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曙光·环保行”
微媒体快报:(通讯员 袁婷、郭汤婷)近日,为了提高大别山革命老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推进黄冈地方垃圾分类体系建立,推动鄂东大别山美丽乡村建设,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和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师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优势,成立“曙光·环保行”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黄冈市团风县贾庙乡开展了“垃圾分类 创艺环保”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宣讲现场
团队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册、入村宣讲、现场垃圾分类游戏、现场垃圾创艺手工、村落垃圾现状调研、农户走访、村干部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曙光·环保行”。10天时间,团队在袁婷、郭汤婷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足迹遍布团风县贾庙乡下辖25个行政村,宣讲活动达22场次,培训村民达到800余人,走访农户近600家。此次实践活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贾庙乡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为乡政府垃圾分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并呼吁打造一支以村干部、五员(护路员、护林员、护水员、保洁员、治安员)、先进党员、积极村民代表为“先进力量”的团体,持续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共建美丽家园;另一方面,“曙光·环保行”大大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乡镇教育情怀、环境艺术设计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高质量地丰富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
互动解答
实践活动受到村民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和肯定。杨家畈村杨建明老人说:“要想把农村建设好,我们就应该向大城市学习,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不光是要做到不乱扔垃圾,还要学习如何把垃圾分类,让我们已经出去的儿孙能够常回来看看,看看家乡一天比一天更美丽。”李家边村的一名幼师现场完成了矿泉水瓶底、废旧纸箱制作的“旋转收纳盒”后高兴地说:“自己动手做这些手工品,既好看又实用,还可以减少家里的废旧物垃圾,保护环境,很有意义。”团风县人大常委党组书记、主任杜泉源说:“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非常感谢同学们在这么热的天气来到贾庙乡开展宣讲、调研、走访。一群花一样的少年,整天聊的、看的、问的、做的都是跟垃圾相关的,为我们的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做着默默的贡献...”
合影留念
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废物利用齐动手,创艺手工助环保。让青山常在、让绿水长流、让空气常新,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份美丽,“曙光·环保行”已经在路上。(责任编辑:王桂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