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最后一支医疗队离汉
2、大学也开始“一帮一” 3、人工智能大有作为 4、值得期待的车联网 5、迅速扩张的良品铺子 小结
14日,湖北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5例(武汉25例),无新增死亡病例,现有确诊病例219例(武汉218例),其中重症病例69例(武汉6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4363例(武汉47211例),累计死亡病例3221例(武汉2579例),累计确诊病例67803例(武汉50008例)。
15日,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180多名队员踏上离汉返京旅程,成为最后撤离的一支医疗队。
1月26日,大年初二,他们是首支国家援鄂医疗队的121名队员集结,奔赴武汉一线,到4月14日,他们在武汉已鏖战78天。
作为国家队的排头兵,形成了“协和经验”:“应上尽上、能早就早、注重细节”。
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进展迅速,甚至可能出现“断崖式”变化,救治难度极大,关口前移成为共识。
“插管!”这一决定之后被证明非常及时。在拔管后,患者肺部问题、肌力和呛咳状态通过评估后,医护小组开始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康复,一连串的组合拳迅速高效。
“协和经验”还包括发动前方、后方多学科专家提供治疗方案,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查房,并将协和医院著名的“临床病理讨论会”搬到武汉。
打一次战,就积累了一次经验。
这批队员离开后,还有20名专家、88名疾控专员继续留守武汉,负责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救治、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武汉成为最安全的城市,北方小城绥芬河压力却越来越大。
3月26日,绥芬河出现了第一例核酸检测阳性病例,日平均入境人数达到178人,截至12日24时,黑龙江绥芬河口岸累计报告输入确诊243例,防疫压力巨大。
4月9日,绥芬河公开求援:N95口罩、防护服等都需要。
作为被帮助过的湖北不能不出手。
15日上午,武汉天河机场,湖北捐赠给黑龙江的医用物资正在装卸。这批医用物资将运送到绥芬河市。
包括湖北生产的医用防护服5万套、N95口罩1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10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200万只,医疗救治设备包括移动DR1台、正压呼吸器50套及配件2500套、空气消毒机300套、有创呼吸机5套、心电监护仪100台、注射泵121台、输液泵63台。
孝感市应城市也组织了一批价值约40万元的防疫物资,发往绥芬河市,预计15日可抵达。此前,包括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内的黑龙江医疗队曾援助应城市,与应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36天。
应城人也不会忘记。
一个省市区帮助湖北一个地级市抗疫,这在世界上都是有效的经验。
如今,这条经验被用于大学。
为做好“稳就业”工作,切实帮扶湖北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教育部4月8日印发通知,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一帮一”行动充分考虑了学校办学类型、就业工作特点和受援高校需要。
首批确定48对高校开展帮扶行动,支援高校包括34所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含3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4所省属普通高校、10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受援高校包括8所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含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30所省属本科院校、10所高职院校。
帮扶行动时间定为2020年4月至9月,并将根据疫情防控安排适时调整。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将在充分协商基础上,明确帮扶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建立起“六共”帮扶机制。
一是共享就业岗位信息。
二是共同开拓就业渠道。
三是共同加强就业指导。
四是共用优质教学资源。
五是共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六是共同提高就业管理水平。
目前,48对高校已全部完成对接工作,正在共商制订帮扶协议。下一步,教育部将及时启动对湖北省其他高校的对口帮扶工作,并将定期对帮扶行动实施效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总结帮扶行动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推广富有成效的对口帮扶模式和做法。
其中,北大支援武大,中央财大支援中南财大。
中南财大(本科、硕士、博士)、中央财大(培训一年)、武大(博士后),都是我的母校。
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湖北地区有8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分别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4所部委属高校,和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4所省属高校。
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预测2030年将达到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人工智能产业涉及语音、图像、视觉、算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挖掘,于是产生了AI+安防、AI+医疗、AI+金融、AI+零售、AI+制造、机器人、自动驾驶等等。国内产业布局主要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近两年佛山和厦门增长较快。
