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讯 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瞿芃
编者按
聚焦主责站好“前哨岗”,敢于监督当好“护林员”。去年7月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推进省纪委派驻机构改革,目前省级机关派驻监督基本实现全覆盖。9日,省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座谈会在汉举行,昨日出版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对此进行了充分报道。本报现予转载,敬请关注。
丁辉未曾想到,第一次面对面地向省委书记汇报工作,竟是以“省纪委驻省委政法委纪检组组长”的身份。
5月9日上午,湖北省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座谈会上,包括丁辉在内的14名省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与省委书记李鸿忠进行了长达4个多小时的座谈交流。“紧张谈不上,但压力确实大。”丁辉告诉记者,此次座谈会既是省委、省纪委领导对纪检组长的关怀与鼓励,也是对他们“出征首航”的一次“摸底考试”。
4个多小时的“摸底考试”
原计划上午9点召开的座谈会,提前10分钟便进入了议程。“今天这个座谈会就是给大家撑腰、打气,大家发言不要照本宣科,要多谈感悟和问题。”简短的开场白后,李鸿忠将话筒交给了纪检组长。
第一个发言的,是省纪委驻省委办公厅纪检组组长邬泽华。
去年7月以来,湖北省大力推进派驻机构改革,共设44个省纪委派驻纪检组,其中综合派驻20个、单独派驻24个,实现对105家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邬泽华所在的驻省委办公厅纪检组,便是首批调整新设的8个纪检组之一,8个组共覆盖42家单位,于去年9月底完成进驻。“你工作近8个月来,发现了哪些问题?都是什么范畴?有没有厅级干部?”邬泽华汇报工作时,李鸿忠突然插话。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李鸿忠继续追问:“跟厅级干部谈话时,你感受如何?你们进驻后,有没有给监督单位的干部集中开过会?”
一连串的提问让现场气氛紧张起来,而这仅仅是“摸底考试”的前奏——“巡视组进驻多长时间?巡视发现的问题跟你们掌握的对得上吗?”“发改委还有没有‘红顶中介’?这个问题我在省委常委会上讲了多遍,今天把任务赋予你们纪检组,一定要督促主要领导,把藕断丝连的‘丝’切断。”
……
座谈会上,李鸿忠边听边问边讲,14名纪检组长一边发言一边“应考”,4个多小时转瞬即逝。“李书记问的问题,都是省委关心的。你们到会的14位纪检组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定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主持会议的湖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说。
“零距离”的业务指导
本次座谈会,既是省委书记对纪检组长的“摸底考试”,也是一次面对面的业务指导。记者注意到,在与纪检组长的交流互动中,李鸿忠讲得最多的就是落实主体责任和深化“三转”。
一名纪检组长在谈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时,提到了驻在部门还存在着给纪检组“分配任务”的惯性思维,而且有的处室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这就是问题,你要及时向省纪委报告。”李鸿忠说,落实主体责任就要层层传导压力,即使是二级单位的问题,责任也在驻在部门党组。
还有一名与会同志在汇报工作时谈到了组织开展“三抓一促”(抓学习、抓作风、抓党建,促改革发展)专项督查和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被李鸿忠“叫停”:“‘三抓一促’和‘宣教月’是党委的事,不能放在你们那儿,你们要专司一职,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带‘纪’字的,才是你们工作的主要方面。”
针对个别纪检组长反映的退出议事协调机构后,仍然存在受邀参加相关会议的问题,李鸿忠提醒道:“参会没问题,但你是去了解情况的,不是去领受任务的。如果退得不到位,就是你的问题,没什么可说的。”
在“释疑”和“纠偏”的同时,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也在座谈会上得到推广。
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组组长余红岚介绍说,他们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做到发现一个问题,整改一类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巩固一项成果。如,在处理省委讲师团干部在《学习月刊》违规领取津补贴问题后,对所有监督单位自办刊物情况进行了统计了解,对同类问题进行了彻底整改。
从十堰市张湾区委书记提任省纪委驻省质监局纪检组组长的朱芳介绍说,作为纪检新兵,他们坚持“两学两进”,即学习纪检业务、学习质监业务,进干部心中、进企业家中。“质监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业务种类繁杂,我们虽然不分管业务,但必须懂业务、吃透业务,这样才能找到工作的风险点。”朱芳说。
振奋人心的鼓舞鞭策
“今天这场摸底考试,我个人觉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走出省委会议室,丁辉告诉记者。
感到自信的,想必不止丁辉一人。
记者了解到,与改革前一些纪检组常年不办案相比,今年第一季度,湖北省纪委派出派驻机构及其归口监督单位就接受信访举报564件,谈话函询72人,立案57件,结案5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8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4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湖北省在派驻监督改革中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无关系。去年7月以来,该省通过创新派驻纪检组干部任免办法、派驻纪检组组长排序与分工办法、派驻纪检组履职考核办法,不断体现“派”的权威。
