出行领域的创新需求为突破点,孵化、加速一批与汽车行业相关的科技创新企业,充分发掘跨界融合技术,构建互融共生的新一代汽车生态与创新生态平台。
成立合作平台,将助推武汉经开区“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和服务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汽车优势产业,塑造城市创新品牌。同时,通过引入一批优秀的初创公司,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附加值,增加创新收入,为武汉城市发展助力。
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即联即用正式成立于2006年,是全球成立最早、目前规模最大的加速器之一,先后成功投资和孵化包括Google、PayPal、Dropbox在内的多家互联网行业科技巨头公司。
2015年,即联即用来到中国,目前拥有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区域创新中心,在武汉、无锡、南京等地设立有若干产业创新中心。
5、淘宝四分之一来自淘宝村
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1756个淘宝镇、5425个淘宝村,湖北省淘宝镇29个,淘宝村40个。
其中,枝江共建成了15个淘宝村,3个淘宝镇。
十堰市已入选的淘宝村分别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浪街办马路村,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竹山县麻家渡镇营盘河村、罗家坡村,入选的淘宝镇为竹山县麻家渡镇。
淘宝上有四分之一的网店都来自淘宝村,过去一年,这些店铺的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
过去一个月的阿里巴巴丰收节,淘宝联合30万商家打造了一场农产品的“双11”,共卖出8.4亿件农产品。
在淘宝的带动下,农村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去创业,这些“淘宝村”的平均年龄只有36岁。相较而言,国内很多“空心村”的平均年龄都在63岁左右。
在全国各地的淘宝村,过去姑娘的嫁妆是金银首饰,但是现在最好的陪嫁礼是一家淘宝店。
阿里巴巴工作人员胡雪莺告诉记者:“淘宝村看起来和普通村子差不多,但其实很有自己的特点:淘宝村有三多,网线多,年轻人多,大学生多。”
淘宝村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能断网,因为直播一分钟要卖一个亿。今年丰收节还没过完,全国农民们就已经在淘宝上开了超过100万场直播。
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这些已经成为农村越来越常见的变化。目前淘宝上农民主播的足迹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的2000多个县,10万多农民主播正在村里,帮乡亲们就业致富。
淘宝直播这样的新农活,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农业,成为帮中国乡村“造血”的新方式。
今年4月,阿里巴巴时隔11年重启“春雷计划”,目前,已经帮助1800个特色产业带卖出了435万款农产品。
6、螺蛳与三黄鸡
在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有一道特色美食叫“电厂螺蛳”。这道菜发源地在分宜县横溪村的发电厂附近,因此得名。各地食客不惜舟车劳顿,慕名而来,就为品尝一口特色的炒螺蛳。
晚上7点刚过,美食街各摊点上“电厂螺蛳”招牌亮起,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30年前,正是陈长青开创了电厂螺蛳的品牌。他说:“那个时候也种了田,收禾(稻谷)的时候就捡一些螺蛳回来自己炒着吃,那个时候我在上面开了个店,有一个姓曹的,他看到我的小孩子吃螺蛳吃得津津有味,他就说也要吃一点尝一尝,尝了一下以后他说这个螺蛳很好吃,你们要给顾客吃,要上桌,要去搞夜宵,就这样一句话提醒了我。”
在陈长青的带领和影响下,一些有经营头脑村民也开起炒螺蛳的小店,鼎盛时期,以某某“电厂螺蛳”命名的夜宵店突破了100家。
2010年5月,湖北潜江市被评定为“中国小龙虾之乡”。从此“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的说法不胫而走。潜江油焖大虾是一道湖北菜起源于湖北潜江江汉油田一个叫做五七的小镇市,在江汉平原声名鹊起!
由小李子、大刘等几家餐馆做出名气。周边的武汉、荆州、仙桃等地的食客常常慕名而至,本地人常常自带锅盆,打包回家享受美滋美味。
江西的宁都黄鸡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因其嘴黄、脚黄、毛黄而被称为“三黄鸡”。如今,80多万人口的江西省宁都县,从事黄鸡养殖的就有2万多人,产值达27亿元。
农民说:我们线下卖活鸡,线上卖冰鲜鸡,我们(实现)“两条腿”走路,(产品)可以卖到全国各地。
7、武汉为全球科研城市第13位
9月19日,自然指数(NatureIndex)创始人戴维·斯文班克斯在2020中关村论坛发布会上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显示,武汉在全球科研城市中升至第13位,北京、纽约都市圈、波士顿都市圈、旧金山-圣何塞地区和上海分列第1至5位。
中国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另有4座城市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分别是南京(第8)、武汉(第13)、广州(第15)与合肥(第20)。与2018年该榜单相较,武汉仍居全国第四,全球位次提升6位。
自然指数是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于2014年首次推出,已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能够衡量机构、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产出与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大影响力。其排行榜是基于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发表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等全球82种顶尖自然科学类期刊的文章,加权统计得出。
武汉是科教大市,拥有两院院士71名。在汉院士中,既有中科院、武大、华科等一流高校院所的资深科学家,也有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等大型企业的顶尖技术专家,科研实力强大。
近来,武汉科研布局频繁,逆势推出光谷科创大走廊规划,未来将加快推进精密重力测量、生物医学成像、人类遗传资源样本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武汉光源、农业微生物、作物表型组学、磁阱型聚变中子源、超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武汉在光电子、人工智能、量子技术、超级计算、数字产业、高端装备、大健康、电磁能、新材料、氢能等十大高端产业领域,创新实施院士引领高端产业发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