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摆地摊也是自救的办法
开车听央广新闻。成都可以摆地摊。让我大吃一惊。
到家后搜索到“兰陵笑侠”的文章,很犀利的一篇文章,但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成都地摊解决8万人就业:有温情的城市,值得洒下汗水!
民生最大的善政!
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成都?
除了美食、美景、美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城市的人情味。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为刺激经济挠破了脑壳,先是领导带头下馆子吃饭,然后又派发消费券,冥思苦想,好不辛苦。
现在,官员直播带货又成为潮流,不带货好像对不起老百姓似的。
有位副县长一边啃着泡椒,一边喝着牛奶解辣,既可笑又可怜。
不知道这阵风还能刮多久,终归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而成都则用一纸仁政,让最底层的老百姓见到了最大的实惠。
从3月份开始,成都出台“五允许一坚持”政策,允许临时摆摊,允许流动摊贩,允许临时占道经营,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
那么多大城市,宽容如斯,惟成都一地。
截至5月8日,成都全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1595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8260个,大型商超占道促销点88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16384个,增加租赁自行车临时投放点位5034个,增加就业岗位8万个,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一个可以灵活就业谋生的城市,远比一个笔直宽阔、空荡冷清的街景更吸引人。
总归一句话:放松管制,还利于民,胜过一切豪言壮语。
衡量城市的温度,看两样东西就够了:城管与小贩。
如果还有凶神恶煞的城管,如果还有东躲西藏的商贩,再多的高楼大厦都掩盖不住败絮其内的里子。
话说的重一点,但是,很务实。
对于成都的做法,我的评论是:全国的城管都好好看一看,摆摊,一是可以自救,二是形成培育企业家的土壤。
这些年来确实是这样。为了许许多多的“城市”比拼,关闭一个又一个的“马路市场”,一些家庭无法谋生,更谈不上创业。
在微博、微信上发布之后,网友好评如潮:
锁小东:向这样的管理者致敬。
沈阳蔺新荣:沈阳和平区周六、周日北市场早晨随便摆摊,铁西区乱踢摊位,不让摆,一市二制!
孙老师whu:民生多艰,手停口停的武汉不仅玩起了抢券游戏(五亿纳税人的血汗钱被玩了游戏打了水漂给某些人和企业输送了利益),连团购菜都不让在马路边卸车。
长江文化CEO:@湖北发布 @武汉发布 //@长江文化CEO: 在不影响交通秩序的前提下,有效开发利用繁华市区的空闲场地解决就业问题,比发100次优惠券还管用。武汉的市领导们应该好好想想,开动脑筋在这方面做做文章,不要偷懒。
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是从湖北过去的干部,真是一位体察民情的好干部。这个办法很务实。
我想起了汉正街。
1979年9月(我10月2日来武汉读书),在个体经营还会被打成投机倒把的背景下,武汉市政府决定悄悄恢复汉正街这条历史上的老商业街。
103个人在汉正街上摆摊做起了生意。
他们中,有一个人叫郑举选。郑举选因幼年时生过天花,左眼失明,右眼只剩微弱视力,农活是干不了了,他只好想各种门道经商。1978年,他因倒卖像章被抓了起来,以投机倒把罪进去蹲了一年。受审时,无论怎么问他从哪里进的货,卖给了谁,他都死咬着不说。
出来后,他就有了一个绰号:盲侠。
因为有这场经历,在1979年汉正街恢复后他还十分犹豫,但考虑到家里三个孩子要吃饭,他只好硬着头皮,靠着15块本钱摆起了小百货摊。可能是考虑到像郑举选一样犹豫的人还有很多,政府干脆给这103家个体户发了营业执照,以鼓励更多人来做生意。这些执照,比“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温州女人章华妹足足早了一年多。倒霉就倒霉在,这103个人,没一个人好好地留着那张执照。当投机倒把这个名词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中国第一的名头只好被章华妹抢了去。
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郑举选成功入选100名“改革先锋”,也是湖北省选送的唯一一名候选人。
关于消费券,最近有一个消息。
全国已有28省份的170多个地市发放了190多亿元消费券,如何发券才能释放出最大效果?
