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什么最热?地摊经济与螺蛳粉学院。
其实,这两者有密切的关系。逛夜市,很大的目的是品尝美食。
台北有十大夜市或者八大夜市。是游客必到之处。
比如,景美夜市JingmeiNightMarket。
nike、adidas、converse......等服饰、鞋子,同样一件、同样一双,甚至比其他夜市便宜到上百台币。这里美食都是便宜又大碗,本地人推荐必吃的是景美铁板烧、高双管四神汤、冯家蔬菜蛋饼、景美郑家炭烤、杨家手工水饺、mini pasta 绿薄荷面食坊、巷内米粉汤、小旺仔宜兰蛋饼、吃得饱牛肉面、阿华热炒等。
可见,夜市是少不了美食的。
地摊与美食的结合,在一些学生街表现的是最突出。大家有时间可以到中南财大南湖校区的学生街来看看,天南海北的美食都有,手机贴膜扥地摊应有尽有。我在南湖校区住了10年,在我的记忆中,就没有中断过。
人才决定一切,发展美食也是如此。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螺蛳粉产业学院日前揭牌。该学院计划招生500人,开设7个高水平特色专业,并制定课程标准及培训教材,培养一批高素质、极具创新力的螺蛳粉产业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螺蛳粉成为“网红小吃”,不仅风靡全国,还走出了国门,2019年为柳州创造的产值超过70亿元。
随着螺蛳粉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出现了。比如,产品创新能力较弱,中高端人才匮乏,生产自动化程度低,关键技术相对落后等。成立螺蛳粉学院的目的正是为了支持螺蛳粉产业发展。
这让人想到了湖北的小龙虾学院。
相关统计显示,小龙虾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销售规模最大的单品,并被冠以“国民夜宵”、夜宵界“网红”、全民夜宵的实力“主角”等称号。
位于湖北省潜江的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小龙虾学院,是中国首家以小龙虾烹调为专业的院校,2017年成立,首批35名毕业生,其中11人进入成都某餐饮企业,1人进入北京一家餐饮企业,6人选择自主创业,其余学员皆在重庆就业。
看来以后还会出现牛肉面学院、沙县小吃学院。
此次地摊热,是从成都兴起的。2个多月的时间,增加了10万个就业岗位。
有人认为,成都夜市文化是很有渊源的。唐宋后,成都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一些人流较多的重要场所设立了灯笼以照明,在财政拨款中设立了一点膏火费,或者鼓励商人们联合起来自行解决照明问题,以便在该地搞经营,进行商品交易,终成夜市。1904年,川督锡良在成都银元局内试设发电机,利用该厂蒸汽发电,安装点灯2000盏左右,为成都使用电灯之始,解决了夜间经济的照明问题。
近日,多省市为流动商贩经营提供便利条件,放开“地摊经济”,一些平台公司也纷纷推出帮扶措施,赋能“地摊经济”:京东宣布启动“星星之火”计划,阿里1688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苏宁推出“夜逛合伙人”地摊夜市扶持计划,微信发布“全国小店烟火计划”。各平台从自身优势出发,帮助解决“地摊经济”进货、资金、经营的三大难题。
现在可以说是“互联网+地摊经济”。在治理模式、结算方式、供应渠道、金融支持、数据管理等方面都增加了新内涵,正在升级为“新地摊”,或者是“新线下经济”。
有两点是过去地摊经济所没有的,即移动支付和移动仓储。
现在的地摊上,移动支付已成“标配”,不用收现金、不用找零钱。
基于支付码这个“入口”,数字化转型方式持续渗透到各个垂直细分领域,包括最接地气的“地摊经济”。
现在,要了解地摊经济的规模,夜市易如反掌。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截至5月31日,微信支付“小店”交易活跃度达到历史最大峰值,较1月疫情严重期间,全国小商家数增长2.36倍,交易笔数增长5.1倍,其中成都市及厦门市小商家交易笔数分别环比增长6倍和8.8倍。
支付宝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已有1200万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数字小店的表现尤其抢眼,支持支付宝消费券核销的小店,流水比发券前一周环比增长高达73.4%。而地摊经济放开后一段时间,平均每天有十几万人开通支付宝收钱码做生意。
天气日渐炎热,怎样保障原料存储和食品保鲜?商品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是“地摊经济”的痛点。苏宁集团推出“夜逛合伙人”地摊夜市扶持计划,其中,开放全国家乐福、苏宁小店门店10000个冷柜仓储服务,夜市摊主可申请3公里内的免费冷链仓储服务。在保证门店经营的情况下,面向周边的地摊商贩,开放店内冰箱、冷藏柜供其免费试用。真是想得周到。
有数据显示,96%摊主货源资金缺口在10万元以内,“扶一把就能活”。各平台为摊主量身定制了金融支持服务。
5月29日,阿里巴巴发布地摊经济扶持计划,将在1688网站推出“地摊批发专区”,并提供超过700亿元免息赊购,为超过3000万名“摊主”提供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据阿里1688数据,“地摊经济”最热品类为日用百货、内衣、数码、美妆、玩具等。
京东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10万元无息赊购,全力支持地摊和小店经济。
更多的网友希望,这股地摊热能够持续下去,而不是一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