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一条消息让湖北人高兴。
5月29日,长江中游新洲至九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简称“新九二期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提前4个月投入试运行,新洲至九江河段6米水深初步贯通。至此,万吨级船舶将不再受限于长江枯水季,可常年通达武汉。
这与过去的“645工程”的提法不太一样。
“645工程”,就是将武汉到安庆段水深提高到6米,走1万吨的船,将宜昌到武汉段水深提高到4.5米,走5000吨的船,从而打通长江中游航运的“肠梗阻”。
当时我想,九江到安庆,是江西、安徽的事情,我们湖北怎么管得了呢?还是管好自己的事情吧。
于是乎,新九二期工程就是很务实的。长江航运,各管一段。九江到安庆,江西为了航运效益,水深肯定会超过6米,这不需要湖北人操心,湖北船只要“坐享其成”就行了。
新洲至九江河段位于长江干线航道武汉至安庆段的中下段,是长江干线航道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也是上中下游水上物资运输的必经干道,但因九江水道上下深槽呈交错分布,航道条件较差。
新九二期工程河段上起葫芦山、下迄九江港客运码头,全长约35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徐家湾边滩守护工程、鳊鱼滩洲头守护工程、新洲右缘护岸工程、蔡家渡护岸工程、新洲浅区疏浚工程、航标工程6个单位工程和鳊鱼滩生态固滩工程。
该工程于2018年9月开工,经过20个月的建设,目前提前完成全部建设内容。
在武汉至九江水深六米的情况下,武汉港要开始集中力量造大船。
2019年3月20日,由武汉新港管委会推动建造的国内首艘江海直达1140型集装箱“汉海1号”,入选“2018年全球明星船舶”。
过去,武汉到上海最大的集装箱船只能装570个集装箱,现在在高水位的情况下,可以装1140个集装箱,翻了一倍。如今武汉到九江水深6米,就可以常年走1140船型了,甚至1500个集装箱。这对武汉的航运中心地位的建设非常重要。
“2018年全球明星船舶”榜单由交通运输部主管、中国船级社主办的《中国船检》杂志社评选。与国内首艘江海直达1140型集装箱示范船——“汉海1号”一同入选的,还有全球顶尖海洋科考船“东方红3号”、世界最大集装箱船中远海运“宇宙”轮、世界最先进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全球最大豪华邮轮“海洋交响”号、全球首艘40万吨智能超大型矿砂船“明远”号等。
2017年10月,武汉新港委与中远海运等航运企业签订造船协议,共同建造能够装载1140个标准集装箱的武汉—上海洋山1140江海联运标准船型。2018年11月16日,首艘示范船“汉海1号”在武汉阳逻港成功首航,成为长江中上游首艘千箱级集装箱运输船。武汉终于进入“千箱时代”。
1140示范船船型与市场现有同类船型相比,节能环保水平大幅提高,耗能低,污染小,单箱平均日油耗降低20%以上,对于优化长江航运组织模式、推动绿色长江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江海直达1140型集装箱示范船的诞生是“政产学研用”良性互动的结晶。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武汉理工大学吴卫国教授团队就开始研发“海进江”江海直达船型,到2010年前后,1140集装箱船的前身模型就已问世,但一直无法“落地”,“养在深闺无人识”。
直到2017年8月,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获国家批复建设,才为长江流域船舶提档升级吹来了“春风”。
在全国两会期间,重庆代表团提出,增加三峡通道,发挥水运的作用。
但是,武汉到宜昌最大的载重量也不能够超过5000吨,这个千万不要忘记了。还是多利用三峡库区的最后一个码头——秭归,多利用到北部湾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最近的海南自由港政策,也提到要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把海南建设成为国际航运枢纽。
不够,宜昌想了一个办法:造双体集装箱船。
2019年6月28日,中国首艘快速双体集装箱船:天龙18号,填补了我国快速双体集装箱船舶的多项空白。
天龙18号船身长105米,历时一年打造,满载排水量达3400吨。从宜昌到上海,同吨位船舶需要航行98小时以上,而天龙18号仅需60小时,航速提高近40%。该船采用双体设计,将单一船体分成两个片体,片体更瘦长,从而减小了兴波阻力,航速由之前的8至13公里/小时,提升至22至27公里/小时。
同时,双体船的宽度比单体船大,装载量更多、稳定性更好,与同吨位单体船舶相比可多装载40至50个集装箱,是现有60米长规格船舶装载量的两倍。
除了航速快,特殊的船体设计增加了燃油效率,单位搭载量的燃油消耗量相应降低,在同等载荷条件下,其碳排放和燃油废气排放量也得到显著降低。吃水浅也是天龙18号的一大特点,设计吃水仅为3.00米,重载吃水3.40米,轻载吃水2.8米,可确保船舶在低水位流域和枯水季节的航行安全。
如果武汉到武昌的水深达到4.5米,这种船就可以造的更大一些。
当时,湖北天龙高速船业有限公司已与中运集团集装箱公司、南非钻石集团、印尼船舶公司等企业达成快速双体集装箱船舶建造意向。
双体船只有客船、公务船,集装箱船还是第一回。
所以,武汉、宜昌的这两条船都是创新的结果,也是将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