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观楚台
叫醒“僵尸”政务网站
2018-01-21 09:44:43   来源:网络

 40.jpg

“僵尸”网站,指的是一些内容长期不更新或不维护的政府官网,过去,这些网站多为应付“任务”设立,由于某些部门工作作风僵尸化,对网站不更新不管理,以至于成为无人问津的僵尸网站,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也不利于官方消息的及时发布。

今年以来,我省通过三次全面普查,对“睡觉”“躺着”“休闲”等政府官网,有的信息更新慢,有的服务类信息更新缓慢,有的头条是数年前的“旧闻”,有的即使更新多以领导活动为主,有的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不更新……分别采取了整顿、关停等处理。

 

41.jpg

关停政务网站1229

 

1012日,由清华大学新闻研究中心制作的湖北政务微信排行榜第55期发布。榜单曝光2015年第三季度(710时至93024)湖北省未发布消息的“僵尸”政务微信账号,“黄冈人社”“建始疾控”“咸宁住房公积金”等10个账号上黑榜。

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今年420日到年底,我省将开展四次政府网站普查。问题较多、难以管好的政府网站或栏目,可先关停整改,无力整改或整改不达标的将被关闭。“网上信访系统”的网站不少成摆设。记者点击了我省30多个政务类网站、综合类网站和单位形象类网站,有一半网站处于“瞌睡”“半瞌睡”状态,真正做到了信息及时更新、运转良好的不到一半。

全省各级政府网站、部门网站,各级参公事业单位网站,都被列入普查范围。我省以普查为契机,解决一些政府网站存在“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准确、回复不回应、内容不实用”等问题,消除政府网站“僵尸”“睡眠”等现象。同时,推进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有关工作,提高政府网站信息发布、互动交流、便民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网站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维护政府公信力。

普查期间,省发改委共清理关停子站和专题20多个,归并栏目60多个,核查、完善门户网站权力目录事项的办事指南共计300多条,修改断链错链问题700多项。省商务厅保留为企业提供在线服务、访问量较大、应用较多、有充足力量进行更新维护的网站,其他全部合并到厅门户网站中。省人社厅对网站栏目内容更新、回应不及时的责任单位通报批评。

整改期间,黄石市优化政府网站内容构架,将原有1000多个栏目缩减至191个;将27个模板页面删减到9个,使栏目更实用、便民。黄梅县、崇阳县共关停并转县直部门网站69家,为全省县市区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提供示范。截止10月中旬,全省共上报政府网站4224个,其中市州门户网站17个,省直部门网站110个;全省关停网站1229个。

 

十个政务公号上黑榜

 

记者浏览某县的政府新闻网站时发现,报纸等媒体几个月前就公示了该县的县委书记调任省里担任某局副局长,县长也通过公示担任了县委书记,而县政府的新闻网站上县委书记和县长的职务居然还是“原职”。

在一些基层政府网站中存在着一股“对上不对下”的工作“歪风”,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只要有领导视察等“醒目”新闻就行,为图省事,也出现不少“雷同”稿件,有些甚至弄虚作假。

“双微”虽然不在此次普查的范畴,但作为联通政府与群众的重要桥梁,“双微”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获取政府信息的主要平台。从第三季度湖北省“僵尸”账号调查看来,“黄冈人社”“咸宁住房公积金”“宜昌体育”“建始疾控”“襄州区工商局”“掇刀财政”“保康县招商局”“宜都交警”“南漳地税12366”“远安县人社局”共10个政务公号在2015年三季度内未发布任何消息,被讽为“休眠”账号、“僵尸”账号。

“湖北政务微信排行榜”已经陆续曝光三批湖北省政务微信“僵尸”账号,在已曝光的账号中,有从“僵尸”变成“达人”的,也有继续“装睡”的政务公号,但无论如何,曝光不是目的。李克强总理都说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群众的诉求都已经“过了河”,一些电子政务平台却还在假装“摸石头”。

