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观楚台
警惕网贷消费陷阱
2018-01-21 09:49:35   来源:今日湖北网

11.jpg

贷款3万元买苹果6手机等,“利滚利”最终欠下70余万元债务。湖北大学一名学生通过小贷公司借款,最终深陷债务危机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的超前消费也被拉进社会聚焦点。

相较于办理银行信用卡,在这些网络信贷平台上贷款十分方便,无需抵押担保,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资料即可办理,根据不同学历最高透支额度可达6万元。与贷款低门槛相对应的,是网贷平台高额的“服务费”、“手续费”,如果逾期未还,将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试问,毫无经济来源的大学生,除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能拿什么还款?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促使大学生网贷消费也渐成规模,但风险也同样存在。

 

网贷充斥校园

 

“贷款、借条,急用钱找我们”、“大学生贷款,当时下款”在位于武汉大学城的一所高校里,记者看到,教学楼的洗手间墙上、公告栏里,都能看到各种贷款小广告,广告上还留着手机号码或QQ号码。校的老师告诉记者,以前行政楼的走廊和洗手间都能看到贷款小广告。

记者以大学生的身份拨打了一个贷款广告上的号码,接电话的“刘女士”称,贷款没有问题,只要见面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和学信网的验证,最快当天就能放款。另外一个贷款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在QQ上告诉记者,学生证、身份证只是要证明学生身份,不需要抵押,并坦言“你们也没有什么好抵押的嘛”。现在做的就叫“学历贷”,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全日制统招的。二本和三本也有区别,有的分期只针对二本,三本不做”。

记者以借贷5000买电脑为由,向工作人员咨询示,只要把学生证、身份证和学信网信息拍照发过去,放款不成问题,只是时间快慢。该工作人员称:“5000元在我们这算中等偏少的,借1万都行。”说到利息,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不急,有一种贷款月息“2.2”,可以分六个月偿还。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000元这个6个月利息分期,一个月利息99元,每月还932元。如果觉得有压力,还可以做12个月分期,每个月利息88元,每个月还504元”。

不仅如此,这位工作人员表示,5000元借款在到账后还要立即支付10%的手续费,这也就意味着,实际到手只有4500元。

记者简单核算了一下,如果按照上述方式借款还钱,4500元借款半年期的月息达到6.58‰,年息高达79.01%,是人民银行同样期限贷款利息(4.35%)18倍多。即使还款期限延长到12个月,月息依然高达48.7‰,年息58.44%,是基准利率的11倍多。

 

传统金融的死角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盯上校园,是因为校园现在是传统金融服务的死角。之所以要强调“现在”这个时态,是因为这里曾经是有金融服务的,实际上在2007年以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为代表的一些商业银行曾经大力在校园里推广“Young卡”等信用卡服务。“那时校园代理很多,有的银行办卡还送礼品”有银行人士回忆道。

不过20097月,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卡(附属卡除外)。《通知》下发后,各大银行均陆续停止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审批。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少学生超前消费行为比较多,最后往往要家长买单,家长的意见比较大。到现在为止,各地股份制银行基本停止了此项业务,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国有银行仍在发放大学生信用卡,不过办理门槛被大大提高,而且额度仅有一两千元,因此学生们申请的热情也不高。

一方面银行不愿意拓展校园信用卡,另一方面学生们消费的需求却非常强烈,这就给互联网金融留下了空间。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迅速走红,是建立在大力拓展银行看不上的利基市场的基础上的,而校园正是这样一个有需求无供应的利基市场。如今,大学生的消费越来越强能够带来实际的业务,年轻人是金融服务的主力人群,更容易接受互联网金融的观念。

大学生一般来说是都是依靠按月从家里寄来的生活费,每月的金额有限,没有抵押物,所以最适合分期付款。一位受访的学生表示,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在申请银行信用卡时,各银行审批的额度一般在10002000元,同时还要求由家长或监护人作为第二还款人,而且这个额度在购买大件时根本不够用,但是网贷平台的额度就大不少。”

 

被改变的消费观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仙李白潇洒挥就的千古名句,向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表达了其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但受制于时间受制于现实,真正践行的人往往少之又少。时至今日,互联网金融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方式。