对此次疫情,人工智能在人脸识别、肺炎检测、机器人消杀、机器人送货、药物研发、DNA测序、大数据分析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现实生活中,诸如智慧城市建设、通信、医药、金融、教育等行业涉及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解决。
因此,多培养人工智能的学生,是非常需要的。
这也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数字经济离不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以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前几天我们说到的“肛纹识别”看病,就是人工智能的功劳。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推动将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促进LTE-V2X规模部署。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丰富应用场景,探索完善商业模式。
这是继今年2月11个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后,政策层面再次加码。5G车联网,是5G商用和智能汽车两个万亿级产业的重要交集点。车联网将迎来规模化部署。
车联网是以行驶中的车辆为信息感知对象,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与X(即车与车、人、路、服务平台)之间的网络连接,以提升车辆整体的智能驾驶水平。
5G具有高可靠性和低延时特性,V2X是5G的核心落地场景。有望在2022年启动规模化商用。
目前车联网的产业链基础已经具备。芯片和模组方面,大唐、华为、高通、移动等厂商已经推出各自的LET—V2X商用通信芯片或模组;软硬件设备方面,华为、大唐、移动、东软等厂商已经可以提供基于LET—V2X的OBU、RSU硬件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协议栈,具备商用基础。在应用端,车企对车联网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步提升。
早在2017年5月,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在武汉签订车联网前装项目合作协议。未来3年内,湖北移动将为东风雷诺出厂前的乘用车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装上6万张SIM卡,实现汽车出厂即带有智能导航、防偷盗、实时救援等功能。 东风雷诺公司在多款出厂前的乘用车TCU(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上焊接湖北移动提供的SIM卡,可通过GPRS采集实时位置、发动机等信息,然后发送到DRAC Telematics系统,从而实现碰撞紧急救援服务。当车辆出现交通事故触发气囊后,后台会第一时间确认事故地点,联系车主,或协助联系救护;车主也可以启动车顶天窗附近SOS按钮,享受紧急救援服务。
另外,这张SIM卡还可以实现汽车联网,车主可享受资讯、导航、实时在线交通路况等信息服务。购买出厂携带SIM卡的乘用车车主可享受3年免费网络信息服务。
目前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级车联网试点示范,20多个智慧公路车路协同试点示范区,而无锡和天津已经创建了车联网先导区。
驾驶,是一件既开心又危险的事情。怎么样趋吉避凶?只有通过车联网才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安全。作为“叶车改”,见过不少车祸。
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物联网、智能交通、车辆信息服务、云计算和汽车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当今我们熟知的无人驾驶、人机交互、智能语音识别、主动安全系统等等,这些都是车联网的体现。
车联网的基本功能:
一是ECU电子控制单元与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这两个系统在车联网中负责监控和诊断车辆的运行状态。
二是车机互联。国外以苹果carplay、android auto为代表,国内以百度Carlife为代表的车载系统。可以将手机的内容投射到车机屏幕上,让车机更具灵活性和延展性。
三是无人驾驶。对于车联网的分级,中汽协提出共五级(阶段),第一至第五阶段分别为:驾驶资源辅助阶段、部分自动化阶段、有条件自动化阶段、高度自动化阶段,以及完全的自动化。目前普遍到第三阶段。
公车改革的阻力之一是,有的官员不会开车,有了车联网就好了。
在疫情的冲击下,很多行业都在说生存不易。但是,有的企业不是这样。
14日,良品铺子董事长杨红春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专访时“复盘”疫情中企业的坚持前行,眼下4月的销售已超过去年同期。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有政府的扶持,有各大平台的带货,有全国消费者的支持,也有企业的不放弃。
良品铺子开始招聘,6500人的规模空前,让人大吃一惊。
范围涵盖销售人员、物流人员、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等诸多岗位。“这正是危机中的‘机’。”他认为,对于良品铺子来说,是一个让“留住楚才”的机会。
他还瞄准了国际高端人才,包括健康营养首席科学家、全球供应链管理专家等。“武汉的实力和抗击疫情所展示出来的韧性,都在向世人昭示武汉的自信和未来。高端人才的储备意味着我们还要代表武汉企业与国内外食品巨头全方位竞争。”杨红春如此表示。
杨红春说,未来会为细分人群,比如儿童、孕妇、健身人群、老年人等提供不同的诉求产品,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还应该包括“三高”。
我估计,良品铺子很有可能会成为具有强大生产能力的食品加工商。
这个可以成为“危中有机”的一个典型案例。
最后一支医疗队离汉。
大学也可以一帮一。
人工智能的大蛋糕。
车联网要来了。
良品铺子异军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