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荆楚各地
宜昌一村庄50余家养猪场粪水直排长江 臭味刺鼻
2018-01-21 09:50:04   来源:三峡晚报   分享:
0

本报记者杨自林

 

点军区艾家镇桥河村有50余家小型养猪场,多年来粪水直排长江,场面令人触目惊心。

 

从上世纪90年代政府鼓励养猪以来,关于粪水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为了整治这些小型养猪场,各部门费尽心思,但都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这些养殖户所使用的泔水,95%来自宜昌城区。记者了解到,目前正在试运行的《宜昌市城区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点军区环保局分析认为,遏制泔水流入市场,提高这些小型养殖场的养殖成本,可能让其自然消失。

 

点军谭艾路86号灯杆处,一处养猪场的粪水,直排长江。 本报记者杨自林 摄

粪水直排长江触目惊心

 

“粪水顺着山体流下来,再通过路下的沟,直接排到长江。”25日,开车路过点军谭艾路的刘先生,打进本报新闻热线6233333投诉。刘先生反映的类似问题,以及江边丢弃死猪的现象,本报曾多次报道。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现场查看。在谭艾路86号电灯杆处,记者果然看到了刘先生所描述的一幕,令人触目惊心。

 

路边是一处悬崖,几十米高,黑色的粪水像瀑布一样,从顶上流了下来。“瀑布”两侧,是黑色的猪粪便。再向上看,只见顶部有一根口径大约5厘米的排水管。这些粪水,就是从这根水管流出来的。

 

瀑布下方就是谭艾路,路面下方有一处排水沟。从山上流出的粪水,就通过公路,流到了下方的长江。

 

从89号电线杆右拐进一条土路,就是艾家镇桥河村六组。记者试图沿着乡村小道,找到这处“瀑布”的来源,但小道错综复杂,最终没能找到。

 

记者在寻找途中发现,农户的房子扎堆在通往山顶的路两边。在路边的坡坎上,记者见到至少4处粪水,沿着坡坎排到路边的小沟中,散发着刺鼻的臭味。“一到夏天,臭得不行。”一位路过的居民说。养猪场产生的粪水,最终流向都是一致的——长江。

 

一个村扎堆50余家养猪场

 

记者来到一户杨姓村民家中。老杨的屋旁和坎下,各建有一处养猪场。目前圈中还有近百余头没有出栏的生猪。门口的水泥坝上,堆放着数个泔水桶。养猪场下方,一根口径大约5厘米的塑料水管,连接到圈内。记者采访时,粪水正从圈内向下方排放。

 

老杨是本地村民,从数年前开始养猪。对于粪水直排长江的问题,老杨直言不讳。他说,部分干粪用在自家的柑橘田中,另有部分运到远处进行处理。但是粪水太多,部分粪水只有通过路下方的小沟,流到下方的小河中,最终排进了长江。

 

采访间隙,另外一位村民赶了过来。他说,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对于排放的粪水,大家都习以为常。因为养殖规模有限,不可能花高价修建污水处理系统。

据桥河村支书胡春华介绍,目前桥河村有50余家小型养猪场,集中在二组和六组。以六组为例,50头规模以上的,共有17家。“都是直排入江。”而对于粪水的处理,胡春华这样说,只有少数留在了化粪池,但容量十分有限。

 

堵住泔水可能是治本之道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相关方面大力倡导养殖生猪,但时至今日,关于污染的问题还是老大难。

 

点军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区达到500头养殖规模的养猪场有6家,都实行了零污染排放;而对于大量小养猪场,环保部门称几乎没有办法。以桥河村六组为例,几乎每周都接到投诉。但现实情况是,环保部门只能口头处罚。要求整改,可最终不了了之。

 

2014年市环保局曾到现场专题调查,最终给相关部门的建议是:建议优先将桥河村二组和六组纳入项目安排。结果很明了,全部搬迁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点军区环保局副局长汪家满介绍,去年6月1日,桥河村被纳入禁养区域。但是对于这些小型养猪场的关停如何进行补偿等相关问题,并没有详细说明,环保部门执法缺少法规支撑。

 

在项目覆盖还没有着落的情况下,艾家镇政府曾以修建集中污水处进行项目申报,欲从根本上将这些粪水进行集中整治。但项目所需资金至少上千万元,缺钱是个大问题。

 

在这些办法没有落实之前,汪家满透露,去年初颁布的《宜昌市城区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已进入试运行阶段,这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一旦餐馆泔水被强制要求不能流出之后,养殖户就断了猪食物的来源,必然提高养殖成本,极有可能让其自然消失。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