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刀锋”战士
2018-01-21 09:46:16   来源:今日湖北网

——记江北监狱十四监区二分监区党支部书记、分监区长袁红山

陈江南/文  赵青松/图

 1463118723130265.png

2016年4月4日凌晨,清明节,江北监狱十四监区二分监区。

转钟刚过,又一轮进监巡查后不久。袁红山揉了揉疲惫的双眼,坐在监控台前,巡视各监舍罪犯情况。

清明三天小长假,为方便同事扫墓,袁红山为自己排了两天班。本想清明节那天带妻女回乡祭祖,因当班民警临时有事,他又顶班上了岗。

突然,202监舍的监控画面显示:罪犯刘某(二进宫,抢劫罪,10年)扑在床沿边呕吐不止,来不及喝口水,袁红山急忙赶到202监舍。听刘犯说“胃病犯了”,又见刘犯捂着肚子,眉头紧蹙,想到刘犯入狱前就有心脏病史,袁红山不顾刘犯推辞,上前背起刘犯快步向监狱卫生所方向赶……

“再晚就没命了!”一小时后,经过紧急救治,心脏病突发的刘犯转危为安,医生叮嘱回监舍观察。那晚,仅看监控录像袁红山不放心,起床哨吹响前,他到刘犯床前看了不下十次……

25年来,袁红山一直战斗在监管改造第一线,类似的职业风险对他而言已是家常便饭。四年前,39岁的他扛起了十四监区二分监区支部书记、分监区长的担子。受命以来,他把分监区当成了自己的家,几乎每个节假日,特别是每年春节腊月三十到正月初四,他都在岗位上坚守。付出终有回报,四年来,他所在分监区连续三年在同行业技能比武中蝉联第一,他所在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红旗党支部,他个人也多次获得“十佳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民警”等多项殊荣。

1463118904362714.png

化顽危  降服脱缰“野马”

一次普通的上账,让袁红山顺藤摸瓜,找到了转化顽危犯黄某(32岁,抢劫罪,13年,三进宫)的金钥匙。

事情还得从2014年10月说起。一天,袁红山发现黄犯零用金帐上多了500元,他当即赶到会见室。说起黄犯,很多民警觉得他“坏了坯子”。服刑三年他换了四个监区,打架闹事不断,严管禁闭更是家常便饭。2015 9月调入后,一进车间,他就以“胃疼,身上不舒服”为由,躺在地上睡大觉。谁上前拉扯他,他便向谁挥拳头。民警带他去看病,他却将医生开的药“奥美拉唑”丢进垃圾桶,说药不对症。

不久后的一次突击清监,民警在黄犯铺盖下面发现两把自制手铐钥匙。对此,黄犯满不在乎地公开叫嚣“干脆把我关集训,反正我不想减刑……”

对黄犯这匹 “脱缰野马”,袁红山一直在寻找勒马的缰绳。6年服刑,黄犯一直“无会见、无上账、无通信”,这次有人上账,让袁红山隐隐觉得,或许会是个突破口。

会见室里袁红山扑了个空。因为不是黄犯直系亲属,按规定不能会见,来人上账后就走了。袁红山回监问黄犯,但黄犯本人也是一头雾水,寻找陷入僵局。袁红山不肯放弃。他想,既然来人专程赶来会见黄犯并上账,肯定和黄犯关系要好。说不定在前几年亲情电话并未严格限制直系亲属的情况下,两人会有联系。于是,袁红山逐个到黄犯曾服刑过的监区,要来其全部通话记录,一个一个地打过去,没想到,这种大海捞针的寻找方式竟然真把来人给找到了。得知来人姓吴,是黄犯第二次服刑时的狱友,出去后自己开了一家木材加工厂,效益可观。袁红山恳请他再次来监,对黄犯进行特殊帮教。

“反正家里没人了,就是出去也没人管,干脆破罐子破摔。”半月后,黄犯终于有了第三次入狱以来的第一次会见。对昔日狱友,黄犯口无遮拦。吴某鼓励黄犯“好好搞,出狱后拉你一把,要是不听话,明年我就不来看你了。”按规定监听时,袁红山还了解到,黄犯在第二次入狱时,人缘关系不错,学得一手过硬的裁缝技术,一个念头一闪而过。

恰巧在会见当天,经过袁红山争取,医务所专门为黄犯进的胃药“胃康灵”“斯达舒”到货。会见后,将药递给黄犯时,袁红山“顺口”告诉黄犯分监区有一台闲置的缝纫机,问他愿不愿意为囚服上囚标,顺便为其他罪犯补衣服,分监区可以酌情考虑为他加分。

黄犯破天荒没有推辞。考虑到黄犯一直像个“刺猬”,在犯群中很孤立。袁红山便逐个监舍替黄犯“揽生意”,又叮嘱黄犯将补好的衣服一一送还本人。黄犯遵嘱照办。一声声“谢谢”冰释前嫌,从此,黄犯乐此不疲。

