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观楚台
激情和梦想唱响湖北“双创”
2018-01-21 09:54:23   来源:今日湖北

□文·图/本刊记者  熊传东   通讯员/雷爽

 

会现场人潮攒动 

10月12日至18日,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主题的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活动周在全省举行。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在武汉会场出席活动时指出,举办“双创”活动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在全省进一步强化“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新理念,推动形成主动创新、善于创新、引领创新的生动局面。省领导与创业者代表一起按动电钮,启动“双创”活动周。

我省“双创”活动周主会场设在武汉,在宜昌、襄阳、荆门、随州、孝感设5个分会场,举行产学研对接、创业项目路演等80多场活动。

 

成果展上的“超炫酷”风暴

 

在“双创”成果展上,一个个“超酷炫”创业项目,令参观者啧啧称奇:开车太累,就让车自己开;足球水平不行,用科技来训练。

 

小卡片收集球员训练数据

展示会场上,一个摆满密密麻麻感应设备的箱子,其貌不扬,但其发明者王星皓,却声称要用它来拯救国足。

这个20岁的小伙,刚从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专业毕业。作为一个铁杆球迷,他对于国足完败乌兹别克斯坦耿耿于怀。

王星皓指着眼前的箱子介绍,这是智能化校园足球大数据运动分析平台,只要将传感器放在球员背心里,就可以监测球员训练的多项数据,包括心率曲线、跑位轨迹、跑动距离、冲刺、跳跃、急停急转等,都可在一台Pad上实时呈现,供场边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查看。“球员哪个动作没做到位,是否需要换下场休息,以前中国教练都是靠经验判断。而在德国,早已靠实时数据来分析。”王星皓说,有了这套系统,可以让球员精准找到不足,也能保证他们的健康,避免训练中受伤。

王星皓说,国足要崛起,还得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校园足球就应引进科学训练设备,“我团队研发的设备只要10万元,更易普及。”

 

隐形口罩“装”到鼻子里

两粒黄豆大小的圆状物体,塞进鼻腔里,就可以全面对付花粉、粉尘、PM10、PM2.5。武汉普优瑞科技有限公司展台,被参观者挤得水泄不通,大家对“隐形口罩”兴趣浓厚。

工作人员介绍,“隐形口罩”就是隐形鼻腔过滤器,小巧玲珑,直径最大的只有1.2厘米;鼻塞穿戴在鼻腔内,隐形、舒适,可避免传统口罩带来的闷气、尴尬。

 “太神奇,一点都不会不舒服。”襄阳一家企业的员工拿了一副装到鼻子里,连声赞叹。随即找工作人员扫了微信,“回头找你定货。”

宗诚信得(湖北)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林祥吉对这款产品爱不释手,逗留了十多分钟,瞄准间隙就找工作人员询问。他说:“专程过来,全场跑了一遍,收获很大,后期想找一些项目跟进。”

在现场,关注健康的人不少,在新海自助式健康监护机上,站上去几秒钟,终端系统就能自动测量脂肪含量、基础代谢值、体型判断结果,让不少参观者动了心。

自动驾驶将走进千家万户

武汉光庭科技公司研发的多辆“光谷直达号”自动驾驶轿车,吸引众多参会者的目光。

这些轿车外观上与普通轿车无异,只是车顶上有一朵“小蘑菇”。“这是接收导航卫星信号的天线,汽车位置和前行方向,均由它掌舵。”该公司技术人员吴鑫说。

当你坐上汽车体验,汽车缓缓启动后,方向盘自动左右旋转了几圈,随后微微调整方向,速度开始快起来。汽车保持在30公里的时速前进,遇上前方的喷泉转盘,自动缓慢转弯调头,随后返回。

目前,3辆“光谷直达号”每天早7点至晚6点半,运行在光谷广场至未来城之间。市民可在“小鱼畅行”APP上预约乘坐,行车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我们正在与车企合作,在轿车生产时就将自动驾驶设备安装进去。”吴鑫介绍,这样就避免了车辆改装无法上路的问题,同时也更加美观和安全。同时,他们还在不断测试降低设备成本,争取将成本降低到每台5万元左右,不久的将来,自动驾驶汽车将走进千家万户。

 

“互联网+”大赛上演巅峰决战

 

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争夺赛上,四强队伍在此巅峰对决,经激烈角逐,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最终夺冠。

此次,全国250支团队、149所高校、近6000名师生汇聚华中科大,进行总决赛比拼。经多轮PK,总决赛陆续产生了全国30强、四强。北京大学“ofo共享单车”、南京大学“Insta360全景相机”、山东大学“越疆DOBOT桌面机械臂”、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等4支参赛团队跻身冠军争夺赛,向冠军奖杯发起冲击。

