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荆楚各地
巴东产业扶贫激活“一池春水”
2018-01-21 09:50:05   来源: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陈开平、张应喜)南北狭长的“八百里巴东”,是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重点贫困县,是武陵山片区实施精准扶贫的“主战场”,脱贫攻坚任务重、责任大。“干净、自强”的巴东人知难而上,变“输血”为“造血”,做足产业扶贫大文章,激活了精准脱贫的“一池春水”。

  

产业攻坚 市场主体变身“主力军”

  

“去年,我在合作社里打工挣到近2万元的工资。在家门口打工,既挣了钱,又顾了家。”年终岁末,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10组贫困户谭明春高兴地“盘点”着全年的收入。

  

谭明春是该村将军山农牧专业合作社社员。据合作社负责人谭显猛介绍,合作社共吸纳42户贫困户社员,其中有6户从事肉羊养殖,28户从事葛根、甜玉米、玄参种植,8户在合作社基地务工拿“工资”。通过合作社让贫困户“抱团取暖”,有了稳定的收入。

  

贫困乡亲脱贫,农村经济发展,市场主体是“引擎”。

  

为激活市场主体,发挥能人效应,全县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智”并重,围绕“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工作思路,通过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政策引领、资金捆绑等措施,精准发力,聚集了强大的市场主体能量。

  

目前,全县登记注册家庭农场达174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24家,带动贫困户12369户。“引擎”发力,产业攻坚,“市场主体”已成为脱贫攻坚战役的主力军。

  

“打包”规划 “五大片区”覆盖“主战场”

  

种药材、育茶苗、冬管果园……隆冬的巴东最偏远乡镇金果坪,冬闲人不“闲”,五龙溪村村民正在收获药材当归,乡村处处涌动着“人勤春早”的产业热潮。

  

去年以来,金果坪乡调整产业结构,按照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产品优质化的“三化”标准,全力打造“三个万亩产业带”,助力精准扶贫。目前,该乡依托47个专业合作社和2家龙头企业,在高山发展地道中药材1万亩,在二高山发展富硒优质茶园1万亩,低山沿江以白柚、柑橘为主的小水果1万亩。

  

精准脱贫攻坚,唯有产业支撑。

  

东是武陵山片区实施精准扶贫的“主战场”,贫困人口高达17万余人。仅靠乡镇“单打独斗”发展产业,形不成战斗力,更不能瞄准“靶心”实现“精确打击”!

  

为此,巴东县创新产业发展片区开发工作机制,全县12个乡镇“打包”规划,“五大片区”连片开发,打造产业攻坚“航母战斗群”,确保每一户贫困户过上“一有两不愁”的幸福生活。

  

一是茶叶产业片区,重点在溪丘湾乡、沿渡河镇、东瀼口镇、金果坪乡、水布垭镇、大支坪镇6个乡镇45个贫困村建设茶叶核心示范园基地。新建标准化茶叶基地9716.8亩,栽植茶苗2429.226万株,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6.66万亩,可采园面积32000亩,总产量达到1920吨。二是反季节蔬菜产业片区,全县322个村蔬菜播种面积30万亩,产量93万吨。三是药材产业片区,建成绿葱坡、水布垭两个药材专业乡镇,实现药业总面积22.51万亩。四是干鲜果产业片区,全县现有柑桔面积11.5万亩,重点管护面积10万亩,挂果面积6万亩,产量7.3万吨。全县12个乡镇75个村新增核桃面积1.5万亩,全县核桃基地达到10万亩。五是畜牧产业片区,通过“产业片区+公司+合作社+养殖小区+贫困户”的“五+模式”,使全县全年生猪、山羊、牛、家禽出栏分别稳定在80万头、27万只、0.6万头、200万羽的规模水平。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