两月后,黄犯找到袁红山,说光干缝纫这种杂事加分太少,让“袁书记帮忙想办法”。趁热打铁,袁红山鼓励他到车间做球,只培训了半月,黄犯便提前上岗,并且月月超产,看着公示榜上自己的积分排名渐渐靠前,黄犯劳动劲头十足,很少再生事端。

2016年春节,吴某又来探监时,得知黄犯已获减刑6个月奖励,胃病也有了好转,他鼓励黄犯继续努力,两人有说有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一匹“劣马”终于被扶上了正轨。四年来,二分监区共转化顽危犯23人,转化率90%以上。

矫恶习  插上新生“翅膀”

《监狱法》第69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也因此,培养罪犯劳动习惯,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出监后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是监管一线民警的责任,分监区长首当其冲。

2014年6月的一天,上午十点多钟, 听说自己做的球第一道质检便被责令返工,新入监的李犯(52岁,诈骗罪,10年)将半成品朝地上一摔,冲质检员瞪起了眼睛“反正做不好,老子不做了!”……袁红山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那段时间,分监区正引入高端球制作项目,由于高端球制作耗力大,工艺要求相对较高,一时间犯群颇有怨言。一直对劳动心存畏惧的李犯因此找到了借口。入监后,他公开嚷嚷放弃改造,他自己一进车间便趴在操作台上睡大觉不说,还煽动一起调入的二十多名罪犯消极怠工。

对李犯这只出头鸟,在劳动态度问题上,袁红山觉得要允许他有一个思想转变过程,强压只会适得其反。他多次找李犯谈心,又将66岁的张犯调到李犯对面操作台。

果不其然。一天、两天,看着对面张犯每天做6个成品球,到第三天,李犯面子上挂不住,终于开始做球。谁知花了两个半小时做的第一件半成品第一次质检便被要求返工,李犯心里窝火,又开始犯横。

“都有个过程的,慢慢就做好了。”捡起李犯扔的半成品,拍了拍灰尘,袁红山顺手拿过一块新皮,坐在李犯操作台上,熟练地把球夹在双腿膝盖上,双手各持一根穿好线的针,为李某示范。“你看,线没拉紧是力气用小了,紧线方法不对,不均匀是因为进针先后顺序不一致……”一针、两针、三针……两根针像两只蝴蝶在袁红山手里上下飞舞,见袁红山线条拉得均匀紧凑,李犯面露惭色,他一声不吭地回到座位上,开始返工。

“其实50多岁的人,搞事稳沉,拉高端球更合适。”一小时后,经李犯返工的产品再次质检过关,袁红山赞许地拍了拍李犯肩膀“拉球一针一钱,只要不急不躁,还是做得好的。在质量上讲狠才是正理……”

一句话说得李犯顿时红了脸。他二话不说,径直走到质检员身边道歉。看到他俩的手握在一起,袁红山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打那以后,分监区罪犯消极怠工现象明显改观,劳动秩序井然。

 “这几年,江北监狱做的高端球,质量在全国是最好的!”由于严把质量关,高端球项目引进至今,二分监区生产的足球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分监区连续三年在监狱同类行业技能比武中蝉联第一,袁红山“球王”的美誉也在监狱传开。

1463118951118561.png

拒腐蚀  执法独具“匠心”

2014年元月的一天,袁红山多年未见的同窗好友突然造访,这令他喜出望外,当晚在家设宴款待。酒至正酣时,朋友突然拿出了一万块钱红包。原来,同学表姐夫张某(7年,46岁,销售伪劣产品罪)在袁红山手下服刑,长年患病,想请老同学换成零杂工种,并创造机会加分减刑……

第二天,袁红山赶到宾馆送行,同学已不辞而别。打电话过去,同学说他原本在亲戚面前打了包票的,现在老同学不“买账”,他回去不好交待,再见面彼此都尴尬。

不久,张某通过亲情电话得知这一消息,自觉减刑没了指望,张某从此破罐子破摔。他拒绝劳动,一见监狱督察领导,他就冲上前喊“救命”,在犯群中影响很坏。

袁红山找来张犯谈心,告诉张犯,拒礼并不代表张犯病情不被关注。事实上,他一直在向上级领导申请带张某外出就医,确诊张某面部浮肿的原因。但作为罪犯,张某改造不能放松。

不久,张某外出就医获上级批准。为掌握张犯病情第一手资料,半年内,袁红山利用休息时间,亲自带该犯到监狱医院检查四次,到涉外对口医院检查两次,张犯身体被从内到外检查个遍,确诊为轻微肾炎与腰椎间盘突出。袁红山又找张犯谈心,指出病情己找准,以后有病及时看病,但不能有小病大养、放弃改造的念头。一年多袁红山对张某的持续关注,让张犯彻底放下思想包袱,重新鼓起改造信心。后获得七个月减刑奖励。

“这些年,袁红山就像一个战士,在火山口抢险,刀锋上行走”提起袁红山,监区书记苏以安赞不绝口 “吃得起苦,有驾驭能力,把分监区交到他手里,我放心!”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