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5月30日起,宿松县公安局在县城4个人流量较大的“夜摊区”设立警务执勤点,从特警大队、孚玉派出所抽调民警开展夜间联合执勤,负责现场警情接报、纠纷调处、人员核查等工作。在特警大队组建夜间巡逻队,采用“步巡+车巡”方式,围绕“夜摊区”实行武装巡逻,对发生的各类警情和违法犯罪行为,快速处警、依法查处,及时解决“夜摊区”发生的各种治安问题。安排交警大队合理规划“夜摊区”停车区域,规范停车管理,强化道路交通秩序疏导维护工作,保障夜间正常交通秩序。
不仅地面有巡逻,网上还有巡查。该局结合每个“夜摊区”的区域特点、面积规模、人员流量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巡逻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科学部署警力,并将“夜摊区”治安防控措施与数字化警务紧密结合,靶向调度武装巡逻特警、警务执勤点民警,迅速响应、快速处置,线上线下联动筑起了牢固的安全屏障。
夜市摆摊往往比较密集,一旦引起火灾损失往往较重。
隐患1:私拉乱接电线。
在夜市摆摊的,外接电线照明占了绝大多数。有的摊贩从附近的商铺中接线,有的从远处的居民楼内接线。接通的电线,多数悬挂在树枝上吊在半空中,有些还散于地下被过往人流踩在脚底。并且这其中还存在电线陈旧,接口裸露在外面等安全隐患。
隐患2:不正确使用煤气罐。
在夜市上总少不了最受欢迎的小吃摊,飘着阵阵香气,吸引着食客。在小吃摊最常见的就是使用煤气罐和炭火,虽然在使用方便,但是易燃易爆,使用时需要十分小心。
隐患3:火星飞溅引燃物。
夜市上,卖烧烤炸串的和卖衣服等易燃物的摊位距离并不远,有时还紧靠在一起。烧烤时不时会有火星飞出,而衣物又非常易燃,如果有风将火星吹起,那么极有可能点燃衣物。
隐患4:小烟头引大患。
在夜市地摊吃饭时,有些人喜欢抽烟,但夜市环境并不适合抽烟,一次性桌布、纸巾等都很易燃,烟头如果没有及时熄灭,是个不小的火患。
隐患5:堵塞消防通道。
夜市摆放的摊位较为密集,并且人流量大,甚至有些摊贩占道经营,开着电瓶车穿行而过。一旦发生事故,没有疏散通道,消防通道被堵塞,救援不及时,损失难以避免。
因此,夜市经济要健康发展,离不开消防保障。
此外,夜市规模大了,留下的垃圾也会增加。除了要求经营者带走垃圾之外,政府增加吸尘车、清扫车、环卫工,也是应该的。
从最近的讨论来看,中国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要关注底层经济。要关心这一高一底。中间就好办了。
自从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6亿人月收入1000左右”,大家都很关心这6亿人怎么提高收入?其实,夜市经济、地摊经济,是门槛最低的创业了。
最近,国家统计局又进一步解释了“月收入1000”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说:“6亿人每个月人均收入1000元”的说法可以从全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得到印证。
根据2019年相关数据,低收入组和中间偏下收入组共40%家庭户对应的人口为6.1亿人,年人均收入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
统计专家潘璠在《总理答记者问带给统计的启示》一文中,进一步解读了这个数据。
他说,总理讲的情况是来源于政府统计部门的居民收支统计。因为只有政府统计部门才有覆盖全国、具有代表性、按月统计、样本量最大的相关统计体系。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统计口径,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也就是总理说的“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
按照五等分的方法,低收入组人均7380元,每月仅600多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15777元,每月1300多元。这两组合计占14亿国人的40%,为5亿6千万人,其平均月收入大约就是总理所说的1000元左右。
或者说,如果把14亿人按收入(包括无收入者)由低到高排序,排到第6亿人的时候,其平均月收入大致也符合1000元左右这个概念。
也就是说,有2.8亿人的月收入是在600元左右的。
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有三个办法:
一是创造就业机会。有工作就有工资。
二是提高补贴收入,比如我建议武汉的低保标准要从830元提高到1200元。
三是帮助他们最低成本的创业,即摆地摊。
这些低收入者增加了收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才能够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