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摊经济在热闹几天之后,逐步冷静下来。
今天有一条消息,耐人寻味。
近日,河南汝州一位暖心的城管被网友称赞为“最美城管”。在一夜市上,这位城管发现有个手机贴膜摊位无人看管,就坐下来帮忙看守,随后还帮摊主做了几单贴膜生意。事后摊位老板说,他接到电话说老婆要生了,便丢下摊位走了,没想到城管替他收摊还挣了不少。
尽管传来大连等地因为地摊、夜市带来大量垃圾而予以整顿、停业,而大多数地方还是注重从市民增加收入角度出发,鼓励地摊经济发展。
夜市带来垃圾的增加,说明是一件好事。增加了交易量,当然要增加管理成本。我建议,一是增加环卫工人数量,又可以增加就业。二是购买扫地机,又可以拉动制造业。
今天,另外一条新闻也是耐人寻味的。
“政信三公子”发文:《震惊!摆地摊年入千万,利润吊打全聚德。年薪百万金融民工群体摆摊烤串谋副业》。
文章说:
央视《晚间新闻》报道,某新旧动能转换的省会城市,在当地旧厂房和厂区的基础上,搞了80多亩地夜市,吸引了1100多个摊位入驻。其中有个摊主接受采访称:
“开业以后,每天的桌数能有120桌,营业额(每天)在4万多块钱。”
算笔账,每天4万块收入,月收入即120万,季度收入360万元,年收入1460万元。一个餐摊,只经营夜市一顿饭,盈利能力比最知名的两家餐饮行业上市公司要强。
而这个夜市,有1100个摊位!如果摊摊如此,仅这一个夜市,年收入就高达160.6亿元!每座城市,起码3-5个夜市吧?
西安饮食,旗下有西安饭庄、老孙家饭庄、西安烤鸭店、五一饭店等14家分公司,国内外联营企业18家,室内营业网点40个,多为“中华老字号”。
西安饮食2020年一季度总收入6262.53万元,净利润-4565.81万元;2019年一季度总收入1.35亿元,净利润-1078.39万元。
全聚德,旗下除烤鸭外,还有经营满汉全席的仿膳饭庄,经营高档鲁菜的丰泽园以及经营京味川菜的四川饭店。
全聚德2020年一季度总收入1.76亿元,净利润-8850万元;2019年一季度总收入4.01亿元,净利润1064.15万元。
再来看翻台率和客单价。每天营业额4万元,120桌,即每桌333元。假设每桌5人,即客单价66元/人。假设摊位里有20张桌子,即当晚的饭桌率是120/20=6倍。从晚上7点到凌晨1点,每桌就餐时间1小时,桌桌爆满。
上述分析,不一定全对。比如,今年第一季度遇到疫情,经营状况不好,可想而知。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在地摊经济面前,为什么这些餐饮大企业的成本会如此的居高不下?如此居高不下居然还可以生存下来?而且董事长、总经理的年薪还一个不一个高?
摊贩经济是经营成本最低的经济,老板首先就是员工。这就时浙江人说的“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义乌人“鸡毛换糖”,才有这个大市场。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温州人走南闯北由修鞋、理发到摆小摊起步,逐渐在服装、鞋帽、家具、电器、印刷包装等十多个行业显山露水。
讲地摊经济,谁都没有“学生街”的摊贩经济权威。
我住在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的津发小区,校园边上有一个面积不小的“学生街”,路与街相连,都不知道有多少店铺。这条学生街服务周边的三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村子。现在主要是餐馆、眼镜店、理发店、超市、手机店、自行车店(现在没有了)等。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食物都有。而且还经常换品种吸引学生。
我一周会去逛一次。一年左右会去换一次手机膜。
贴膜是一门技术,贴膜的年轻人技术不错。生意很好。
这个学生街的商业体量不亚于一座县城。
2012年,有一位女学生的博客是这样说的:
政法大学,号称是武汉市最大的学生街,还有专门搞宠物,卖花卉的,最近正在动工,拆了一半了,这里有最大规模的家庭旅馆,还有自助,火锅一条街啊,东北人烧烤,还有卖蛋糕的!还有装修的很好的剪头发的店子,洗剪吹只要15,真心便宜啊,现在哪里剪不要25块以上,而且还要办摸是会员卡!还有卖2手的东西的摊,什么电扇,席子,插座,水桶,衣架,开水瓶呵呵!
后来有一半的地盘建了一座南湖时尚城,现代化的电影院等,更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当时的广告是这样的:时尚城将提升整体“学生街”档次。武昌高校众多,仅民族大道和南湖大道交叉口半径一公里范围内就有5所高校,30万师生足以支撑起一条高校步行街。
在武汉,除了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还有一个学生街改造的内容。每一所大学都有学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