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类与新冠肺炎病毒斗争的深入,除了疫苗研发在推进之外,各种检测仪器层出不穷。体现了科技的巨大进步。
今天就有两条重要信息。
——快速检测出空气、食品中是否有新冠病毒的存在。
2月,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陈真诚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联合检测试纸。仅需3至5分钟,即可完成新冠病毒检测初步筛查。
目前,测试纸“升级版”已研发成功,可以快速的检测出空气、食品中是否有新冠病毒的存在。测试纸“升级版”经验证批准后将投入市场。
他们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做一个抗原的检测,能够进行一个快速的检测,比如说这个空气中、食品中,三到五分钟,或者五到十分钟,能快速地得到一个结果。
——呼气式新冠病毒检测仪如同手机大小。
据当地媒体近日报道,以色列理工大学胡萨姆·哈伊克教授研发出小型简便新冠病毒检测仪,它利用纳米技术分析测试者呼出的气体,便可识别其肺中的物质,判断是否遭受新冠病毒感染。在武汉进行的临床试验中,该检测仪能够检测出所有新冠病毒呈阳性的患者。
这种呼气式新冠病毒检测仪如同手机大小,被测试者将其拿在手中并在离它2厘米处吹气2—3秒钟后,30秒内得到结果。分析过程是全自动的,无须任何人与患者接触来处理样本,也不需要实验室。该检测仪不仅效率高,而且有助于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
这不是与查酒驾差不多吗?
在武汉对呼气式新冠病毒检测仪进行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共检查了140人,其中49名确诊为新冠病毒患者。不过,检测仪在找到所有感染病毒患者的同时,也将7名健康者误判为阳性。
临床试验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批准。
——新冠病毒检测机器人。
这台名叫Cira 02的机器人由埃及工程师马哈茂德·科米开发,可以进行新冠病毒的检测。7月17日,在埃及北部城市坦塔,一名男子通过Cira 02机器人进行检测取样。
这种方法避免了检查人员的直接接触。提高了安全性。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3月9 日公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究“新型智能化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可代替医护上阵,减低交叉感染的机会。
这种机器人是检查口腔,也是最早的一种方式。可惜推广不够。
此外,检测场所也在发生变化,可以相互隔离,这就是移动式检测。
北京市首批2辆核酸检测采样车辆6月28日分别在西城区和朝阳区投入运营,有效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同时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7月25日、26日,途经市府广场联通公司的行人会看到一辆特殊的医疗救护车,车身上印着“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核酸检测流动车”字样,车内的医护人员身着防护服。
有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的市民,可以通过流动车完成挂号缴费、样本采集,并在24小时内得到检测结果。
可见,要国内大循环、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需求的保障力。
有需就有供,供需相互促进。企业家的创新就是要找到需求点,需求点也就是盈利点。
现在可以说是全方位地检测新冠肺炎病毒,从人到环境,如果再加上人工智能的空气检测设备,就可以随时检测到有没有新冠肺炎病毒。
这是多么好的事情。
希望这四种设备能够成为创新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