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爹爹(左)和市文联负责人在交流创作
听收音机生出写作的冲动
穿过狭窄的楼梯,进入胡爹爹简陋却十分整洁的家,迎接记者的,是一杯热茶、一盘水果,还有两位老人亲和的笑容。
“这次写小说得奖,很意外,我还要感谢我老伴给了我这个机会哩!”胡爹爹笑着说。
今年7月,因胡爹爹身体不太好,怕他在家呆着寂寞,老伴特地买了台收音机回来给他解闷。一天,他无意中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全市短篇小说征稿”的信息,于是便有了写小说的冲动。
“开始有这个想法,不是冲着奖金去的,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想锻炼一下脑子,人老了,如果脑子不经常用,怕得老年痴呆症。”胡爹爹笑着称自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胡爹爹早年当过语文老师,后来因为身体原因辞职。不久他进工厂打工,厂子倒闭后就一直四处打零工。虽然生活不易,但爹爹一直喜欢读书看报,心里有着浓浓的文学情结,空闲时,他也会提笔搞创作,还曾在省级杂志上发表过文章。
到了晚年,爹爹空闲时间多了,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文学梦也蠢蠢欲动,收音机里的这则消息一下就点燃了他创作的激情。
熬夜手写出近万字小说
平时爹爹十分关注老年人这个群体,没事常和社区的老年人聊天、下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听到的一些感人事情,爹爹决定构思一篇反映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小说。
写作,对一个身体不太好且不会使用电脑的高龄老人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爹爹坚持下来了。经过精心的构思,他开始下笔。因为家住街边,白天喧闹,因此爹爹的创作大多是在晚上进行。一个细节、一句话,爹爹都要精心琢磨,连睡梦中都在想写作的事,有时睡到半夜突然有了灵感,就爬起来继续创作。因为老伴是位退休老师,有时为了让细节和语言更真实,他经常将文章读给老伴听,让她给些参考意见。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爹爹的手稿越写越多,一个月后,近万字的小说《雇佣》终于脱稿了。
此后,爹爹又进行了反复的修改,改好后,就在街上的打印店将手稿打印出来,到邮局将稿子寄了出去。稿子投出去后,爹爹还不放心,又辗转找到征稿单位汉川文联负责人的电话,直到确认对方收到稿子后才放心。
让爹爹没有想到的是,只是为了活脑练笔写的小说,竟然从众多小说中脱颖而出,打动众专家评委,得了个一等奖。而这些稿件中,爹爹的小说是唯一用信件邮寄的,他也是写手中年纪最大的。
胡爹爹创作的小说《雇佣》,讲的是一个保姆和一个老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孝感市文联副主席胡雪城称其是“来源生活,接地气。从基层社区居家养老这一取材中,表现和传承了孝文化精髓。文中人物虽没有血脉,却更有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