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湖北食用菌产业发展及外销之路
2020-01-02 10:28:15   来源:今日湖北

食用菌是湖北农业的特色产品,在当前“一带一路一菇”的背景下,湖北食用菌产业生产及出口优势在哪里?有什么问题?出路在何方?带着这个问题,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交流合作处组成调研组,深入随州、襄阳、宜昌、荆门等食用菌出口重点产地,走访了15家龙头企业、10多处种植基地及销售市场,召开了5场座谈会,对湖北食用菌的现状及进一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产业现状及出口优势


一、生产起步早,自然条件好


羊肚菌


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始于1978年,以种植香菇为主。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木耳种植业兴起,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宜昌、襄阳、随州、荆门等地,林地面积大,降雨量适量、日照温光适宜,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8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55万吨,总产值达148亿元,全省58个县(市区)有食用菌生产,很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当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和省级食用菌出口质量安全区6个。其中,国家级3个:随州市、远安县、钟祥市;省级3个:荆门市东宝区、宜城市、南漳县。

二、产业集群集聚平台效应

随州围绕打造“随州香菇”国家级品牌,积极建设全国香菇科技研发中心、精深加工中心、产业建业中心、文化博览中心。按照 “一品、三城、四基地”发展战略,打造国家级核心区域公共品牌,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集团和龙头企业。

襄阳市以建设“中国有机谷”为平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全力打造国家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有机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

荆门市打造“荆品名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把食用菌作为农业八大产业之一重点打造,建设菌种研发繁育、标准化生产示范、精深加工外贸出口三大园区,全力打造“荆山食用菌”区域品牌。

宜昌市远安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推动香菇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三、出口“扛大梁”

食用菌出口连续多年扛大梁,占据全省农产品出口半壁江山。2016-2018年,全省农产品出口分别为16.92亿美元、18.97亿美元、18.65亿美元,而食用菌出口分别为7.86亿美元、10.42亿美元、9.71亿美元。

随州市连续多年食用菌出口位居全省第一,2018年全市香菇出口4.5亿美元。

在海外市场,除传统东南亚市场外,我省的食用菌产品远销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欧盟、加拿大、美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州市连续多年占据香港香菇市场70%左右的份额。

四、产品更新加快,品牌不断孕育

湖北裕国先后开发了香菇休闲食品、即食食品、罐头食品、观赏性香菇菌棒等四大系列18款产品。品源(随州)开发的香菇酱在东南亚市场供不应求。兴利食品开发出干制食用菌系列、香菇酱、香菇脆、银耳汤等7个系列50余种产品。湖北浩伟除了精制干香菇、单片云耳外,还开发了香菇脆、果蔬脆等产品。大山合集团产品涵盖食用菌干鲜品、功能保健品等14大类200多个品种。

产品品牌不断孕育:“随州香菇”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荣获湖北20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三友(随州)食品的“双鹰”获驰名商标,湖北裕国的“大洪山”、 随州品源的“楚品源”“菇的辣克”、浩伟科技的“浩伟”、兴利食品的“兴利”等品牌已经成为国内食用菌知名品牌。

五、依托科技创新,助推转型升级

湖北裕国的香菇研究院,汇聚了李玉院士、知名专家吕作舟、边银丙等众多食用菌行业高端人才,并联姻中国农大、华中农大、吉林农大、武汉工程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攻关香菇多糖提取、菌种优选优育、秸秆香菇、低镉富硒多糖香菇、多肽香菇、低嘌呤香菇、香菇柄精深加工等10余项先进技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钟祥兴利食品与省农科院、武汉轻工大学联姻,投入400多万元建成省级食用菌冻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新型实用技术15项;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真空冻干流水线等4条设备,拥有3.7万平方米符合国际食品卫生标准(GMP)的生产车间,形成了干制食用菌、方便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四大类产品,在全国食用菌行业中位列前茅。

湖北裕国打造“四化同步、三产融合”示范工业旅游景区,将现代化工业园区办成旅游景区景观向游客展示。2018年工业旅游突破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500万元。

湖北裕国、钟祥兴利、随州品源、随州三友等都在淘宝开设了直销店。2018年,随州三友淘宝销售额逾350万元。

此外,龙头企业借力互联网+,借助微信公众号、百度百科、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互动宣传,面向大众消费者推广品牌、宣传产品、为树立企业形象开拓了新途径。

六、两大模式,叫响全省

“裕国模式”:湖北裕国探索出“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产业园区、一个产业链条、一个兜底保障”的产业扶贫模式,叫响全省。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由公司提供原料、技术并按合同收购产品,且每袋香菇给予0.4元资金补贴,直接带动三里岗镇95%的农户、辐射周边地区3万户农民参与香菇标准化种植,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公司建设的香菇交易大市场,通过合作联结利益分享,带动广大农民种菇致富。在郧县,公司总投资香菇产业近10亿元,直接带动1万户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钟祥模式”:一是订单农业。二是利润返还,按照初级农产品收购差价利润的20%,通过二次返利方式再次回馈菇农。三是优先聘用已流转土地或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农民,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四是通过批量采购投入品,帮助其节约成本5-10%;通过统一操作流程等,节省作业费用10%,同时对贫困户,以高于保底收购价的5-10%收购其食用菌产品。五是资金入股联合体内的经营主体,可以获得不低于入股资金的分红收益。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018年我省食用菌出口货值为9.71亿美元(折合64.1亿元),约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一半,但在全省外贸出口额2253.2亿元的比重不足3%;与河南省食用菌出口额80.9亿元相比低了30%左右;与2017年相比,我省食用菌出口下降了10%左右。

(一)产业链薄弱环节明显

产业龙头实力不强:除裕国菇业出口过亿美元外,其他均在3000万美元以内。

产品档次不高:大多数企业仅对香菇进行烘干、切片、切丝等初级加工,缺乏核心竞争力。

质量参差不齐:加工原料异地供货现象普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出口市场的准入门槛降低,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导致出口企业大增。

市场开拓不足。我省食用菌出口多集中在泰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且主要集中在华人聚集地。

(二)产业发展资金短缺

2018年受国内金融紧缩及收入下降的影响,银行信贷资金大幅下降,用资难、融资贵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

(三)贸易摩擦影响初显

近年来,美、日、欧盟等采取的提高关税、反倾销和设置更严的技术壁垒措施等对我国出口农产品加以限制。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食用菌出口贸易。人民币大幅升值导致出口企业利润率下降。

(四)鲜香菇销售快速上升,影响食用菌出口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香菇国内受宠,而鲜香菇销售则主要是国内市场。就企业而言,内销资金周转率远高于出口,企业倾向于缩减出口规模,转而扩大内销。

(五)人才短板明显

各地普遍存在缺既懂技术,又熟悉国际规则与市场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在农业农村厅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协调服务功能,整合厅内有关项目资金,对食用菌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园区等给予倾斜支持。

(二)加强平台建设

对接“一带一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结合食用菌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营销,构建有重点、多渠道、全方位的全省食用菌品牌系统宣传营销体系。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带动食用菌产品、技术、劳务走出去。

(三)加快人才培养

建立人才库,构建覆盖企业家、技术推广、专家学者、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等全方位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培养和网罗有全球视野和跨国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设立“促进专项”

建议从厅农业“走出去”专项资金2000万元中划出500万元,设立农产品贸易促进专项,聚焦农业外经贸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出口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