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都区推动新农合惠民生工作纪实
□随州日报记者/冯家园 本刊记者/桂华生
新农合政策受益大病患者送来锦旗
这有一组数据:曾都区41.39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为99.98%;上半年,70.63万人次参合农民获得医药费用补偿8025.44万元。
从此,足可以看出新农合给农民群众带来的实惠,是农民群众健康的“保护伞”。
2007年,曾都区作为全省新农合试点县之一,广泛宣传、推广新农合,犹如一场“及时雨”,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新农合中来,报销比例、报销病种逐年增多,切实让这项惠民的阳光雨露撒向了每个角落,奏响着新农村建设的和谐乐章。
小投入作出民康大事业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做个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曾几何时,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群众,困扰着农村的发展,“不怕穷,就怕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2007年,曾都区始终坚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的原则,扎实开展了新农合试点工作。“15元,为您健康买一份保险。” 曾都区合管办 充分依托基层村委会干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单页等渠道,将这项惠民政策宣传到田间地头,让群众知晓率更广泛。
曾都区合管办还主动联系企业支持,采取企业代缴代扣形式为就业的农村居民缴纳参合基金,解决了中小型企业务工人员医疗保障问题。
经过辛勤培育,“新农合”结出了累累果实,农民踊跃参与、主动缴费,参合率从2007年的86%提高到2016年的99.98%。
去年,曾都区何店镇王店村村民王林患了慢性肠胃炎,在曾都医院住院花费近2万元,由于他参加了新农合,出院时得到了14000多元医疗补偿,减轻了家里经济负担。当王林拿到补偿金时激动地说:参加合作医疗好,政府这回帮了我家大忙啊!年底,听说要交新农合费时,王林第一个跑到村委把全家3口人的都交了。“一年 只交120元,换来一生平安。”老人脸上露出憨厚朴实的笑容。
许多农民更喜称“新农合”是自己安康的“保护伞”。曾都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农合”切实让农民得实惠,初步建立了健康管理治未病、门诊补偿治小病、住院补偿治大病的三维立体农民健康绿色保障新模式,取得了参合农民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的三赢成效,也让农村“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明显好转,群众的健康有了保障。
“一卡通”让看病更方便
今年5月,家住府河镇杜家冲村的包国英到市中心医院化疗,出院时她拿着就诊磁卡到医院新农合窗口结算,不到2分钟电脑结算系统就打出补偿清单,当场兑现4000多元的补偿,新农合“一卡通”即时补偿让他亲身感受到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2012年以前,参合农民看病、治疗和报销都必须携带新农合医疗证到医疗机构,出院结算时由医疗机构把数据导出后上传到区新农合管理中心,存在易破损、携带不方便,数据上传费时等现象。
实施新农合之初,曾都区就建立了市、区、镇、村四级新农合信息系统网络体系,全面实行信息网络化管理。2012年,该区进一步完善“四级网络体系”,筹资30万元完成了“一人一卡”的发放工作,完成了新农合系统与医院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医疗费用审核、报销实时在线完成,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四级就医“一卡通”。
如今,曾都区新农合已扩展多家省级直补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住院治疗只需办好转诊手续、提供合作医疗卡,出院时即可获得补偿,实现村、镇、区、市、省五级就医“一卡通”。
“一卡通”不仅方便了农民报销,也拓展了门诊、住院、慢性病、健康体检、单病种等各种费用实时监控的功能,成为促进新农合工作规范、有序、稳健发展的“法眼”。只要一个卡号,就可以准确地查实参合农民的参合状态、个人信息、就医记录、医疗费用明细、报销金额等数据,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供有效数据。还能保存数据修改记录、操作人员、时间等信息,有效杜绝“冒名顶替就医”和医疗机构造假套取骗取新农合资金的行为。
大病救助减轻贫困压力
对于农村家庭而言,一个家庭有个大病、重病患者,贫困的帽子将越来越近。
“本来准备卖车还账的,我老公在武汉住院花费近20万元,新农合报销9万多,这次又得到大病救助4万元,向亲戚们借的钱有着落了,车也不用卖了。”东城社区蒋家岗农民蒋某妻子感激地说。蒋某是个做炮竹生意的小商贩,经常要应客户要求送货下乡,很辛苦。2011年9月份,在送货途中突发脑出血住院治疗,后转院至武汉协和医院救治,先后花费20余万元,最后还是不幸去世,留下还在读初中的孩子和10万借款。面对未成年的儿子和大额债务,蒋某妻子愁的茶饭难进,准备卖掉送货的面包车偿还部分借款,当她接到要提供账号领取大病救助款的通知时,激动得语无伦次,感到今后的生活又有了希望。
2011年,曾都区为了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在年初新农合基金分配时,提取筹资总额3%作为大病救助基金。年底,根据基金结余情况和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额度,制定大额医疗费用救助方案,对当年单次住院医疗费用新农合补偿额在5000以上但政策内补偿比低于省规定标准的1176名大病患者实行大额救助补偿,支出基金660万元。
既要保证新农合基金安全,又要做好大病救助工作,曾都区在大病救助方面做了很多努力。2013年,国家出台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曾都区按照规定提取新农合大病保险基金每人每年25元,将新农合报销后自付费用达到8000元的患者纳入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范围。2016年,新农合大病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元,此举进一步提升了大病患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
基金安全高效赢得社会赞许
对存在截留新农合卡的淅河望城岗村卫生室全区通报批评,对村医徐某处罚2000元。这是曾都新农合严格管理的一个缩影。
曾都区合管办干部职工心里清楚,新农合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必须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才对得起广大人民群众。
为此,曾都在全市率先开通曾都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站、编印《新农合简报》,公开了咨询电话、新农合政策动态、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等,广泛宣传新农合政策,基金运行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
人民群众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刀刃上。曾都区在各镇(办)集贸市场、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地点,悬挂新农合政策调整展牌,让参合群众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新农合政策动态。同时,加大对新农合资金核查力度,经常组织专班对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统筹和住院诊疗行为进行现场稽查,将医疗总费用的增长幅度、补偿比例、住院率、药占比作为核查重点,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
上半年,印发违规处理通报两期,对门诊统筹实施过程中不严格遵守操作规范,违反门诊统筹“四统一”和存在虚报冒领的万店镇九里岗村卫生室给予全区通报批评,暂停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扣减违规所得的新农合补偿款4000元。对接诊住院患者过程中存在空挂病人骗取新农合基金的万店镇卫生院医生王某全区通报批评,暂停接诊新农合患者的资格。严格按照政策监管,严厉追责确保了新农合基金安全、高效运行,十年来,曾都新农合基金一直稳定在全省规定的结余范围内。
新农合制度的有效实施,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有效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让广大参合农民深受实惠,真正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温暖了广大农民的心。曾都区新农合人用真心、真情撑好了农民的健康“保护伞”,曾都区合管办先后获得“湖北省群众满意窗口”、“随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曾都区也先后荣获“湖北省2014年度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先进县”“ 湖北省2015年度新农合工作先进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