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文章中,我们谈到5月1日国务院督导组到了黑龙江,也期待国务院联络组早点到武汉。
其实昨天下午中央联络组就到了武汉。全称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央视新闻在4日19:47报道这条新闻。当时我没有及时看到。
你们可能想象不到,我居然是在我的微信初中同学群中看到的。
5日早上近1点,我看到之后万分兴奋,立刻转发,“果然来了”。这是一条大家都非常期待的消息。
5月4日下午,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组长丁向阳,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副组长于学军带领联络组抵达湖北武汉。
官员级别的配置上略高于黑龙江的国务院督导组。
疫情发生后,中央指导组赴湖北开展工作,丁向阳、于学军都是中央指导组成员。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丁向阳、于学军都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亮相。
比如,丁向阳曾在发布会上详解“中央指导组的角色与定位”。这让我们了解了中央指导组的方方面面。
于学军在离开湖北前(4月23日),还曾到天门纺机调研指导企业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情况。
离开一周后,丁向阳、于学军重回湖北。辛苦。
丁向阳,男,汉族。1959年9月出生,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人,早年曾在原国家煤炭部工作。
2003年02月至2003年10月,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2006年10月至2007年0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2007年03月至2013年0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3年03月,国务院副秘书长。
国务院联络组将协调推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毫不松懈地抓好社区防控。
二是进一步扩大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范围。
三是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相关工作。
四是加强对治愈患者的关心和帮助。
五是做好“疫后综合症”应对处置工作,及时化解矛盾。这一点陈一新同志特别关心。
六是统筹推动复工复产复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七是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最后是承担领导同志交办的其他工作。
在七项任务中,经济复兴的任务并不明显。只在第六项任务中有所体现。其他六项任务,多与武汉抗疫有关。
应勇书记表态中强调:全力支持、配合联络组工作,统筹做好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社会稳定等工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强化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的对接和落地,加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不管怎么样,有这么一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在湖北,总是好事情。
一是可以保持湖北与国务院的畅通,免得有什么事情又找不到人。
二是给湖北的老百姓提合理化的建议提供一个平台。
因此,建议联络组搞一个类似于“微信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的平台,让湖北人可以直接反映一些合理化建议。
三是联络组应该重点为湖北引进一些建设项目。
说实话,湖北的老百姓对国务院联络组寄以厚望。湖北经济能不能尽快恢复,就看联络组怎么真实反映困难了。
购物节一般是电商企业做的。比如“双十一购物节”,犹如狂欢节。
去年起,政府举办的全国性的网购节也出现了。
4月28日至5月10日,由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组织的第二届“双品网购节”举行,超过109家平台和企业参与,通过促销让利,进一步提振消费活力。
而由省市级政府举办的购物节却不多。上海开了先例。
5月4日晚,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全球推介大会暨“五五购物节”在浦江之滨正式启动。
4分钟后,中国银联、支付宝等支付渠道实时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地区消费支付额突破1亿元。
自5月4日20:00“五五购物节”启动至5月5日 14:12,上海地区消费支付总额已超100亿元。
4月23日,上海宣布出台《关于提振消费信心强力释放消费需求的若干措施》,并首创大规模消费节庆活动“五五购物节”。
时间上横跨整个第二季度,劳动节、儿童节、端午节等多个重点节日;各大电商平台、商业企业、品牌企业、终端产品广泛参与,“千企万店、全城动员,日日有活动、周周有亮点”;130多项重点活动和700多项特色活动陆续推出。
目前,各大平台、企业拿出的补贴额度已超130亿元。
上海为何要花搞“五五购物节”?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华源这样解释:
一是通过强有力的政策举措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二是打造国际消费城市的标志性活动,全力打造“上海购物”品牌的影响力和标识度;
三是顺应疫情期间在线经济、新型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将疫情中催生出来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以及新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进行固化和推广,助力商家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新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和便捷的消费选择。
武汉也可以学一学。
2018年起,上海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制造、购物、文化四大品牌。
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经济能级,增强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既要继承发扬老品牌,也要做大做强新品牌,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知名度和美誉度。
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创造更加便利的购物消费环境,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重大机遇,把上海建成人人向往的购物天堂。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的宝贵资源,要用好用足,大力发展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
50年前,印象最深的是,上海的小白鞋、自行车、手表、三五牌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