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中央时隔十年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系统擘画了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奋斗目标,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作为身处恩施市城市工作最前沿的街道工作人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部署,为我们做好基层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街道实际,主动顺应城市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变革,切实转变发展理念、方式、动力、重心和方法,努力探索符合恩施市七里坪特点的城市现代化新路径。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城市的核心是人。街道工作千头万绪,最终落脚点都是服务居民、造福百姓。我们必须彻底摒弃“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惯性思维,牢固树立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是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第一标准,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用好“居民议事会”“网格走访”等机制,精准识别在“一老一小”、安居出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将加快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普惠性社区托育点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等民生实事,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推进服务均衡可及。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向薄弱环节倾斜。积极配合市、区层面做好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的统筹布局,在街道层面重点抓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面、社区养老驿站运营优化等工作,努力实现从“有”到“优”的转变,确保各类群体,包括老年人、困难群体、新市民等都能公平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
三是涵养城市人文精神。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七里坪街道有着独特的历史脉络和社区文化。我们将更加注重保护街巷记忆、传承社区文脉,结合城市更新,打造更多像“社区博物馆”“文化广场”“共享书房”等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营造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社区氛围,让城市不仅宜居,更充满温情和归属感。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现实条件,粗放式、外延式的发展老路已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将“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贯穿于街道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是大力推动城市更新。聚焦辖区内的老旧小区、低效闲置空间,坚持“留改拆建”并举,以“微改造”“绣花功夫”推进有机更新。重点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植入现代功能,千方百计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避免大拆大建。
二是全域践行绿色理念。积极推广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和材料在社区建设中的应用。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鼓励绿色出行,配合完善慢行系统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深入开展“美丽街区”“绿色社区”创建,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街道的鲜明底色。
三是严守城市发展边界。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大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管控要求。所有发展和建设活动都必须在约束下进行,坚决守住发展的底线。
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
千城一面是城市发展的大忌。街道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同样需要挖掘自身特色,找到差异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从而在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是激发内生创新活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软环境,积极链接州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资源,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鼓励辖区传统业态数字化转型和跨界融合,培育特色小店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是匠心塑造街区风貌。结合恩施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在街区整治、小区改造、景观建设中融入土家、苗等文化元素,避免“一刀切”的标准化改造。加强对特色街巷、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讲好七里坪故事,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市名片。
三是优化辖区产业生态。立足街道功能定位,积极配合市级层面做好产业规划落地和服务配套。重点是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当好“店小二”,为辖区企业、商户提供精准服务,解决实际困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厚植产业发展的土壤。
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效能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工作的重心必须从以前偏重开发建设转向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与高效能治理,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持续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做强街道综合治理中心平台,推动执法力量、管理资源、服务事项下沉网格。做实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网格员发现问题、上报信息、协调处置的能力,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二是提升精准服务水准。推动公共服务从“有”向“优”转变。运用数字化手段,整合各类社区服务资源,打造集政务服务、生活服务、邻里交往于一体的智慧社区平台,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精准、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三是筑牢安全韧性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地质灾害等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队伍建设,提升应对突发事件、极端天气的快速响应和恢复能力,守护好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协同联动
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统筹方法,打破条块分割,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协同。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将街道发展融入全市、全州发展大局,加强与本级规划资源、住建、城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各项规划在街道层面能够有效衔接、落地实施,避免项目冲突和资源浪费。
二是促进条块力量协同。完善街道内部、街道与市、州级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通过联席会议、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式,破解“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难题,提升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是推动社会多元协同。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志愿者,鼓励辖区单位、企业、居民等多方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实现从“你和我”到“我们”的转变,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恩施市七里坪街道办事处 肖葵
责编: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