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0日清晨,阳光洒在湖北省阳新兴国镇李子园社区青石板路上,90后社区干部邓婷的电动车铃声清脆响起。她熟练地停在一栋老旧居民楼下,轻叩门扉:“李奶奶,我来看您啦!”这每周雷打不动的探访,是社区与161位空巢老人不变的温情约定。在这个拥有3684户、1.1万居民、老龄人口过半的老社区,“一老一小一特”(老年人、未成年人、特殊困难群体)的急难愁盼是首要课题。
如何破题?李子园社区党委以党建为“绣花针”,以民需为“五彩线”,在实践中探索出“帮办、帮困、帮和、帮医、帮学、帮乐”的“六帮”工作法,一针一线织密服务网络,在方寸之地铺展开一幅名为“幸福邻李”的温暖画卷。社区党委书记邱秋香强调:“‘六帮’不是什么都往里装的‘筐’,而是以人为尺的治理坐标系,核心在精准匹配需求,让服务真正落到群众心坎上。
帮办”连心:服务驶上“家门口”快车道
面对老城区人口密集、老龄化加剧、治理难度大的通病,李子园社区党委主动求变,将“帮办”作为破局之钥。依托扎实的党建基础,整合辖区单位、学校、企业资源,编织高效服务网。通过网格化管理精准捕捉社情民意,“居民点单,志愿接单”模式应运而生。
困扰市政小区居民多年的污水横流难题,网格员刘焕颜迅速响应:现场查看、协调沟通,最终借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彻底疏通。“这效率,真没想到!”居民们由衷赞叹。社区居民邵颖、黄兹燕等主动参与乐业巷环境整治监督,昔日的“脏乱差”小巷焕然一新。如今,多支覆盖全社区的志愿服务队,让“办事难”不再是难题。
“帮困”暖心:精准滴灌解“心忧”
社区党委为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建立动态信息库,实施精准帮扶。党员、志愿者主动结对,定期走访慰问,解决生活实际困难。链接社会资源设立的“零工驿站”,为留守妇女、失业青年开辟了灵活就业新路径。
每周二,“芳华心理学工作室”总是座无虚席。专业心理咨询师占玉珍用柔和话语,化解家庭矛盾,抚慰心灵创伤。自2019年成立,这个“阳光心灵驿站”已挽救濒临破碎的婚姻,引导误入歧途的少年回归正途。居民邵颖感慨:“‘六帮’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社区在努力‘让服务追上需求的速度,让温度弥合发展的裂缝’。”
“帮和”润心:巧手解开“千千结”
邻里纠纷、家长里短是基层治理难点。社区党委发动党员力量,组建了一支由退休干部、热心党员、法律工作者、居民代表构成的“和事佬”调解队伍。
76岁的老党员梅生财威望颇高。去年背街小巷改造引发诸多地界、拆墙纠纷,只要他出面调解,总能化干戈为玉帛。社区邻里调解室也是法律顾问的常驻点。一次,两户邻居因排水问题剑拔弩张,驻点律师运用专业法律知识耐心疏导,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对于涉及多方的公共事务,社区则搭建协商平台,让居民代表与部门面对面沟通,寻求最优解。
“帮医”护老:健康守护“零距离”
为满足54名独居老人及众多老年居民的健康需求,社区着力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设立“社区健康日”。每周四,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免费提供血压血糖检测及医疗咨询服务,“医生进小区,服务送上门”成为常态。
龟山小区独居老人马玉珍突发疾病,子女在外难返。志愿者王丽玲接到求助电话,立即联系医院,送药上门并全程提供医疗指导,因病情严重更在医院悉心照料多日。“她就是咱们居民身边的‘健康守护者’!”社区副书记徐晶晶由衷赞叹。
“帮学”育苗:书香浸润无龄界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每周日上午,社区国学堂内书声琅琅,已成一道独特风景。社区规范管理国学堂,联合教育文化部门普及国学,滋养青少年心灵。老年党校课堂里,银发学员求知若渴,老党员发挥余热宣讲政策,打破了学习的年龄界限。
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后顾之忧,社区开设假期托管班。每年七月,志愿者和大学生们辅导作业、组织活动,守护孩子安全快乐成长。“课堂无银发垂髫界,唯有书声共流长。”朗朗书声滋养文化根脉,也串联起代际温情。社区还计划通过“帮学”机制资助困难学生。
帮乐”怡情:同心共绘“幸福圆”
提升幸福感是社区工作的落脚点。精心打造的“老年人之家”、“妇女儿童之家”,成为居民休闲交流的温馨港湾。李爹爹常和老友在此下棋打球,孙子在隔壁看书玩耍,“老少皆宜,真好!”
传统节日是凝聚人心的好时机。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共享腊八粥、重阳宴……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社区充满欢声笑语。免费理发等便民服务也深受老人欢迎。和谐友爱的氛围极具感染力。“事情有人帮办,矛盾有人调和,困难有人解决,孩子有人照看,生活在这里很温暖、很幸福。”邵颖的肺腑之言,正是“帮乐”价值的生动注解。
聚焦“一老一小一特”急难愁盼,李子园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六帮”工作法,用“绣花功夫”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精准送达治理的“最后一米”。这方社区的实践,如一束穿透基层治理迷雾的“微光”,更似一座指引方向的“灯塔”。它深刻映照:最温暖的民生关怀蕴藏于服务触达的“最后一米”;它有力昭示:最高效的治理创新源自对群众需求的精准把脉与资源的智慧重配。
李子园社区探索的“邻李”样本,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富有生命力的借鉴。其经验生动证明:在城市治理进程中,精细化非成本叠加,乃资源智慧重配;幸福社区不是冰冷的拆除,而是温暖的人心凝聚与重建。
通讯员:汪浩
责编: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