以任免办法为例,湖北省委出台《省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实施办法(试行)》,落实“派驻纪检组组长提名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的要求。同时,省委常委会作出决定:任命派驻纪检组长时省委只明确“某某同志担任省纪委派驻省直单位纪检组组长”,具体派到哪个单位则由省纪委常委会决定。
有了“派”的权威,还要发挥“驻”的优势。座谈会上,李鸿忠要求纪检组长以对党负责的忠勇,拿起“放大镜”,练就火眼金睛,加强自身锻造。
“你们手握‘尚方宝剑’,一定要履行好‘监察御史’的职责。”李鸿忠说。
有了省委书记的撑腰、打气,与会纪检组长普遍反映,做好派驻监督工作底气更足、动力更强。
“这次座谈会是对我们派驻机构干部的鼓励和鞭策。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当前正风肃纪、惩治腐败的大好形势下,还不敢担当作为,那就是党性问题了。”余红岚说。
“派驻纪检组是省纪委派驻到驻在部门一线的战斗堡垒,是探头,是观察哨。”驻省国土资源厅纪检组组长王保平表示,“我们要以今天的座谈会为动力,按照省委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强化措施,扎扎实实把工作抓紧抓好。”
(原载5月1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落实主体责任关键看行动
湖北日报讯 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张磊
“牛鼻子”抓不抓得住,抓得紧不紧,关键在书记。作为一个地区、部门、单位领导班子的“领头羊”、“排头雁”,各级党委书记一定要以“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将主体责任根植于内心深处、体现于一言一行,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坚决防止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壁上观、只挂帅不出征、当“甩手掌柜”等现象。
5月9日召开的湖北省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座谈会上,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听取了14名纪检组组长的工作汇报,并与他们当面交流、解疑释惑,给他们打气鼓劲、传导压力。
派驻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支撑。省委书记对纪检组组长耳提面命、谆谆教导,无疑能让纪检组这个“探头”的定位更准、责任更清、底气更足,从而进一步释放派驻监督的活力。此举不失为落实主体责任这个全面从严治党“牛鼻子”的一次生动实践。
管党治党主责在党委,关键靠担当。党委是一个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对本地区“五位一体”建设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负责的重大责任。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敢抓敢管、真抓真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才会实打实、硬碰硬。否则,单靠纪检监察机关,是抓不好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逐渐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但当前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初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严肃指出:“有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党的观念淡薄,把经济建设和党的领导割裂开来,对管党治党心不在焉;有的只顾抓权力,不去抓监督,任命干部时当仁不让,平时对干部却放任自流,出了事就撂挑子给纪委……”正因为此,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从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实践的发展,更是认识的深化;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制度的刚性规定。2015年10月,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将履行主体责任不力、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纳入违纪情形。“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党委分内的事”已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不管党治党就是失职,管党治党不力就是渎职,出了问题就得“挨板子”。
对各级党委而言,落实主体责任,不仅是政治责任、政治担当问题,还是政治态度、政治立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抓在手里,丝毫不放松、一刻不停歇,管党治党留下了“印”、抓出了“痕”。如果各级党委放弃责任,遇事躲躲闪闪、遮遮掩掩,增强“四个意识”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主体责任的内容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落实主体责任关键看行动,要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支撑。“牛鼻子”抓不抓得住,抓得紧不紧,关键在书记。作为一个地区、部门、单位领导班子的“领头羊”、“排头雁”,各级党委书记一定要以“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将主体责任根植于内心深处、体现于一言一行,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坚决防止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壁上观、只挂帅不出征、当“甩手掌柜”等现象。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政治保证。在实现伟大复兴的神圣历史使命面前,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没得推,也没得脱。
(原载5月1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