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访谈
独家丨新闻“游侠”张欧亚
2020-01-21 13:28:25   来源:转载青年记者   分享:
0

1579588910340755.jpg

2019年下半年,湖北日报高级记者张欧亚比以前忙了很多。他频频受邀登台讲述时代楷模张富清老英雄的采访故事,呈现这个典型人物事迹发掘的过程,阐述其重大的时代意义。张欧亚是张富清这个重大典型人物首发报道的三位记者之一,而他主创的《你是一座山》这篇新闻综述则被看作张富清报道的巅峰之作。

这不是张欧亚第一次这么受关注。在新闻道路上奔波近30年的他,做过数以百计的重大题材、深度报道,见证嫦娥升空,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探险长江源头格拉丹冬雪峰,跟随“远洋五号”跨洲采访,多次走近军演,数十次出入重大灾难现场,被业界称为“新闻游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你看到我时,我在纸上;你没有看到我时,我在路上。”出生在武当山下,与金庸有过神交的张欧亚,辗转多个媒体,采写过众多重大事件,在新闻实践中不断突破自己,写下了一个新闻人的传奇。


 有一种比拼叫深入现场



今天,很多人都知道张富清这位95岁老英雄的故事,但一年前张富清“隐居”在武陵山中的恩施来凤县,网上找不出任何与他相关的信息。


新闻在于发现。媒体比拼首发。在讲述张富清这个典型人物发现的过程时,张欧亚坦言这要归功于同事张孺海。2019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特别传媒常务副总编辑张孺海找到张欧亚和楚天都市报副总编辑胡成,商议他在春节期间获得的关于张富清的线索。


“最初听到张富清的那些事迹时,我诧异、感叹,又有几分疑惑。一位战功卓著的英雄,深藏功名60多年,连儿女、朋友都不知道吗?”张欧亚说。第二天,2019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八,春节氛围尚浓,张欧亚和楚天都市报胡成、刘俊华,先挤动车,再坐汽车,赶到大山深处的来凤县,寻访张富清。


几经努力,坐在电火笼前烤火的张富清才向他们打开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记忆,让人们回到解放大西北的烽火岁月。采访了当事人,见证了军功章,张欧亚他们又做了三件事:一是请部队方面帮助鉴定那些军功章的真实性和价值;二是到他离休的原单位核查他的相关履历;三是追访当年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和朋友。


对一位离休35年的老人,无论是核查履历,还是查访当年的旁证人,都会颇费周折。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反复穿行在武陵大山和来凤县城的角落后,相关疑惑一一破解,老英雄张富清的人生像一幅长卷轴画一样,渐渐清晰地呈现在这群新闻人的眼前。他们意识到,张富清老人不只是深藏功名60多年那么简单,他的身上还体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风范。


当晚,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动笔。2月15日,星期一,湖北日报和楚天都市报同时推出题为《95岁战斗英雄深藏功名六十四载——从未向子女同事提及当年勇,有关部门在信息采集时才意外发现》的报道。几天之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解放军报,以及各大网站纷纷转载。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对张富清的报道进入新的阶段。


后来,张欧亚又主创了获评极高的新闻述评《你是一座山》,作为张富清报道的收官之作。张欧亚说:“首发报道体现的是新闻敏感,接下来的比拼则要显示一个媒体的深度报道力量,但这一切,都需要离新闻现场更近些。”


有一种能力叫突破封锁


“张欧亚,是一个挑大梁的记者。”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原总编辑宋汉炎这样评价他。


“他像一个金刚钻,在楚天都市报和湖北日报社,碰上急难险重的采访任务,我们总会想到他——张欧亚。”曾担任过楚天都市报总编辑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的蔡华东如是说。


这些年,无论是在三峡截流、98抗洪、北京奥运、国庆阅兵的重大事件现场,还是在神舟系列、“嫦娥一号”“天宫一号”的发射现场;无论是在烟台海难、大连空难、南丹矿难、汶川地震的灾难现场,还是在张君劫案、刘汉涉黑集团案的审理现场,都有他匆忙的身影。


