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网讯(通讯员 向能来 江显平)7月20日,雨过天晴,大地滚烫。中午12时,阳新县富河大堤上的气温达到35度。
大堤上,防汛人员顶着烈日在认真巡堤查险;堤坝下,一个个围垦湖,农民朋友冒着酷暑在抢收抢种,他们在奋力生产自救……
浮屠镇北煞湖农场北富生态种养殖基地,刘富国和20名村民在抢种“早翻秋”,他们虽然全身湿透了,但是舍不得停下来歇一歇。“不能歇啊,这个品种本来要在18号以前播下去,今天已经迟了,只能抢啊!”
阳新县北富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在全县范围内流转土地3000亩,用于发展稻田小龙虾养殖繁育一体化。受灾害影响,绝收面积800亩,损失400多万元。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抢种“早翻秋”补种面积400亩,新挖育苗繁育池100亩,预计下半年丰收后可挽回经济损失40万元。
兴国镇宝塔村4000多亩泥蒿基地被洪水淹没后,村支书艾义法和党员柯亨兴、明廷旺等,一面巡守富河大堤,一面组织机械排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全部复种。
三溪镇竹林村妹思湖7月2日被洪水淹没后,村支书陈鸿文带领“党员突击队”,抢筑堤坎,加高堤防,开启3台机泵,昼夜排水,使800亩稻田郁郁葱葱。
阳新县今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农业、水产、畜牧、林业等全面受灾,损失惨重,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3.75亿元。
面对严重的灾情,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在组织2万多人奋力抗洪抢险的同时,成立了工作专班,切实抓好生产救灾。7月18日,该县在浮屠镇召开全县农业抗灾保丰收现场会,动员全县干群千方百计搞好生产自救,实现夏季损失秋季补,夏秋损失冬季补,把灾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为了加强对生产救灾工作的领导,县长王建华等“四大家”领导深入重灾镇区、村组,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面对面地解决农民群众生产救灾中的实际困难。各防汛指挥部、指挥所的指挥人员,既是防汛抢险的指挥员,又是所辖镇区生产救灾的负责人,实行“两手抓”,一手抓防汛,一手抓救灾。县直机关1300多名“三万”工作队员和精准扶贫工作队员到各自挂点的村组,抓好抗灾救灾工作。县财政、金融、扶贫、粮食、供销、科技等部门开展救灾服务,做到救灾服务“全覆盖”。
该县农业局制定了《2016年阳新县灾后农业生产自救预案》,及时召开专家会商会,组织12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重灾区开展生产自救技术指导,全力筹措救灾农资;县畜牧局成立4支灾后生产救灾服务队,到灾区做好禽畜场迁移的帮扶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和奶牛场疫病防控工作;水产局积极配合妥善安置受灾渔民,及时推进渔业排险除险,修复受灾渔业设施,安排12名水产专家对40多个水产养殖大户进行“定点服务”,确保水退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该县把握农业生产自救的主动权,以科学的措施抗灾保丰收。主要采取“六抢”措施,即抢排抢耕、抢修基础设施、抢季补种、抢抓管理、抢收成熟农作物、抢防疫病。
据阳新县农业局局长杨东风介绍,截止7月20日,全县抢播农作物14359亩,其中水稻“早翻秋”7414亩,秋玉米2844亩,甜玉米200亩,蔬菜3071亩,其他经济作物830亩,合计14359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