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荆楚各地
省内外媒体对话利川扶贫相关部门
2018-01-21 09:50:08   来源:今日湖北网   分享:
0

2月15日,中国共产党利川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3月1日,中共利川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首次就解读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召开新闻发布会。

 

当天,《湖北日报》、《农村新报》、《今日湖北》、《恩施日报》、《恩施晚报》、《三峡都市报》、利川电视台、中国利川网、指间利川等多家媒体记者应邀参加新闻发布会。

 

市委政研室主任任永才、市商务局党组书记朱定攀、市旅游局局长赵龙、市扶贫开发办主任燕泽术,在有限时间内,就扩大开放、脱贫攻坚等内容回答了7名省内外主流媒体记者的提问,涉及十多个问题,一起来看看:

 

恩施日报记者: 在全州八个县市中,利川市面积大、人口多、基础差,脱贫攻坚的任务和压力非常突出。请问市扶贫开发办燕泽术主任,要想实现2020前全市整体脱贫,该市有哪些具体举措?还有请简要介绍下该市的具体脱贫时间表。

 

市扶贫开发办主任燕泽术:

 

具体举措: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市里成立了由沙玉山书记任指挥长、张涛市长任第一副指挥长的精准扶贫指挥部;成立了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的“五个一批”工作领导小组;市级领导对贫困村联系帮扶全覆盖。市精准扶贫指挥部建立“一周一会商,半月一调度、一月一督查、双月向市委常委会汇报的工作机制。

 

二、突出重点,样板示范。我市在2014年就明确提出要建立“西南片区精准扶贫示范区,并已经上升到省级战略。一是按照科学整体规划,组织编制了《利川市“西南片区”精准扶贫示范区总体规划》,积极探索以连片综合开发促进精准扶贫新路子。二是以交通、安全饮水等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是以茶叶、烟草、莼菜、林果等产业为重点加大产业发展力度。

 

三、整合资源,结对帮扶。在强化乡镇主体责任的基础上,整合省、州、市、乡帮扶力量,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做到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实施―村一策、一人一案、精准发力。

 

四、着力“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带动36030户113566人脱贫销号。二是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实现11983户39804人脱贫。三是发展生态脱贫一批,惠及贫困户13281户41008人。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17702户贫困户受惠。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低保兜底扶贫对象全部脱贫。

 

具体脱贫时间表:

 

2016年完成47个贫困村脱贫,都亭办事处出列;

 

2017年完成35个贫困村脱贫,东城、毛坝、南坪、佛宝山出列;

 

2018年完成40个贫困村脱贫,汪营、团堡、凉雾、元堡、柏杨出列;

 

2019年完成19个贫困村脱贫,建南、忠路、文斗、沙溪、谋道出列,实现全市脱贫摘帽。

 

农村新报记者:利川市西南片区的精准扶贫项目,已经上升为省级战略。请问市扶贫开发办燕泽术主任,这些区域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有些什么优惠政策?当地的群众能够享受到哪些实惠?

 

市扶贫开发办主任燕泽术:2014年以来,西南片区共组织实施了利彭公路、文斗至长顺公路、沙溪至忠路连接线公路、红椿至沙溪公路改造升级,通畅工程、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等多个交通项目,成功申报实施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流域治理、农林生态保护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5个。

 

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实施“以奖代补”,建成茶叶基地2万亩、莼菜基地4000亩,新建了3家茶叶加工企业,2015年西南片区茶叶和莼菜实现产值1.22亿元。忠路镇建成取得国际欧盟认证的杨家坡有机茶叶基地2000亩,恢复性发展莼菜1000亩,新发展以黄连为主的道地药材5000亩;沙溪乡以大康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大力发展恩施黑猪,目前已发展到600头,每头母猪年纯收入可达8200元。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对西南片区精准扶贫投入力度,强力推进行业部门在资金、项目向西南片区倾斜;大力实施一批交通、农田水利、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利咸高速从片区经过,切实改善片区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现片区内的搬迁农户应搬尽搬,切实改善贫困对象的居住条件;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立足片区产业布局,以茶叶、烟草、莼菜、林果等为重点,努力建设片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破解群众增收难题。

 

湖北日报记者:刚刚召开的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出台了《关于深化开放活市”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决定》。请问市商务局朱定攀书记,利川市将如何借势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和成渝经济带?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朱定攀:武汉城市圈,是全省的政治中心、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成渝经济带,是国家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两者都是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利川凭借特殊区位“城市”,我们必须主动融入,探索资源共享、发展共建、信息对接的新体制新机制,构建区域间经济融合、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抢抓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多种支持政策叠加,利川对外开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同时,利川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不断改善的交通优势,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致力于把利川建成武陵山商贸物流集散地、鄂渝开放合作“桥头堡”。

 

二是突出重点,努力构建“开放活市”新格局。坚持以六大产业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特别是加快富硒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现化服务业对外开放,鼓励传统行业实施创新驱动、职能转型、跨界融合、推动形成“互联网+”新业态,带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三是搭建载体,积极打造区域合作新平台。我们要通过建设开放交通网、开放型城镇、开放大市场和开放园区,深化武汉城市圈、成渝经济带及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格局,在承接产业转移、出口基地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成效。

 

四是加大氛围宣传,刚刚早上政府已经作了安排,将在重庆、武汉、上海进行招商引资,旅游、房地产、特色农副产品推介活动,把四位一体结合起来,形成轰动式、爆炸式的宣传推介,创新营销手段、优化推介效果。

 

中国利川网记者:请问市商务局朱定攀书记,利川市在推进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方面,下步有些什么具体举措?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朱定攀:

 

具体举措:

 