一个记者,最怕找不到该采访的人,最怕到达不了该去的现场,最怕被封锁在新闻事实之外。张欧亚最为人称道的是采访突破能力。“大事看楚天”,外界给予楚天都市报的这顶桂冠,与张欧亚等记者的努力分不开。


2005年,台湾文化名人李敖大陆行,对媒体层层设防。作为一个地方媒体记者,张欧亚没有放弃,他思考着怎样能“逮”住李敖。他从凤凰卫视《全球连线》节目中偶然得知,怕坐飞机的李敖将全程乘坐波音747。这有什么讲究?原来波音747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机型,执飞这种机型的航班并不多。确定李敖前往上海的时间后,张欧亚查询得知当天北京飞上海的航班中并没有波音747,再一查,当天北京经停上海再飞美国旧金山的CA985航班是波音747。张欧亚提前购买了这趟航班,成为前往上海途中唯一与李敖在头等舱“偶遇”的记者。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这是一个怎样的媒体?这是怎样的记者?李敖吓了一跳。


就这样,张欧亚零距离采访了李敖。在后来的答记者会上,张欧亚又以犀利的提问让李敖一时不能正面回答。李敖回到台湾谈大陆之行感想时,专门说到张欧亚,“他很了不起,我觉得他的新闻精神、采访精神非常优秀”。当他们5年后在上海世博会再次相见时,素以狂狷桀骜著称的李敖在人群之中一眼就认出了这位“张记者”。凤凰网记者陈书娣在报道手记中记录着这段过程:“当张欧亚在上海饭店出现时,李敖从我的身边探出手,抓住张欧亚的手说:我记得你,你很厉害!”这是独属于李敖的记忆,也是张欧亚作为一个媒体人的荣光。


强攻,或智取,突破采访封锁,张欧亚屡屡成功,让人敬佩。1997年,柯受良在壶口飞越黄河,他拿着一个收音机伪装成拿对讲机的工作人员进入现场;1997年,三峡大江截流,他靠着借来的一件工作服进入合龙的龙口,见证了大江合龙时刻;审判劫匪张君,他端着一个茶杯大方地穿过三道岗哨走进审判大厅;“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基地发射,他苦思冥想“破译”了招待所的电话,最终得以采访到“嫦娥一号”总指挥孙家栋;汶川地震,他登上救援军机,写下了《李振波:茂县上空第一只雄鹰》《松潘三千米高空亲历空投》等独家报道。


找到该采访的核心的人,到达该去的新闻现场。克难攻艰,种种突破,不仅仅是一种新闻作战能力,更是他对新闻事业的决心和信念。


有一种追问叫社会责任


每一次事故发生之后,总有人对采访加以阻挠,千方百计要隐瞒真相。正是由于记者们的苦苦寻访,南丹特大透水矿难、陕西榆林爆炸真相才得以大白于天下。揭示事实真相,是媒体的责任。作为记者,张欧亚把追问看作一项社会责任,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


他不仅追问事故的真相,对社会关注的问题,他也总爱问个为什么,追根溯源,穷究事理。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当有媒体夸大三峡工程的发电作用时,他写下了《三峡将照亮半个中国?》,用事实解释三峡不会改变我国当下的电力格局,半个世纪内火电仍占主导;当有媒体夸大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时,他请教专家,采写了《135米线蓄水量不抵一个鄱阳湖》的稿件,提醒人们在珍爱三峡的同时要爱护现有的湖泊;在大坝建成时,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追问三峡大坝的寿命有多长。


在众声喧哗之际,张欧亚的这种追问,展示了一个媒体人的理性,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


每一次追问,对张欧亚来说,都是一种突破。因为雾霾的困扰,他策划了《武汉雾霾的前世今生》系列报道;成都公交车大火,专家提出若干个逃生办法,他进行了砸车窗玻璃逃生实验,结果证实高跟鞋的鞋跟很难砸开车窗;对李敖高调的神州行,他发出了“你因何不锦衣夜行”的追问;看到《武汉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的网稿铺天盖地,他多方求证,追问大武汉到底有多大……


