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农门大侠”孙宏侠
2020-01-01 10:48:23   来源:今日湖北

他是领导公认的“好苗子”,是下属敬佩的“拼命三郎”,是群众信赖的“自家兄弟”,是妻儿深爱的“孙大厨”。

他就是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孙宏侠,一位生于农村、学习农业、扎根农门近30载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好干部 。

11月20日中午,在荆州检查督办农地非农化工作后,孙宏侠独自前往荆州火车站,准备赶赴北京开会,因连续的劳累奔波累倒在火车站,再也没能起来,年仅50岁。

噩耗传来,闻者无不扼腕叹息:宏侠,你走得太急!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他是领导公认的“好苗子”

孙宏侠1969年6月出生在公安县农村。1986年,17岁的他以优异成绩成为华中农业大学首届保送生,选择专业作物栽培。4年后,他毕业来到省农业厅科教处工作。

“话不多,爱抢着干活,还乐于助人,遇事总憨憨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与孙宏侠共事多年的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二级调研员柯枫英深情回忆。

1995年底的一天,科教处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处室四位同志分头行动,各自忙完,已是凌晨1点,可四方面的素材还需统筹提炼。孙宏侠自告奋勇:我来吧!

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8点,一份成熟完整的材料放到了处室负责人的案头。

“这小伙子干事扎实,是个好苗子。”孙宏侠的工作很快得到领导肯定。

上世纪90年代,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日新月异。科技进步贡献率,当时还是个新鲜词。省里要求弄一套评估办法,孙宏侠为此默默加班一个多月,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得到一致认可。

为实现湖北在农业技术方面的突破,孙宏侠更是主动向领导请战,还起草报告向省政府提出提升农业科研单位能力的建议,得到采纳。全省随后连续三年开展农业科研单位争先创优活动,到1998年验收时,全省农业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在日复一日的磨炼中,孙宏侠一步步成长为得力的业务骨干。此后转战种子管理站、调研处、经作处、种植业处,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先后推动出台《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北省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组织起草了《湖北省现代种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等,为全省种植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有使不完的劲

他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翻开桌上的记事簿,孙宏侠将工作日程满满地排到了12月29日。

“有领导和上级部门交办的事,也有他主动谋划做的工作,一刻都闲不住。”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陈迪林回忆,为及时掌握三农工作最新情况,孙宏侠喜欢往基层跑,每年下乡50多次。为节省时间,他的办公室常年放着出差必备品。

机构改革后,种植业管理处合并了之前种植业处、经作处等处室的多项职能。作为牵头人,孙宏侠担子更重,也更忙了。9月以来,他大部分时间在外面奔波。严重的痛风病时常发作,他却从未因此请过假,跛着腿也要上班、下乡。

11月18日,他带队赴荆州调查核实农地非农化问题。从武汉赶到荆州,再到监利,接连去了4个乡镇,随后又赶往其他地方……路过公安老家时,他也没抽时间看看年迈的父母。

20日,本可以按预定计划次日再回武汉,但他为了早点赶到北京开会,不顾劳累直奔火车站……

“孙处长从不跟别人喊累,身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有时连着几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但只要一谈工作就精神抖擞。”陈迪林痛心表示,他太拼了!

“如果可以重来,我绝对不会让他增加茶产业调研内容;如果可以重来,我绝对不会让他一人独自回武汉……他是太热爱三农这份事业啊!”

农民的事当大事办

他是农民心中的

“自家兄弟”

在农村长大,又长期从事农业工作,孙宏侠有着浓浓的三农情怀。农民的事,无论大小,他都当大事办。

5月,孙宏侠去恩施调研,途经厅扶贫联系点宣恩县椒园镇时,他提议随机走访几户贫困户。一番攀谈过后,孙宏侠从口袋里掏出几百元钱,塞到贫困户手里,叮嘱说:“以后有困难找我,我们一起想办法。”

