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利县委书记黄镇
曾几何时,农业大县曾给监利带来了很多美誉,但也束缚了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使监利长时间陷入“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怪圈,甚至一度成为“三农”问题的典型代表县。但近5年来,面对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新特点,监利县抢抓机遇,弯道加速,经济社会发展一年一大步,五年大变样,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县域经济发展呈现逆势而上、后发赶超的良好态势。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1月27日,2016年湖北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监利县委书记黄镇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黄镇在指挥“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故救援
监利变化
记者: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时期,是监利发展速度最快、改革开放力度最大、城乡建设投入最多、民生事业发展最好、发展环境最优的五年,能否谈谈监利的变化?
黄镇:“十二五”时期,监利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9%,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4.5%。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89.9亿元、103.7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1%、13%。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在全省进位9名;全县工业企业由“十二五”期初的361家增加到536家,其中同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1年的58家增加到113家,是2011年的1.94倍。粮食总产146.2万吨,连续多年稳居全省之首,并再度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
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一区四园”格局初步形成。重点项目明显增多,仅2015年,投资过5亿元以上的签约项目就突破10个,监利粮酒等11家企业在“四板”集中挂牌。交通状况显著改善,随岳高速全线贯通,汉监高速、江北高速即将通车,江汉平原货运铁路、武常张铁路、监利至华容公铁两用大桥纳入规划,“公铁联动、水路便利、物流畅通”的大交通格局即将形成。
监利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监利新客运汽车站、滨江公园、章华小学、县人民医院等一批城区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先后成功创建 “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一座现代滨江水乡园林城市正在崛起。
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形成了后发赶超的强大气场。特别是在2015年的“东船事件”善后处置过程中,监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担当、全员参与,圆满完成了事发地救援工作任务,受到了中央及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监利作为
记者:作为后发赶超地区的监利,是怎样顺应发展大势,把准发展脉搏,打造新常态下的发展思想高地的?
黄镇:针对新常态下的发展,中央提出了“稳”,省委提出了“进”。作为欠发达地区,监利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速度的发展不可能争先进位,没有速度的发展不可能后发赶超。经过反复论证,提出既要转型发展,又要保持定力,我们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快”字上面,以跨越发展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解决问题。为了加快发展步伐,推进后发赶超,监利确立了“全省第一方阵、荆州市县领先”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工业兴县、开放强县”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扬农业优势、补工业短板、挖城乡建设潜力、抓民生保障、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举措,为农业大县后发赶超指明了方向。
为确保发展思路落到实处,监利制定了“乘势而上、全面发展、质效并重、加速赶超”的发展总基调,立足年年有进位,事事都争先,人人作贡献,确保实现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全县遴选110名科局级干部,组成专业帮办服务队伍,全面推行“保姆式”全程帮办服务。先后分七批次组织全县近80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到江苏培训学习,分六批次组织全县600多名县直部门和乡镇干部到仙桃驻点学习。
监利发展的短板在工业,优势在资源。按照工业兴县、产城融合的理念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年均投资2亿元以上,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监利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城区工业园、新沟工业园、朱河工业园和白螺工业园为支撑的“一区四园”发展格局,产城一体的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依托境内丰富农业资源,扎实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努力打造包括初级开发、精深加工、销售服务、相关配套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形成了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森工造纸、家居建材、服装纺织五大传统产业,“福娃模式”成为全省“四化同步”发展的一面旗帜。
坚持把转变作风、强化服务作为增强县域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从各级领导开始,做到了批阅文件不过夜,除了需要集体研究、讨论的文件外,要求到手的文件实现当天阅、当天批、当天办。同时,着力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做到凡是应由科局审批的项目,一律要求做到“一日有音、三日有果”。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实施二轮行政权力清理,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从550项减少到154项,扎实开展“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对部门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做到执行政策就宽不就窄、必收费用就低不就高,努力打造最佳投资环境。
监利经验
记者:立足监利看监利,近5年来监利确实变化了,名气大了,监利县域经济的做法给了我们诸多启迪,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黄镇:监利县域经济能实现逆势赶超,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心无旁骛谋发展。虽然,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监利发展的基础差、底子薄、矛盾多,但是监利县委、县政府态度坚决、行动果断,坚定了越是落后的地区越要抓发展,越是人心浮动越要抓发展,越是经济下行越要抓发展的决心。为此,监利县补齐短板抓发展、依托资源抓发展、延伸链条抓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文化,营造发展氛围,通过发展壮大了实力、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一度成为监利的包袱,但在新常态下,监利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变包袱为财富,变劣势为优势,变差距为潜力。立足农业大县的实际,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成功跻身全国21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行列;立足人口大县的实际,因势利导,搭建平台,吸引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回归经济”成为发展新亮点;依托传统工业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及技术改造,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让老企业焕发新活力。
记者: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起好步很重要,请您谈一下今年监利县将抓好哪些工作?
黄镇: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踏上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政策外生育多孩率控制在1%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
为了实现上述预期目标,今年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办工业,强力推进工业倍增。健全园区体制机制,统筹“一区四园”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将白螺临港工业园纳入县级层面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完善园区产业规划,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分区、互补互通”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园区产业,同时引领园外项目向“一区四园”集中。二是加快省级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以福娃为代表的食品产业集群和以玉沙为代表的家纺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骨干企业,推动一半天药业、源盛纺织、顺昌科技、福人木业、福江集团、银丰纺织、润荥钢构、浩宇制衣等企业提档升级。力争年内再上“新三板”企业3家,四板企业15家。三是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产业招商,培育做大“5+4”产业;弘扬“小城大爱”品牌,拓展引资区域。四是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设立1亿元产业扶持基金,充分发挥省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市壮腰资金的作用,重点扶持信誉好、在“三板”和“四板”上市以及正在争取上市的企业。五是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大爱之城”作为品牌注册,进一步挖掘其精神内涵,深化志愿者服务活动。
“我们将乘着省两会的东风,始终以‘五个湖北’和‘壮腰工程’战略谋划为指导,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拉高标杆,克难攻坚,着力打造‘富强文明、和谐美丽、幸福宜居’新监利。”展望监利未来,黄镇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