2013年,张欧亚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挂职院长助理。恰好学院向社会招聘业界老师,张欧亚受到院方邀请,他获过中国新闻奖,有高级职称,有社会影响力,这种新闻履历自然受到院方青睐。彼时,纸媒滑坡,很多传统媒体人忙着转型,对去985、211高校当教授的机会求之不得,但张欧亚放弃了,因为对新闻理想的那份不舍,对媒体责任的那份坚持,对社会追问的那份执着。这正如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原院长张昆在一篇文章中评价的:“欧亚是一个有胆有识,有着强烈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


有一种情怀叫悲天悯人


有重大新闻的地方,总能看到张欧亚的身影。张欧亚先后实地采访过温州空难、包头空难、烟台海难、大连空难,采访中亲历河南洛阳大火、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南丹矿难、陕西榆林爆炸等现场,但他的笔下不以渲染现场的惨状来吸引人眼球。


“告知读者事件的真相,是为了让公众从悲剧中吸取教训,是为了唤醒良知,使责任者受到惩处,使无辜者得到救助。”在结束一次灾难事故采访的归途,张欧亚在记者手记中这样写道。


至于往伤口上撒把盐,他更不会干。他们已经够不幸了!他的这些报道往往悲他们的悲,痛他们的痛,让人流泪,让人感动。


2002年5月,大连空难,飞机坠海,112人遇难。张欧亚在空难次日乘坐同一航班、同一机型的飞机,飞同一条航线。一日之别,阴阳两隔,坐在飞机上张欧亚百感交集。他在写稿时联想到三年前他在同一海域采访“大禹号”海难事故,更加不能自已,写下了《伤心漫过那片海》。他在报道的结尾写道:“每一个建造,都得历经千辛万苦;每一次毁灭,就是弹指之间。”有必然也有偶然,能胜天也要畏天,这段极富哲理的议论体现着一个媒体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2004年11月,包头空难。张欧亚在《是悲情融化了草原的冰雪?》一文中,记下他站在跪倒在地为客死异乡的兄弟祈祷的吕新军身后时的一个情节:“我用手摩挲着他穿有军大衣的后背。我知道再坚强的男人,此时也需要一个支点。”在这样的场合,是再掀开别人心中的痛,还是给别人以抚慰?张欧亚选择了后者。


汶川震后第八天,众多媒体还在报道灾难现场伤痛、抢救、捐赠时,张欧亚已把目光投向灾民插秧、割麦、打油菜籽等自我重生的努力,写下了《余震还在持续,希望已经种下》这篇文章,令国人在悲痛中为之一振。


“媒体的责任,不仅仅是让人感受灾难的惨烈和震撼。新闻是一座桥梁,在传达事实的同时,更要传达坚韧的精神。事实上也是如此,采访中,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四川人的豁达和坚强。”张欧亚后来分析这篇稿件时说。


多年采访灾难现场的经历,他人的痛如己痛,让他特别强调灾难报道中的人文情怀和伦理思考——谨守记者的良知,尊重死者、体贴亲属,尽量不打扰,尽量少提问。他愤慨灾难报道中的新闻大战,厌恶消费遇难者的行为,为减少“二次伤害”,他不断在采访方式、写作手法和情感处理上进行调整。


有一份守约叫不采不发


在电视问政会上追问冒汗的市长,在发布会上质疑李敖,但张欧亚的几次重大新闻采访中,却有着不采访、不打扰、不发稿的“三不经历”。


2014年早春,上海宝山大火,19岁的武汉籍消防战士孙络络英勇献身。张欧亚头天写过《英雄妈妈泪访军营》,第二天随络络的父母带着儿子的骨灰飞返武汉。在飞机上,他把照相机装进包里,仅凭眼睛的余光和耳朵感知机舱的气氛。因为刚上飞机时,有人悄悄告诉他,这是烈士的亲友,希望他们不要受到打扰。张欧亚当场承诺“绝不打扰家属”。他知道家属在巨大悲痛中,任何提问都是新的伤害。那天,张欧亚写了《今天没有报道选题》这篇报道。采访是记者的天职,报道选题是记者的工作。“今天没有报道选题”,张欧亚可以说是开了先河。


