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多机构调低中国GDP增长率
由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2月份主要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彭博三位经济学家下调了对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的预测,由5.2%下调至1.4%。彭博经济学家也表示,这是其第三次更新对中国GDP的预测,但可能不是最后一次。
另外,多家国内外机构均下调了2020年全球及中国的经济增速预期。
3月19日,瑞银发表报告再度下调中国全年经济增长预测,由上周估计增长4.8%,进一步大削至仅1.5%。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并导致全国性停产,严重冲击中国首两个月经济活动,3月份仍未能完全恢复正常,料中国首季GDP按年将大幅收缩5%。即使到第二季,增速仍然低于1.5%。
修订后的全年GDP增长预测,已经考虑到被抑制的需求将在第二季至第四季释放、工厂全面复工,以及当局会推出规模相当于GDP逾2%的财政措施,货币信贷政策进一步宽松。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预测全年GDP增速也不会超过3%,环球经济恶化将拖累中国复苏步伐。
野村发表报告提到,中国目前商业仅恢复到正常水平的70%,即使预期会继续回升,但3月份经济活动数据仍将录得负增长,因此把今年中国全年GDP增速预测由5%下调至4.8%。
评级机构标普认为,受疫情影响,亚太区经济最少会衰退两个季度,调低亚洲多个国家全年经济增长预测。标普把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由原本预测增长4.8%,降至2.9%;印度全年增长由原本5.7%,调低至5.2%;日本经济料全年收缩1.2%。
渣打银行由5.5%下调至4%,中金由从此前的6.1%下调至2.6%。
尽管不同机构的预测相差较大,但平均来看,大约为3.0%。
2、预计中国经济第二至第四季度强劲复苏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亚太区经济研究主管高路易(Louis Kuijs)和高级经济学家胡东安(Tommy Wu)指出,预计中国领导层将接受今年较低的平均增长率,而不是寻求采取大规模的宏观刺激措施,因此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速仅为1%,但到2021年中期GDP将增长7.6%。
理由:
一是由于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加深,已下调了对中国2020年的增长预测。1月至2月的糟糕数据以及由于人口流动的持续限制导致经济生活的恢复速度比我们预期的慢,我们现在预计第一季度GDP将同比下降5%。比以前的预测都低。
二是由于经济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恢复正常水平,仍然预计第二季度开始经济会有连续的复苏。但是,持续的国内需求疲软,同时,病毒疫情在国际间爆发和多个国家实行了抗疫措施,中国的外部需求下滑,将限制中国经济复苏。目前看到2020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仅为1%。
三是中国领导层最终将接受2020年经济增长水平较低,并避免采取重大刺激措施。一季经济活动下降已经成为事实以及经济在2020年较后时候将再次显著增长。预计,到2021年中期的四个季度,平均GDP增长为7.6%。
四是围绕这一新预测的风险是平衡的。主要的上行风险是,中国政府将采取比我们预期更多的实质性刺激措施。关键的下行风险是,在国际上更严峻的全球形势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的经济影响更加深远和持久,与我们新的全球基准预测一致。
3、国家统计局之预测
从主要指标变化的性质及走势看,疫情冲击是短期的、总体可控的,而且部分影响反映了抗击疫情需要付出的代价,无需放大其负面影响。
一是1—2月份主要指标占全年总量较小,后期弥补损失的机会较大。通常下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年55%,上半年占45%,其中一季度仅占20%左右。只要二季度后经济加快恢复,我们有机会弥补1—2月份的经济损失。
二是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约1.5万亿元,这些需求有望在疫情结束后逐步释放,出现消费回补甚至报复性反弹。
三是此次疫情暴发正值春节期间,总的看对需求的影响大于供给,对服务业的影响大于工业,对生产能力影响不大。线上消费和智能经济爆发式增长,对冲了部分负面影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