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刘思宇
今年年初,艾瑞咨询发布《2016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据统计,48%的受访家庭使用早教类APP进行学前教育,数据明显高于2015年的36.9%,随着移动互联网规模的强劲增长,预计选择早教类APP的家长比例将继续上扬。虽然2016年教育行业的投融资规模较2015年有所下降,但是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阶段性的浮动,并且对教育行业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在线教育即e-Learning,或称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现行概念中一般指的是指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与网络培训概念相似。
打破传统模式,教师走向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直播的兴起,“网络讲师”也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职业。
晚上7点,从写字楼里叽叽咋咋的蹦出七八个小孩,他们刚刚在这座写字楼里的一家书画培训机构下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老师下班了。今年30岁的胡老师打开电脑,调整好摄像头的位置,在大书桌上摊好宣纸,磨好笔墨,静静的准备着,等待着7点30,另一节课的正式开始。“我的两个学生,跟着我学书法已经四年了,一个在广州,一个在东莞。”胡老师介绍到。7点30分,两个学生准时出现在镜头里,“先把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写给我看看吧!”胡老师说完,两个学生拿起毛笔认真的写起来。“不对,这一笔应该这样写”。胡老师边说边拿起手边的笔,对准摄像头,写了起来……
吴红是家住光谷的一位在线教育外语老师,她曾经在光谷一所小学里担任老师,辞职后曾开班做过线下英语辅导。由于当过几年老师,教学口碑在外,家长们口口相传,所以虽然不公开招生但是也从来不却生源。目前,她的学生不仅在武汉有,在其他的城市也有。“线上授课对学生年龄有要求,太小的不行,而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觉性。线下授课师生互动更多。”线下授课太累,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年租房做教师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时间上也把我限制得很紧,如今,利用互联网平台,对我来说是一个契机,只要教得好、孩子喜欢听你的课,家长看得到成绩就能走下去。”吴红说,在线教师靠质量取胜,教学功底扎实才能脱颖而出。
据了解,被炒得火热的在线教师,一部分是依托培训机构的教师,还有一部分是不依附任何机构的独立群体。在一个教育电商平台上的注册教师中,“独立教师”占了4成,有的是曾经在传统学校工作过,还有一些年轻教师一毕业就开始在平台开设账户,一些“独立教师”在一些大城市深受欢迎。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向个性化、移动化、社会化、数据化变革,对教师的技术素养、媒介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传统教师应该出招应对, 把互联网+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补充,改变传统观念。教育信息化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也给在线教师打开了一扇窗。
从幼教、K12,到大学英语、专业课,再到工作中职业能力学习,都有在线教育。颠覆传统实业的互联网恰是传统基础教育堰塞之后的泄洪点,当互联网O2O、互联网共享经济对阵传统商业正在呈现摧枯拉朽之势,寄希望于互联网技术治疗早已千疮百孔的传统基础教育制度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教育资源重新分配的呼声日渐迫切。
在线教育备受资本青睐
2015年在线职业教育的市场规模已达到70亿元人民币,在未来3-5年内,互联网对成人教育培训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2015年开始,在线教育的投资对象都集中在一些在线教育机构巨头上,这表明资本对在线教育行业充满信心。《2015中国教育科技现状蓝皮书》重现了资本行业对在线教育的青睐:2015年前11个月全国共有17.6亿美金的总融资额,同比增长 61.4%,中美共同带动了全球的教育科技融资。
艾瑞咨询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的融资数据,最受资本青睐的移动教育类型依次为K12教育、兴趣/职业技能教育和语言学习。这三个细分领域一直都是玩家集聚之处,在吸引新的创业者加入战局的同时也格外受到资本市场的垂青。尤其是兴趣/职业技能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切入更加垂直的市场,不断创造新的蓝海。而反观综合平台类,由于普遍体量巨大,经过长期厮杀玩家早已寥寥无几。