调查发现,在政务网站上“没有什么东西可发”或多年不更新信息,反映了某些政府部门对待信息公开和民声民意的消极态度。有的部门领导思想上不重视政务网站,认为政务网站可有可无,没有把网站建设和管理摆在重要位置。也有个别领导认为本部门的工作只要向领导汇报、得到领导的认可就行了,老百姓知不知道、认不认可都无关紧要。更有甚者,有人担心老百姓知道的东西多了,会给本部门的工作“挑刺、找麻烦”,损害部门形象。

“史上最严普查”来袭

“我登政府网站,首页就是一张图,一整张图啊。点开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出现的竟是该页无法显示,难道这就是政府官网要发布的信息?”在汉工作的宜昌人孙化龙说,他经常浏览家乡的政府网站,是为了解发展动态。在网上,类似这样对政府网站提出诟病的网友并不鲜见,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对政府网站失去信心。不过今后,这些“僵尸化”的政府网站将不能再继续“任性”下去,因为掀起了一场针对政府网站的“普查风暴”。

自上世纪90年代政府推动“上网工程”以来,政府网站历经近20年的建设发展,如今虽“遍地开花”,但质量却参差不齐,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其中最突出的“顽疾”就是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链接无效的问题,许多政府网站的确“病得不轻”。

国务院办公厅早在今年2月份,就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部署从20153月至12月底,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普查。普查的目的是摸清全国政府网站基本情况,有效解决一些政府网站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的“四不”问题等,切实消除政府网站“僵尸”“睡眠”等现象。普查的重点是各政府网站的可用性、信息更新情况、互动回应情况和服务实用情况等。

其中普查设立了单项否决指标,如网站出现“站点无法访问”“网站不更新”“栏目不更新”“严重错误”“互动回应差”中的任一种情形,将被直接判定不合格,立即关停整改。同时还在网站可用性、信息更新情况、互动回应情况、服务实用情况上,分设10小项,累计扣分超40分的同样不合格。普查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每个扣分项都不设上限。比如对政府网站首页上的图片、外部链接等检查,每发现一个打不开或错误的就要扣1分,如果网站长时间没有关注维护以致出现大量错链,光这一项可能就被判了“死刑”。

政务网站的瓶颈在哪儿?

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维护,不少政务网站俨然成为一个“高科技”摆设;那些网上办事、网上投诉系统等也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根本无法达到办事和投诉的目的。群众戏称这些充斥着大量过时信息的政府网站为“政府往站”。

“这种网站实际上是闲置了网络资源,是网络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武汉市从事网站建设的刘磊涛表示:“一些政府网站之所以处于瘫痪状态,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站信息的重要性,只是把网站做摆设,作‘形象工程’;其次,考核工作时,一般对是否推行了‘电子政务’‘业务资源信息化’等不重视;此外,基层政府部门缺乏技术人员、没有形成常规的网站管理机制等因素也是导致一些网站‘休眠’的主要原因。”

对于问题频发的政务网站,有些政府部门似乎也很“委屈”。人手短缺、资金紧张,是一些政府部门经常挂在嘴边的理由。有部分政府网站建设是由专项资金和专门部门来做的,他们会到各部门汇总信息,在网络定期更新消息并回复留言。有一些政府和部门网站,网站管理大多是分包给新闻科、信息科等各科室来兼职负责,由于人员专业性不强,再加之对网站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导致问题频发。尽管不排除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确实存在网站维护的必要人力和资金问题,但对大多数政府部门来讲,导致网站出现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部门认识不足。

省统计局副局长、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建议,派专人负责维护政务网站,工作日做到当日更新、主要精神和民生信息做到及时发布。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落实情况的督办。而有一些政府网站,看起来就像官员的个人主页、活动集锦,本应该突出的网上办事、咨询、互动等政务功能,却恰恰最为欠缺。另外,由于目前有些地方信息化程度较低,政务信息并不能在“原产地”上网,通常依靠网站工作者扮演“二传手”在网站上发布信息。这也是主因之一。

政务网站全面普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全面清除问题的同时,逐步建立主管单位第一责任制,并严格建立政府网站监督及问责制度,理顺政府网站运行机制,开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以绩效和务实为导向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