“我最后一个走下飞机。那时,我找出相机对着远方,拍下飞雪漫舞的天空,这是络络回家时刻……”读者感受到的是无以言表的哀痛,是一个有良知记者的大爱情怀。


承诺守信,往往会得到更好的回报。2007年,“嫦娥一号”在西昌发射,张欧亚等楚天都市报记者辗转联系上卫星发射场老乡尹政委。但因为岗位的敏感性和纪律要求,尹政委不能接受记者有关卫星发射方面的采访。于是,他们相约,相聚时只叙乡情,不谈卫星。张欧亚等人克制了发稿的欲望,仅以一篇《牦牛山的雪》叙述了相约的过程。4年后,“嫦娥二号”发射,尹政委和战友给他们提供了最大帮助。在《欧亚新闻案——中国事件见证与亲历》中,张欧亚这样说:“承诺千金重,即或为新闻‘事业’也不可打诳语。” 


对于记者来说,千里迢迢赶到西昌,还有什么比发稿更大的诱惑呢?“达到目的的方式有多种,但决不能失去人格和所代表的媒体尊严。”这是他一再进入西昌的“通行证”。


小胜靠力,中胜靠智,大胜靠德。


“有胆气,有侠气,有风骨,有品格。”这是一位媒体前辈赠予张欧亚的12个字,今天照样可以用在他身上。


有一种意识叫自我忏悔


新闻采访实践,很难说有100%的正确。


2014年12月开始,张欧亚在个人微信上连载写作《欧亚采访中国:一个记者的忏悔》。消息一传出,朋友或圈内人士一片哗然。


他为什么要忏悔?他忏悔些什么?其实,张欧亚早在2008年就有这个想法。


当时,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这本书时,就问过张欧亚这个问题。他是这样回答的: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些报道,或是采访方式,可能客观上对相关人造成了过度伤害,扩大了批评面。或有些事,有些方式,在今天看来是对的,也应该这样做,但若干年之后人们怎么看? 


他的“忏悔”连载,主要是回顾过去报道中可能出现的疏忽,采访突破时是否有更好的办法。他受邀中国人民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知名大学演讲,探讨的也多是灾难新闻的处理和新闻伦理问题。在他看来,随着互联网、自媒体向所有人敞开世界的大门,道德与价值观的评判也在不断改变,当年的报道可能是不成熟的,甚至是幼稚的,有些采访方式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而忏悔,则是心灵上的再次突破,让自己能够一直前行。


终有一天,他将告别新闻一线采访。是再去大学赴一场学者之约,还是将“忏悔”进行到底?


“这些年跑过整个中国,也去过世界多个国家采访,这些经历有很多值得记录和反思的地方。整理过往,是一种再传播,对后来者也是一种传承。”张欧亚说,“前辈告诫我,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多些宽容,多些友爱,多些建设性,我也想把这句话送给更年轻的媒体人”。


几年前,他出版了《欧亚新闻案》,在坊间已经很难找到,也许萦绕在他心头的那本《一个记者的忏悔》将在几年后面世。


我们期待着他的新突破。 


(作者为楚天都市报首席编辑、主任记者,《帅作文》周报执行主编)

张欧亚 

历任十堰晚报记者、十堰日报经济部副主任、楚天金报机动部主任、楚天都市报深度报道部主任等。被授予楚天都市报首席记者、湖北日报“楚天名笔”,入选南方日报出版社《真相再报告——与18位中国知名记者对话》一书。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一次,湖北新闻奖、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新闻奖等重要奖项二十余次。


【文章摘自《青年记者》2020年1月上】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