今年7月,正值酷暑。他得知孝感农民玉米种植遇到难题,便赶去调研。在田园春种养专业合作社玉米地里,他不惧高温,卷起裤腿,蹲在地上测量玉米的高度,仔细询问长势,指导农户提高产量。在他的帮助下,合作社今年玉米获得了好收成。

为了厘清我省茶产业发展思路,帮助茶企茶农提质增效,他几乎访遍了恩施、宜昌、黄冈等主茶区的大小茶企,常利用周末召集茶企负责人一起讨论茶产业发展。

武汉黄鹤楼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岳峰说,“他总是笑呵呵的,对大家的意见,听得进去,还能归纳、提炼。无论何时,只要他召集,大家都到得很整齐,而且畅所欲言。”

他心中有群众,群众怎能没有他!11月24日,是孙宏侠出殡的日子。得知消息的田园春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叶小春,连夜赶到武汉吊唁。

“我与孙处长虽只有一面之缘,却终身难忘。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就像自家兄弟一样帮助我们。”时至今日,谈起孙宏侠,叶小春眼泪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流。“至今仍不能相信他真的走了!他还说,明年玉米成熟时,再来合作社看看的!”

用情至深

他是家人深爱的“孙大厨”

对工作,尽心尽力;对家人,孙宏侠同样用情至深。

“宏侠平时工作忙,孩子从小读书和吃穿住行都是我操心的多,他体谅我,每逢节假日,只要不加班不出差,他就乐当‘大厨’。”妻子赵翠云说,因为痛风,孙宏侠很多菜不能吃,但为了家人,他练就一手好厨艺,老人爱吃的鱼,孩子爱啃的排骨,她爱吃的虾,样样做得精。

3年前,儿子孙云聪考上省实验中学,由于学校较远,孙宏侠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简易的两室一厅陪读。每天早上6点,他花费40分钟挤公交车上班;晚上无论多忙,都会给儿子打个电话,询问学习情况。偶尔有空,父子俩就下下象棋。

今年,孙云聪顺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刚刚入学3个月,就传来父亲的噩耗。父亲的谆谆教导,还有下棋时低头沉思的样子,如山般永远定格在他的心里。

“儿子高中3年,只要周末有空,宏侠就带着我们去旁边的武昌廉政公园散步,走着走着,他就进了中共五大会址。”赵翠云深情回忆,孙宏侠总是言传身教培养儿子的价值观,下棋时,双方约定,谁也不准悔棋;四五岁时,他就教儿子把零钱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汶川大地震时,带着儿子默默以几个市县农业部门的名义捐款。

受父亲的影响,孙云聪从不追求穿名牌,直到高三才穿了第一双像样的运动鞋,还是因为考了第一,学校奖励的。进了大学后,他报名参加了学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经常参加公益活动。

“勤俭朴素,乐于助人,是爷俩融进骨子里的自觉。”赵翠云如是说。

记者手记

平凡之中见伟大


“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近30年如一日,坚持爱岗爱农,平凡中见伟大……”与孙宏侠共事多年的省农业农村厅政策与改革处处长杜赟,面对记者泣不成声。

“孙宏侠是我们湖北‘三农’干部的优秀代表,他的精神激励我们更好地服务湖北现代农业的发展!”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肖长惜难掩悲痛,写下送别诗《你走得太急呀,宏侠!》。

而同事陈迪林至今仍习惯性地点开QQ,向他汇报工作。

“农门大侠”,是孙宏侠生前给自己取的QQ昵称。人如其名,为农业谋出路,为农民谋幸福,他用行动和生命诠释着侠的最高境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至今仍不能相信他真的走了!”在孙宏侠离去的这段日子里,赵翠云回忆他们的共同生活点滴,深情写下《致宏侠,我的爱人》,或许最能代表大家对他的缅怀之情——

好希望一家三口能出去转转,

我和儿子也等了整整两个月,

旅游计划终究落空。

像这样的等待,我等了20年。

一直盼着你能闲下来。

如今,你终于闲下来了,

你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而我们却永无相见之日。


我知道你从未离去,

你一直在我身边。

爱你,想你,念你!

你一直在我们身边。

人间但存想,天地永婆娑。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