5月14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数字消费券助力中国经济“疫后”重建》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数字消费券可作为常态化政策选项,应当确立消费券发放的国家标准,以确保消费券发放效果的最大化。
报告指出,目前,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美团等为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使用较多的平台,其中支付宝发放地区和发放金额最多,超过第二、三、四名的总和。鉴于支付宝在此轮数字消费券发放中展现出的绝对优势,报告以其为例,对通过支付宝发放通用券的杭州、发放行业券的绍兴和共同发放两类券的郑州三个城市进行了实证效果分析。
分析认为,面额较小的消费券对“必需型”消费拉动效应显著,面额提高后可拉动“享受型”消费,合理的消费券门槛设置可以大幅提升消费券使用效率。
报告还建议,可参照支付宝模式设立消费券发放标准。政府在选择数字消费券发放平台的时候,应该遵从“四大标准”“八大能力”,并确立消费券发放的国家标准,为大规模、长期化发券提供技术保障。
2、贷款也可以找民营银行
疫情发生后,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董事长、众邦银行党委书记阎志,联络组织了一次对武汉民企现状的全面调查,先后收到700多份问卷。13日他对长江日报记者说,这个调查结果是个很好的依据,他们将继续跟踪和帮助民营企业“重焕生机”,也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帮助。
阎志领导的众邦银行适时推出“战疫云”贷款产品。截至5月6日,共发放贷款614笔,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放款7亿多元。
他认为,武汉要做到真正复工复产复市,要推出更多普惠性政策,尤其中小企业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希望能出现根本性的优惠减免”。对餐馆、小商店、小批发店、理发店这些小微商户,阎志建议根据他们安排的就业人数直接给予补贴。
这个是好建议。
去年以来,阎志先后深入30多家中小微企业的工厂车间,参加50多场中小微企业座谈会,了解他们的诉求、困境。
疫情暴发以来,阎志全程指挥企业参与战疫,全球采购紧急医疗物资,设立7家卓尔应急医院,提供物业建成3所方舱医院,捐赠物资覆盖全省17个市州103个县市556家一线医疗机构,进行各项捐赠和支持达1.36亿元。
3、疫情之后的商机
为保障师生安全,强化出入安全防线,湖北移动加强与当地教育部门合作,大力支持智能防疫测温管理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已为全省321所学校安装热成像测温设备449台。
5G热成像红外测温系统是采用5G智能热成像技术,基于5G低时延和智能AI算法特性,可实现远距离不接触、人脸跟踪、多人同时测温。测温响应时间达到毫秒级,可以实现每分钟500人测温,精准度达到正负0.1℃。
以后都会成为公共场所的标配。
面点、熟食产品不裸卖、关闭空调回风系统,武汉超市防控不松懈。
诱人的卤猪蹄、刚出炉的面包、香甜可口的面点......在大润发(江汉店)熟食区,顾客正有序挑选商品。
疫情之后,为安全起见,这些熟食不再裸卖,而是放在橱窗或者直接包装好再进行售卖。“马上端午节,超市新上了绿豆糕,往年这个时候,糕点师傅一边做,顾客就能一边品尝,现在不行了,整个超市的试吃互动都取消了”,该店店长蔡曼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熟食类商品包装售卖,增加了一定的成本,但商品售价不变。“顾客对包装售卖的方式接受度很高,很多顾客向我们反馈,比之前的裸卖更安全、更放心”。
这不就是一个商机吗?
以后生产的食品加工机械,都应该有包装的功能。
4、学习上海的四大手笔
5月15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投资的若干政策措施》。
共16条,主要是从规划、土地、金融、服务等环节,找准投资增长点,精准供给有效政策。其中,明确提出设立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发挥“4个1000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
“4个1000亿”:
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领域,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先导产业基金;
聚焦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等重点领域,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新基建信贷优惠专项;
将中长期低息贷款政策从集成电路扩大至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信贷专项资金;
推动园区转型升级,设立1000亿元的园区二次开发基金。
上海将坚持产业规划布局,以特色产业园区为依托,发挥产业地图对产业投资的引导作用,26个特色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可供优质产业用地超过25平方公里,物业空间超过1400万平米。强化中心城区和郊区、中央商务区和工业园区,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本市其他区域的联动,支持实体型企业为自身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在本市合理迁移。
早在2018年4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就提出,开展“四换三名”工程来深度挖掘投资潜力实现转型升级,以经济集聚区建设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换”就是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三名”即名企、名品、名家。这也是挖掘有效投资的发力点之一。
推动开发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要以“一特三提升”作为工作指向和抓手,努力把现代产业的特色做得更加鲜明、支撑力和竞争力做得更强。
“一特”,就是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群,把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作为基础,把加快集聚特色创新资源作为关键,把引才工作摆到重中之重位置。
“三提升”,一是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导向,按投入强度和单位产出水平,对“低产田”和“高产田”进行差别化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二是着力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推动前端的清洁生产、后端的废弃物资源化,促进上下游企业链接,努力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利用;三是着力提升智能制造普及率,努力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全过程的互联网化,积极创建智能工厂,有条件的园区要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先行一步。
这些都是很务实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