一是全面推进“双创”政策落实。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进“双创”政策的宣传贯彻,确保各项扶持创业创新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宣传,大力动员和支持本地在外成功人士把企业搬回来,把资金带回来,把项目引回来,不论投资多少,在政策上都一视同仁,在手续办理,要素保障上,都要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创业。

 

二是不断加强“双创”载体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利用规模较大、位置适宜的场地(厂房)等存量房产资源,规划建设成为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切实解决创业创新场地难、成本高的问题。

 

三是积极推进“双创”服务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电子商务在小微企业的应用。积极推广电子商务进农村,建立市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各类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网上销售,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渠道,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抓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三是利用各类创业创新培训资源,开展对不同创业创新群体的培训。四是加大科技的创新,鼓励引导成熟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强化企业管理和品牌建设。五是积极探索创业创新金融服务的新模式,逐步建立“政策引导、银行参与、农户贷款、政策贴息、风险担保”的长效机制。创新推广“创富通、茶贷通、蜂富通”等金融产品,为金融扶贫、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引入私募基金等金融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及保障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和众创空间建设。六是优化环境促双创,一要简化审批程序,便捷于民、便捷于企业。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市委沙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将时间观念由“年月日”调整到“日时分”,在效率上给我们党员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让效能利川成为我们开放的品牌。

 

三峡都市报记者:利川市与重庆市一衣带水,在区位、气候、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请问市旅游局赵龙局长,下步利川市旅游产业发展将在哪些方面加强与重庆相关区县的合作?

 

市旅游局局长赵龙:利川与重庆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利川西北至西南与重庆的奉节、云阳、万州、石柱、彭水、黔江六县(区)毗邻,省际边界线长达350公里。一方面,重庆作为3000多万人的国际大都市,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客源市场;另一方面,利川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为重庆人民提供了回归自然、休闲避暑、康体养生的绝佳场所。对此,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旅游扶贫的意见》,启动、实施了“十村百企万户”乡村民宿旅游工程,加速利川旅游与重庆大市场的对接。

 

一是资源整合,打造旅游品牌。按照大旅游、大市场的思路,打造以腾龙洞为龙头的“溶洞”品牌,突出“梦幻穿越,神奇利川”主题;以大水井、鱼木寨为龙头的“古寨”品牌,突出“古朴沧桑,厚重利川”主题;以佛宝山、齐岳山为龙头的“灵山”品牌,突出“休闲养生,绿色利川”主题;以东城白鹊山、南坪营上等11个村为龙头的“民宿”品牌,突出“回归自然,乡愁利川”主题;以龙船调为龙头的“文化”品牌,突出“民族风情,和谐利川”主题。

 

二是产业融合,开发旅游商品。按照扩基地、壮龙头、拓市场的产业发展思路,促进一、二、三、四产业深度融合,围绕“利川八宝”(利川红、黄连、莼菜、山药、坝漆、柏杨豆干、建南咸菜、利川楠木)开发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包装精美的高、中、低三个档次的系列旅游商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三是要素聚合,实施全域旅游。完善水、电、路、气、网及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文化活动中心和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环境,处处是旅游形象,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高标准编制、实施《利川市乡村旅游规划》,支持建设谋道镇、团堡镇、柏杨坝镇、毛坝镇、南坪乡、凉雾乡6个旅游小镇和毛坝夹壁村、柏杨坝水井村等15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实施旅行社和导游倍增计划,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和质量监督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创新旅游促销方式,完善旅游网站功能、开发利川旅游微信公众号、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推动智慧旅游快速发展。

 

四是区域联合,开展整合营销。与云阳、石柱、万州等地建立以政府到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的多层次区域旅游合作体系,开展联合促销、综合推介、跨地区组合旅游线路、互推客源等营销合作。

 

今日湖北记者:利川市近年来积极推进民宿旅游发展,已经走出了可喜的一步。请市旅游局赵龙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该市民宿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市旅游局局长赵龙: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利川资源优势,顺应市场需求,启动了“十村百企万户”乡村民宿旅游工程。目前进展顺利,效果良好。东城白鹊山、南坪营上、毛坝兰田、凉雾马前等11个村的千户民宿有望在今年5月1日对外开放。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更新观念,与优势资源对接。利川的脱贫攻坚看产业,产业发展看旅游。乡村民宿旅游把都市里的市场需求和广大农村的绿水青山相对接,让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利川气候凉爽、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交通便捷、文化璀璨,是发展乡村民宿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区。市委、市政府通过组团赴北京门头沟、浙江遂昌等地考察学习,采取宣传发动、座谈讨论等方式,更新了观念,统一了思想,坚定了发展乡村民宿旅游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创新机制,与市场主体对接。按照“党政主导、市场经营、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的运作机制,成立了龙船调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全市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同时,各乡镇都成立了乡村民宿旅游协会,聚集社会力量配合政府搞好乡村民宿旅游的协调、研发、建设和推介。政府主要是编制规划、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市场环境,让企业真正成为开发主体。

 

三是政策扶持,与脱贫攻坚对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利川市“十村百企万户”乡村民宿旅游启动工作实施方案》、《利川市“十村百企万户”乡村民宿旅游暂行扶持办法》和《利川市民宿基本标准》。对农民给予40%的房屋改造补助资金,对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各项改建补助上浮20%。同时,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给予基础设施的配套补助。

 

四是严格标准,与民族文化对接。《利川市民宿基本标准》共42条,对经营场所、经营用房、客房实施、卫浴、厨房和餐厅、消防安全、服务要求和规范管理等八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尤其强调乡村民宿旅游要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民族建筑、民歌、民舞、民俗以及土家美食、特色商品的文化内涵,提升民宿旅游的吸引力。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