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部之声
叶青看数据:机器人分行业
2020-05-29 23:19:53   来源:今日湖北

1、建筑机器人


“加快研发应用智能建造机器人,像生产汽车一样准确地建房子,不仅可以让建筑工地实现零伤亡、高标准、好效益,而且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子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大量成本。”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今年带来的提案中重点关注建筑机器人。与此同时,作为一家龙头房企,碧桂园已经率先用“建筑机器人+装配式建造”的模式探索生产方式变革,加速推动传统建筑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已投入近百亿元,组建了340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研建筑机器人54款,有37多款机器人投放工地测试应用,填补了行业空白。此外,佛山顺德机器人谷建设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将在今年全面建成。截至5月中旬,博智林机器人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2186项,已经获得授权419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比如,已经研发出了一种“预制内墙板搬运机器人”,可以一次性搬运4块、每块重约180斤的内墙板,而且做到了安全平稳、高效、节省劳动力。



还有室内喷涂机器人、楼层清洁机器人,以及外墙喷涂机器人。


尤其是外墙喷涂机器人,替代了之前一直由“蜘蛛人”从事的高空作业,在实现了工效比人工高出4-6倍的情况下,安全性大幅提升。


2、挑茶机器人


一年前,一条消息引人注目。


IBM将为小罐茶定制的AI自动除杂生产线,可以提供最先进的认知视觉检测(Cognitive Of Visual Inspection Analytics)识别茶叶中的各类杂质,同时自动化地完成从上茶、输送、拍照、分析、挑拣、复检、收集等茶叶除杂的各个程序,从而实现小罐茶加工生产线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人工分拣和除杂是茶叶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之一。


茶叶处理一般包括鲜叶处理、杀青做形、理条、烘焙和拣剔工艺。鲜叶处理工艺时要根据茶叶大小分拣茶叶实现茶叶分等级,便于后期处理工艺顺利进行。拣剔则是去掉茶叶中的老梗、黄叶,甚至一些非茶类物质,确保茶叶洁净度。


现实的情况是,从事茶叶分拣和拣剔的人越来越少,加之工人劳动强度高,导致人工成本不断攀升。拿小罐茶来说,目前每斤茶投入的人工挑拣成本在100-200元之间。


引入挑茶机器人(智能除杂生产线),每天可以完成200公斤毛茶的筛拣除杂工作,按目前样机的设计产能及效果看,单台设备投入生产后每年至少节省300万以上(估算)的人工挑拣费用。


当然还有智能采茶机器人。



3、挑香菇机器人


香菇行业是一个人力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从2017年开始随州裕国股份将先进的人工智能分拣系统引入传统的香菇行业,配合研发并启用了国内首条食品级智能无序分拣流水线。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能区分白花菇、茶花菇、板菇等不同种类的香菇,同时挑出其中的残次品、异形菇等。



自动推板将香菇推送到智能分拣机入口,分拣生产线的“眼”——摄像头迅速捕捉香菇的大小、形状、花纹,分拣生产线的“脑”——智能系统快速作出判断,自动吹风到相应轨道,茶花菇、白花菇、异形菇……分别转进“自家门”。


有8条机械轨道分别输送不同品类的香菇,尽管用肉眼仔细甄辨,感觉每个轨道里的香菇都大同小异,差别不大。而神奇的机器,不仅能精准挑选,还能识别香菇里面是否含有杂质。人眼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它都能火眼金睛看到。


人工分拣速度慢,分拣一个香菇大约需要5秒。不仅如此,由于长期低头工作,工人容易产生疲劳,分拣质量也难以保障。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