4支团队根据抽签,依次进行路演答辩,项目指导老师出场“站台拉票”,其他团队接连发问,5位特邀嘉宾现场点评,85名评审专家现场打分,最终产生冠亚军及两个季军。

山东大学“越疆DOBOT桌面机械臂”团队负责人刘培超,团队创办的是第一家推出全球智能机械臂的公司,并详细介绍了产品优势、市场占有情况等,大屏幕播放着机械臂为某品牌珠宝商称重黄金等视频。其指导老师登场后,也大力推介该项目,称其市场足够大,技术壁垒足够强,并得到市场验证,已“拿”下多家大公司。

#p#分页标题#e#

接下来,嘉宾的点评既恳切又犀利:“哪一个是你的主战场?”“初创公司一定要学会做减法,不要做加法!”“你的技术壁垒有多大?当心后面的狼会咬你!”

南京大学“Insta360全景相机”项目创始人刘靖康是一名90后“技客”创业者,他身着短衣短裤上台,侃侃而谈介绍自己的项目。这家初创公司取得不错业绩,今年8月推出全景相机,已在20个国家和地区出售,公司已获苏宁融资。其指导老师寄予厚望,称他在大学期间用照片集成了各个院系的脸,“世界上还有一人做到这件事的,是美国Facebook社交网CEO扎克伯格,我觉得他可能成为中国的扎克伯格。”

有位点评嘉宾对刘靖涛过于随意的着装提出质疑,而他淡定地说,这是他的工作状态,并不代表不尊重。另一位嘉宾犀利发问:“创业是个马拉松,不是短跑。你未来有什么储备?”刘靖康自信答道:“做硬件公司没有捷径,只有在技术和人才上投入。”

北京大学“ofo共享单车”项目目前每天服务50万用户,在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就有不少他们的小黄车。项目创始人戴威登台,带动了现场热烈气氛,一番别开生面的路演更是赚取了不少分数。戴威分享了两个故事:一个是ofo死过一次,一个是ofo被吐槽一万次。他称,最艰难的时候,公司账上只有400块钱,当时读研一的他在找工作和创业之间,依然选择了坚持创业,最终走到了今天。

最后登场的是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项目负责人和指导老师动情地称,这是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和师生共创的项目,团队成员平均25岁,已有10余项授权专利,在商业航天方面极具优势。

经过2个小时的精彩对决,“翱翔系列微小卫星”项目以最高分获得大赛冠军,“Ins-ta360全景相机”项目获得亚军,“越疆DOBOT桌面机械臂”和“ofo共享单车”项目获得季军。

据了解,参赛的创业者大都是大学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和在校生,部分人现在已身家上亿。

 

如何让这份激情持久保鲜?

 

收益分配不合理、成果转化周期长、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也是影响创新活力的痛点。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上,“中国光谷”正在探索一条可供复制推广的创新之路。

 

项目资金调动创新活力

去年底以来,东湖高新区进一步优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大幅提高人员经费比例,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大批成果实现产业化。如武汉大学研发的“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系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液态常压储氢技术”等一批单项价值过千万元的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2项科技成果在中国技术交易所成功挂牌,成交金额近9000万元。

 

高效全速推动“产学研”

为充分用好高校和科研院这一资源,东湖高新区通过高校无形资产入股、政府提供平台载体和前期运营经费支持的方式,共同发起成立光电、生物、新能源、海洋工程、资源环境、卫星导航、智能制造、遥感测绘共8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并给予每个研究院2亿元财政支持,促进“产学研”紧密对接。

截至2015年底,各研究院共孵化企业110家,另有在孵团队226个,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20个,为企业提供服务2.2万次,服务收入2623万元。

 

创业还需要“静的力量”

这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院士提出:“轰轰烈烈的力量和作用很大。但我们还需要一种力量——静的力量。需要静下来,想想我们为什么出发。”

静,包括社会责任、信仰、善,以及踏踏实实地干。被学子们亲昵称为“根叔”的李培根,用国内外一些著名创业人士的故事来说明:有时他们创业并非因为投资回报率高,而是对于人类的未来深有裨益。不能以功利驱动创新。“人的特别之处,在于不断超越自己和周围世界相互依托的存在,而‘静’能够使创新植根于存在的意思。”李培根举例说,乌克兰学生发明手语翻译手套,解决特殊人群需求;哥伦比亚学生设计充气式太阳能户外应急灯具,广泛应用于灾难救援。他寄语学子们应在创新创业中关注重大问题,并诗意地赠送两句唐诗:“闲云相引上山去,人到山头云却低。”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