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单车顺应绿色出行大势,倡导了一种“新骑行方式”,作为“互联网+”式创新,把移 动互联网技术嵌入传统公共自行车。当这样契合多种诉求的“新生儿”现身黄冈市区时,给市民 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发生不少闹心事。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无法回避“成长的烦恼”,既有自身技术、运营模式方面的缺 陷,也有直面城市管理水平的考验,还有骑行者文明素质的不足等因素,在不断“试错”中,共 享单车一步步走到现在。
有人妖魔化共享单车,对新生事物报以“不容犯错”的苛刻,也有人一味指责市民素质低下 ,不给人“犯错”纠错的机会。试错,其实也是“试对”。改革走到今天进入深水区,更需要敢 于试错的勇气。
事实上,不少市民抱着尝鲜的好奇心使用共享单车,这当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学会与共享 单车和谐共处,最起码也得有个过程。为了图方便随意停放或是用车筐带孩子,使用不当对车子 造成了损坏等等,很可能是因为相应的规则还没建立,抑或使用者没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相对 于那些恶意毁坏和破坏的行为,动辄挥舞起“没素质”的大棒,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把科学发现归结为“从错误中学习”。在他看来,理论是试验性的假说, 它是否成立要经过检验。如果理论与实验不相符合,就需要我们认识到错误并批判地加以反思, 从而推动科学进步和知识增长。
放在现实中来考量,这对倡导“共享单车 文明同行”的期待也具有启发意义。共享单车是“ 史无前例”的新鲜事物,没有“前车之鉴”可供参考,也没有一遇到问题就迎刃而解的现成答案 ,必须依靠不断试错,在“从错误中学习”的过程中寻找破题之策。
放在大背景中来说,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 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注重“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就是以最小的 代价进行试错,又以最高的效率将试错的成果全面铺开。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人们寄希望于“骑行改变城市”,那就给相关的各方 都留一些逐渐改变、逐步使用、逐步完善的时间。应以开放、包容、谅解的心胸欢迎它,接纳它 ,多留给它一点儿“试错”的时间,并尽力帮助它完成与人的“对话”与磨合。对市民而言,当 努力践行绿色低碳出行,大胆尝试并切实爱护“新生儿”;对城市管理者而言,科学规划道路, 耐心教育市民,把共享单车的到来作为治霾治堵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把“试错”作为提升城市管 理水平的一次重要契机,全力支持共享单车的落地。
作者 邹德祥系知名作家、旅游营销策划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