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荆楚行”记者 刘朝君 通讯员 吴秋娟)
仙桃是全省59个插花贫困地区之一,贫困群体分散杂居。如何有效推进精准扶贫,仙桃通过扶持生产脱贫一批,推进就业安置一批,助学扶智提升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打出一套扶贫攻坚“组合拳”,努力实现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目标。
基础设施先行脱贫
“村里搭桥修路,交通畅了,农产品有了更快捷的出路。”4月28日,在仙桃市西流河镇永善村,谈起扶贫工作给村子基础设施带来的显着变化,村民们连连称赞。
一座桥梁、5条生产道路、500多平方米的小广场、村卫生室扩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大家明白,“工作组不是来‘闹眼子’的,是真为我们干好事、干实事的。”
永善村是仙桃基础设施先行“脱贫”的一个缩影。
2015年,全市新修农村“断头路”60多公里,修建错车平台1600个,新建候车站点500个,实现了农村客运“村村通”;疏挖沟渠1510公里,新建和维修桥、涵、闸、涵管等2859处,新修生产路45公里……农村面貌正不断焕发新颜。
特色产业带动脱贫
“杭白菊种植,让我心里敞亮起来。”仙桃市三伏潭镇毛小村是市里的重点扶贫村。毛华忠是毛小村里典型的贫困户,老婆和孩子都患有精神病,里里外外全靠他。
杭白菊,成为毛华忠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公司与我们农户签订合同,提供技术指导,还可先垫付优质种苗、农药和肥料等,收购时还有价格保障。”毛华忠说,有了这些条件,心里有了底,跟着干准错不了。
毛华忠说的公司,是湖北仙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三伏潭镇依托该公司,着力打造杭白菊种植基地,使其成为该镇一大富民产业。
斩断穷根,关键靠富民产业。
当前,仙桃正按照调结构、扩规模、创品牌、提效益的农业发展思路,着力发展优质粮油、名特水产、绿色蔬菜、生态畜禽四大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不仅仅是种养殖业。”毛嘴、剅河等乡镇,依托在外从事服装产业企业老板多、产业工人多的优势条件,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集中发展服装产业集群,目前已建成80多万平方米厂房的服装产业园,落户企业101家,引领带动周边20多个贫困村、近千名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民生保障兜底脱贫
4月17日,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4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杨林尾镇白字村开展送医下乡、免费健康体检大型义诊活动。
像这样的大型送医下乡活动,仙桃医疗卫生系统每月都会组织,免费为贫困村群众服务。
不仅是送医下乡,文化下乡活动也开展得热热闹闹。
“现在娱乐活动丰富多了,一到晚上,大人小孩都来到文化中心看电影、听花鼓戏。”郑场镇络绎村村民余木生说,“村里的小广场、小游园都建好了,活动是越来越丰富。”
仙桃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仅2015年秋季学期,仙桃市就有140名学生享受到了“精准扶贫”政策,受助资金约37万元。
……
“突出保障基本民生,健全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注重对特殊困难群体的精准扶贫,不断提升幸福指数。”在仙桃,“助学扶智提升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各项政策正不断细化出台,民生保障日益完善,努力编织好民生兜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