业内人士分析,首先,在线教育本身体现出了普惠教育的大众理念,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和渠道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解决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地点上的诸多限制,真正实现了不同年龄、学历和地域的人接受到平等的教育。其次,在线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教育出现之前,一些优质的课程和信息往往都储存在教师个人或校内的信息系统,各学校之间互不相通。当在线教育平台搭建之后,部分高校通过输出优质的课程资源以完成平台的建设,这类平台一方面通过对高校优质课程资源进行规范化存储和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对校内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对接,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第三,在线教育平台使得求学者选择更加多样性,过去提倡的因材施教实质是少数人决定多数人知识结构和知识方向,而互联网教育的出现,让选择变得不再困难。
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
在近两年的在线教育热潮中几乎所有类型公司都有涉足,抛开各自针对的市场,从商业模式上来讲大致有九种类型。
第一种,平台模式,即淘宝模式。平台提供商自己必须有持续而廉价的流量及用户。大平台对流量和用户的需求尤其巨大,除了起步较早的几个公司,只有BAT能做这个,其他的平台想靠钱或者运营让自己成为“教育领域的淘宝”难度非常大,因为自有流量有成本,这些流量换回来的收入目前肯定无法弥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巨额投入。
第二种,会员模式,即lynda.com模式。这种模式是自己制作大量自有版权的视频,放在自有平台上,让用户按月付费或者按年付费。这种模式在美国让lynda.com持续盈利十多年,并且在2015年1月融资1.86亿美元。
第三种,垂直服务模式,即我赢职场的模式。这种模式需要糅合录播,直播,服务(比如帮助找工作,帮助通过考试等服务)等多种手段,对学生学习某一项内容负责。这种模式要比直播、录播更加复杂,收费则要更高。
第四种,直播、网校及QQ课堂的模式。讲师通过直播视频同时为很多人讲课,将教室搬到了没有地域束缚的线上,让同时在线听课人数可以千百倍于传统课堂。从移动端来说,应该是有ipad之后,这个领域开始风起云涌了。目前这种模式的公司不少取得了较大的现金流,成为行业内的宠儿。直播将传统课堂上的反馈,交互,答疑搬到线上,反应迅速,服务到位,让客户很容易接受,只要服务贴心,用户就愿意买单,客户愿意付费对中国的在线教育来说太重要了,所以直播模式很受重视。
第五种,在线编程/实验模式,也就是codecademy.com模式。这种模式是让学员在网站上直接边学习边练习,或者以练习的方式学习,在网站上就搭建起工作环境。比如学习某种语言,没有讲师滔滔不绝的讲演,直接让学生在指导下编写数百个小例子程序串联知识点,随时在实践反馈中进步。通过Web直接展现需要专业知识才能搭建起来的环境,让学生直接学习,入门效率极高。
第六种,1对1模式。一个讲师在一定时间内对一个学员进行辅导,学生按照时间支付费用。客单量最大的是K12、出国和口语。后两个领域,这两年都出现了巨额融资。尤其在外语学习领域,一个老外一对一给学员讲解外语,一两百元甚至几十元立刻拥有一个地道的外语环境。这种模式目前炙手可热。总体上说,1对1,是目前众多在线教育中比较靠谱的模式,只要选择了用户有大量需求的市场,成功的几率比较高。
第七种,O2O模式。通过免费内容或者运营,让线上平台获取用户和流量,将用户吸引到线下开课,或者让学员到加盟的线下机构上课。这种模式历史悠久,百度是这种模式的鼻祖,教育行业占百度收入来源的第二位,这充分说明O2O的巨大潜力。
第八种,题库模式。将大量考试试题总结,针对不同学生,将个性化的实体以APP或者Web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迅速提升学生考试成绩。这种针对考试的神器将无用枯燥的学习过程压缩到最少,充分提升大家的考试效率,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第九种,假在线模式。就是对外宣称自己是在线教育,至少是O2O模式,但是主要还是传统面授教育,在线教育是一句提高估值的口号。这种模式的公司还是不少的,他们现金流巨大。普通面授培训机构,完全转向在线,意味着现金流迅速跌去绝大多数以上,所以这样类型的公司打心眼里是不想看到在线教育发展的,也不可能主动去开发出有竞争力的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目前仅仅是最初形态,但在蜂拥而入的资本和从业者的助推下,人们不再需要端坐于课堂,或是正襟危坐地在电脑桌前观看视频。将移动教育大体等同为移动教育类App不过是现阶段的一种妥协。移动教育从来不应只是PC端在线教育的附属,从移动教育的本质出发,提供适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服务与环境才是移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