捷信中国是国内比较著名的消费金融供应商,在全国有多家经营网点,大学生是其贷款服务的消费主体之一。捷信公司近期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1月至20152月底,2万多名武汉大学生办理了担保服务。按照武汉在校大学生100多万左右计算,相当于50人中就有1个人办理过捷信。

在武汉赛博数码广场地下一层,随处可见“捷信”红色中英文标志,基本上每家商户都是“捷信”的合作商家。在一家名为“王国数码通讯”的柜台,商家告诉记者,店里主营苹果、三星、华为、等品牌手机,支持捷信分期付款。先挑中样式,然后他就打电话给捷信销售专员。

捷信销售专员张正告诉记者,在校学生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和学生证,上班族则要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与银行信用卡不同,捷信贷款的批准最快只需几十分钟,经过审核完毕,付清首付,就可以将看中的手机等电子产品带走。

大学生贪慕虚荣超前消费,商家与信贷公司联手图利,使学生陷入消费陷阱。多家商铺店主表示,与捷信的合作他们不会从中分成。不过,大量学生的超前消费为店铺带来丰厚盈利,确是不争的事实。武汉几个大型电子产品聚集地以及苏宁、国美等店,基本覆盖捷信的服务。但也有商家拒绝捷信的邀约。“捷信来谈合作,我计算了利率就决定不做。这是损人利己的行为。”赛博的一位商铺店主说,一年利息收40%多,捷信等消费品贷款其实就是“高利贷”。

这种显而易见的高利息交易,为何吸引大学生趋之若鹜?一位大学生说,班级里许多人使用苹果牌手机,怕别人觉得自己寒酸,也想买一部。庞大的学生群体数量也催生了武汉异常火爆的“学生经济”。武汉的不少商圈全靠学生消费群体拉动,信用卡、数码产品等有专门的学生分销渠道,瞄准学生的房屋出租、餐饮等行业的消费标准比普通武汉市民的还要高。

接受记者采访的不少商家给学生消费群体的描述是“花钱大方,追求时髦。”记者在武汉大学本科生中进行随机调查发现:受调查的30个学生中拥有智能手机的达24人,拥有信用卡的为22个,信用额度从500元到5000元不等。

他们的月均生活费为1380元,从800元到3700元不等。因聚会、约会等原因,出入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的月均次数为1.5次。“这个水平是高于普通武汉市民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葛建廷说,在虚荣心和攀比心态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超前消费”。

还有一些大学生表示,在销售专员的攻势下,会出现消费冲动。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的王勇(化名)向家人求助,才把3600元的HTC手机贷款还清,而这款手机原价才2300元。王勇说:“销售专员当时给我办的是‘零首付’,12个月每个月还299元。开学后的3月份多花了点就还不上了。”为此,王勇还曾去肯德基打工。工资还没发,销售专员的催款电话便接踵而至,“说不还会影响以后买房还贷等,我很害怕,只好向家人‘求救’。”

 

不能成为监管“真空地带”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90后更加注重体验,愿意超前消费,希望购买到能满足其个性化生活的物品或服务,但他们正处于没有收入或收入很少的阶段,赊销或分期付款便成为广受欢迎的消费方式。

2015年的“双十一”刚过,在大学生中比较知名的一家贷款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了“大数据”,数据显示2015年“双十一”期间,通过该贷款平台申请贷款的大学生人数,比2014年增加了147%。然而一个月后,关于大学生因分期导致债台高筑的消息接二连三传出。

大学生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父母,冲动贷款消费也许会让家庭承担代价。很多学生的消费贷款最终还是要有学生家长来偿还,无疑让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对此很多学生家长怨声载道。

最高人民法院从201591日起对民间借贷施行新的司法解释,其中明确,民间借贷年利率24%以内的受法律保护,超过36%为无效。

介于年利率24%36%之间的利息,也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法律专家认为,针对大学生的贷款也属于市场行为,需要遵循合法准则,很多年贷款利率远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上限,其本来就是违法的。

而且,贷款对象是没有收入的大学生,这种市场行为需要更高的道德准则。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加强校园贷款的整顿和打击,不能让其成为监管的真空地带。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