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1月7月,中国与新加坡签署政府间合作协议,启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该项目不设物理边界,而是以“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以重庆为运营中心,聚焦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四大重点领域开展合作,着力提升西部地区互联互通水平,催化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开放发展。
2017年5月10日,“渝桂新”南向通道测试班列开行,试运行后,这条班列线路被纳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基础项目,更名为“南向通道”。终于发现了这个新通道。
2017年8月,重庆、广西、贵州、青海四省区市签署《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
2018年6月和8月,青海、新疆相继加入合作共建“南向通道”工作机制。不再是只走阿拉山口。也比走上海近。
2018年9月14日,第三届中国-东盟商会领袖高峰论坛——共建共享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南向通道基础设施专题论坛在南宁举办。首次提及“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2018年11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见证两国签署《关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New International Land-Sea Trade Corridor),简称“陆海新通道”。
2019年1月7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8个西部省份在重庆签署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框架协议,将合作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
2019年8月15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已由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实施。《规划》明确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定位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于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纽带作用,深化陆海双向开放,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关键在通道的空间布局上,《规划》突出优化三大主通道布局,自重庆出发的就有两条,分别为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在枢纽支撑上,着力打造国际性的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重庆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区位优势,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
重庆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在2017年渝桂黔陇四地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基础上,现已有包括四川在内的10个省(区)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已协商西藏、内蒙古加入合作共建机制,共建机制逐步完善,辐射联动作用明显。
建议湖北能够出现在这个名单上。传统的焦柳线仍然可以发挥作用。宜昌、襄阳早在2018年就走这条线路。
建议湖北省十四五规划考虑这一条新通道。特别是宜昌,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的黄金交汇点上,属于水铁陆的适合枢纽。是湖北的南向出口,千万不能错过。
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8月24日通过视频方式召开,并发表《关于澜湄合作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接合作的共同主席声明》。
大家注意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陆海新通道”),将通过中国西部地区,实现东南亚与欧亚大陆多维度有机连接,旨在成为集区域生产链和供应链联动、陆海集聚、通关效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大通道;
《声明》表示,将支持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建设开展对接,并为此提供必要的政策和各类资源支持。
通过宜昌、国际陆海新通道,湖北可以实现与东南亚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